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版画(Lithograph) 是版画艺术的一个分类,属于平版画。其发明过程相当偶然,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石版画(lithograph) 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单词石头(lithos)和写(graphein)。石版画是一个运用了油水相斥的原理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油性铅笔,油性墨水,蜡笔在内的各种油性书写媒介都可以在石板上进行书写。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时候石板印刷术传入了中国。
▲印着乐谱(反写)的石灰板
石板印刷术是由德国人Aloys Senefelder于1796年在德国发明的这是一种允许创作者使用油墨和铅笔在石灰石平面上作画的技术。
德国剧作家Aloys Senefelder没有找到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于是他决定自己刻印这些剧本。由于铜在当时还很贵,他决定使用一种产自巴伐利亚的平整光滑而又柔软的石材。
▲塞内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
在早期的实验中,他用的是雕刻铜板的方式进行印刷。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拓印必须写反字,这样会非常容易出错也不易修改。他研制出了一种用用三份黄蜡,一份肥皂和黑颜料调制成的混合物作为洋漆(varnish)来修改雕刻错误的地方。但是后来因为铜板实在太过昂贵,他将铜板改成巴伐利亚采石场出产的石灰石(Bavarian Limestone)。这种材料和铜板相比更容易磨平,也更细腻质密。而石灰石原来只是他用来调制油墨的工具。
▲巴伐利亚采石场出产的石灰石
(Bavarian Limestone)
1796年的一天,当他磨好石板准备继续试验时。母亲刚好要他写下一些洗衣服的账单,它随手用之前制作的洋漆(varnish)在石板上书写。过后,他想用硝酸对写过字的石版进行清洗,惊奇的发现除了字体没有被腐蚀以外,其余的都被腐蚀了。而原先书写的地方变成轻微凸起的浮雕。随着更深的研究,他发现阿拉伯胶(学名:Acacia senegal)有很好的吸水排油性,涂上阿拉伯胶的石版不会开裂印刷效果也更好。他便用阿拉伯胶和硝酸的混合物对石板进行清洗再将油墨滚轮涂抹在滚在浮雕状的文字上进行印刷,制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上第的一张石板印刷作品。
▲ 早期的石印机
比较当时其他的印刷技术而言,例如雕版印刷,石板印刷并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能够的轻松的上手。艺术家们可以在石面上作画,就像他们习惯的在纸面上作画那样。而且石板可以重复使用,只须在每次使用后重新进行抛光和打磨即可。
因为石版画有很好精细度,所以艺术家们都喜欢用石版作为媒介创作,包括塞尚,梵高,马蒂斯,米罗以及现在杜若云章呈现的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的草图石版画系列。
不论是艺术作品的原创还是原作限定版数的复刻,石版画都能让艺术家作品中的细节被很好的呈现。
19世纪之后,石版技术达到高峰。历史上也有很多石版工作室对对石版艺术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