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朝鲜第一代油画家因为大多留学日本的背景,其艺术视野、艺术见地、艺术追求,某种意义上说与当时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相对同步的,或者说并不会因为当时朝鲜半岛的历史境遇而影响艺术家国际视野。不论当时的艺术家秉持艺术报国之心,还是为艺术而艺术,总之不存在所谓艺术史意义上的封闭性。
油画艺术本土化,对于亚洲油画家而言,是宿命也是使命,但是历史语境、社会语境、乃至政治、体制因素的桎梏等等,对所谓油画本土化所产生的影响,则最终让油画本土化进程产生完全不同的样貌。因此,我们看当代朝鲜油画的面貌可以发现,朝鲜油画的本土化,经历了与亚洲其它国家完全不同路径。可以说朝鲜画为亚洲油画史,增添了一个特殊章节。
金敏久1922年2月1日出生于江原道元山市石岘洞,1928年通川公立普通学校学习,爱好美术。这个时候他就对绘画有很大的兴趣自己开始努力学习,但是偏僻的村子里看不到听不见外面的世界所以不能顺利的学习绘画。
1937年他来到了日本,经过了一年的美术培训过程,在这个痛苦时期,他和正在学习美术的朝鲜青年们郑宽彻,赵奎峰,韩尚益,金正洙,金和杰,朴永益,吴志三,郑宝英等人的见面给了自己很大的精神依靠。那时朝鲜的学生们要想学习的话得卖血、送报纸挣钱上学。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比日本学生的绘画天赋还要高。他在勤工俭学学习美术的6年时间里有8幅作品在美展中参展,油画《四天王像》、《妙吉祥》、《静物》、《三佛庵》、《农家景色》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大东亚战争进入尾声之际,金敏久被征役到北海道矿山强制劳动,光复后回国,回国后加入了朝鲜美术家同盟,任朝鲜美术家同盟江原道委员会委员长。
他在和平建设时期创作的油画《机车修理》、《外金刚疗养所入口》等在国家美展中展出。可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依然存在着过去那种陈旧的绘画形式,日帝体制时的灰暗色调依然很严重,与新社会和新形势不能吻合,为摆脱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性的灰暗色调,他决心深入到现实中体验生活,重新思考表现形式。现实生活的体验使他的作品有了新的质的变迁,使他的创作有了飞跃的发展提高。
他的油画作品《金刚山》、《草原》、《静物》、《如今的元山》等许多的代表作中《草原》和《静物》为朝鲜美术博物馆收藏和外国巡回展中展出。金敏久10多年间以金刚山风光为作画题材,他把大自然拥有的庄严而美丽,如实地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最终以风景画大家而闻名。画幅宽阔、大气庄重是他的作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