3月17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这是目前国内样本量最大的一次青少年睡眠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就是繁重的课业压力,占比高达67.3%,排在“睡眠神偷排行榜”榜首。
中国青少年的课业压力能大到什么程度呢,竟让孩子们无法安眠。
青岛一位妈妈曾发帖说,自己家孩子每天作业都要八九点才能完成。
来自一位妈妈的呐喊,妈妈用一句“恨透了”来总结。堆积如山的作业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反而带来的是家长的心疼、孩子的疲劳。
这应该不是教育的初衷。
其实,写到八九点还不算什么,有些学生的课业压力更大,看图可知。
这位小学生应该正在读五年级到或者六年级,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一边输液一边还在做作业,看着让人心疼。
一边劈叉,一边完成作业,时间被掰成两半用。
一个学生的课业压力有多少,从他的书包就能看出来。以前用一个书包就足够了,现在不但要背一个书包还要手提一个。
有的孩子的书包太重了,背不动,只能买拉杆型的书包,每天拖来拖去。
孩子每天在上课和做作业中拼搏,成堆的作业让他们的睡眠时间大大被压缩。从《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来看,62.9%的孩子睡眠不足8小时。
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他们的睡觉时间越来越短,这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他们的身高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此外,繁重的课业压力也挤占了孩子们的时间,应该这样说,孩子们已经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了,每天的重中之重就是上课加写作业,能把作业顺利完成就不错,谈何理想,谈何兴趣。
繁重的课业压力不仅偷走了孩子的睡眠时间,还带来一系列悲剧。
2011年,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赛阳中心小学3名女学生,因为不堪作业压力相约跳楼自杀,年龄最小的才10岁,当事人称“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这是对作业多么深恶痛绝!
2013年,南京溧水一名13岁男孩在家中上吊自杀。家长说,孩子4点起床说写作业,结果却用围巾在自家楼梯道内自尽。
在同一天,南京南江中学一名初三学生也跳楼身亡,该学生成绩还不错,但因作业压力太大,走上了不归路。
一直以来,这样的新闻时常在网络上出现。
对这些孩子还说,学习已经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是成为了压力的代名词。一提到作业、学习,他们首先感到的是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真的不敢想象。
难道只有堆积成海的作业还能培养出人才吗,难道只有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激发孩子的智慧吗,难道只有公式化的卷子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他还提到:“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我们知名学者郭沫若也提到“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现在,21世纪,我们的孩子们还在如此重压的环境下学习,写作业写到晚上10点多,眼睛睁不开了还在强撑。
本该是迎着阳光奔跑的年纪,他们却在封闭的屋子里笔疾书地做卷子。本该是笑颜如花的脸庞,如今却个个顶着个熊猫眼。
不让要自杀的惨剧再次发生,不要让孩子一看到作业就愁眉苦脸,甚至嚎啕大哭。
在稚子看来,最珍贵的不是一堆满分的试卷,而是孩子们大声歌唱的朝气蓬勃,是放肆奔跑的自由洒脱,是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童心一颗。
文:稚子母婴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