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未完,但根据前八十回里的相关暗示,以及脂砚斋批语的透露,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贾宝玉的结局,即在与宝钗结婚后不久,就悬崖撒手,最终出家为僧。
前八十回里,宝钗生日时,念了一段花和尚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文,直接击中宝玉,为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顿悟和最终出家埋下伏笔。而宝玉与黛玉发生矛盾时,曾先后两次说要出家做和尚去,这显然更是一种直白的谶语。
当然,宝玉的出家远没有那么简单,原文有几处笔墨暗示了,他与宝钗结婚后,并没有直接出家为僧,他在离家出走后,出家为僧前,是有过一段穷困潦倒的生活的,甚至一度沦为乞丐。
因此,甄士隐解读的好了歌里,在说道“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时,脂砚斋明确下批说:甄玉、贾玉一干人。《西江月》二首里,也明确说他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见宝玉离家后到出家前的这段时间,的确有过一段非常凄凉穷困的生活。
一、甄士隐晚年:贾宝玉落魄的幻影
红楼梦虽洋洋洒洒百十回,但细读就会发现,第一回里已经把所有故事写尽了。荣华富贵写了,落魄凄凉写了,人情世故写了,妻子儿女写了,顿悟出家写了……
可以说,曹公通过甄士隐一家的“小荣枯”,已经预先写出了四大家族之结局,尤其甄士隐的结局,又直指贾宝玉之结局。
甄士隐本是隐居乡宦,秉性恬淡,并不以功名为念,这一点与厌恶仕途经济的宝玉非常相似;甄士隐本是读书人,在家族败落后,因不事稼穑,最终家业倾尽,终于潦倒,这与宝玉的富贵不知乐业又不谋而合。
唯一的女儿失踪,家业毁于一场大火,田庄的歉收,岳父的嫌弃……种种打击,让甄士隐的晚年异常凄凉,“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而贾宝玉最终也必然要经历家族败落,身陷狱神庙,林黛玉死亡,在家人做主下与不喜欢的宝钗成婚等一连串的打击或刺激,尤其习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他,在家族败落后,极有可能也会面临如甄士隐般穷困的生活。
甄士隐最终遇到了跛足道人,顿悟出家,而宝玉在经历了一段穷困生活之后,尤其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刺激,让他最终也是悬崖撒手,抛妻弃婢,出家为僧去了。
可以说,宝玉的落魄与甄士隐的晚年,极为相似,都是在经历了一连串人生打击,且有了一段极落魄困窘的生活后,才忽然顿悟出家的。
二、二丫头纺绩:贾宝玉乞讨的镜像
秦可卿死亡出殡一回,宝玉曾跟王熙凤在一田庄歇脚,可知这田庄离城不远,在这个田庄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看似寻常,却暗示了宝玉最终结局。
宝玉和秦钟等人看到农家的各种工具都觉得稀奇,尤其见了一个纺车,想要去试试,结果被出场的二丫头喝止,并亲自示范了给他们看。宝玉正要跟二丫头搭话,她就被叫走了。
这个临时的歇息非常短暂,宝玉临走时还对二丫头念念不忘,“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没有二丫头。”这一小段看似闲笔,却一定藏着曹公深意。
我们知道,红楼无一字多余,每个出场的人物,每段被写出的情节,都一定是有其深意和用处的,而这段情节,前八十回里只出现一次,且宝玉没有和二丫头说上话,想必八十回后,两人会再次相见。
然而,一个是富贵公子,一个是村庄丫头,两人地位悬殊,如何才会再相见呢?最大的可能是,此时贾府早已败落,宝玉也已离家出走,沦落为乞丐,为了活命,只能走街串巷乞讨为生,走至城外某村庄时,不料就遇到了二丫头。
因此,这个看似闲闲写出的一笔,似乎暗示了八十回后宝玉的落魄,也许那时,再见二丫头的宝玉,定会唏嘘不已。
昔日他是光彩照人的富家少爷,如今出现在二丫头面前的,却是一个浑身脏污,饿的潺潺弱弱,两眼无神的乞丐。也许宝玉正是讨饭时敲开了二丫头家的门,一番交谈,互相厮认,方感叹人生无常。
三、花袭人捧食:贾宝玉今昔的写照
元春省亲之后,宝玉在茗烟的带领下去城外的袭人家里看袭人,这个情节,也非泛泛之笔,曹公不仅借此写出袭人之事,为袭人之后的地位伏笔,更写出了宝玉日后的结局。
宝玉是贾府的金凤凰,是昔日的堂堂国公爷之后,自然金尊玉贵,忽然降临袭人家,对袭人母兄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加上宝玉本就是袭人的主子,所以伺候宝玉十分殷勤周到,未敢有丝毫怠慢疏忽。
但即便袭人母兄准备了齐齐整整的一桌子果品,可以说都是农家用来招待贵客的最上好的佳品了,但袭人却觉得总无可吃之物,可见宝玉在贾府享受的是何等样的生活。
也就在这段情节里,脂砚斋忍不住下了一段批语: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这段批语里的“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十个字,写出宝玉日后结局。此时的他,面对袭人母兄准备的一桌子果品,觉得没有一样可吃的,皆不能与自家之食相比。
然而,他哪里想到,自己有一天,要靠吃酸菜盖破毡生活,这分明就是一个乞丐了。成为乞丐的宝玉,回忆起曾昔日去袭人家时的情形,想到那一桌子果品,会做何感想呢?
袭人最终“便拈了几个松子穰,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袭人的这次捧食,与宝玉沦落成乞,孤独一人的结局相比,真是绝妙的对比,令人不胜唏嘘。
谁能想到,昔日“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的富贵公子,也会沦落到乞讨为生的地步?别说那一桌子丰盛的果品,甚至连顿饱饭都不得吃……
四、石呆子落难:贾宝玉惨痛的经历
薛蟠外出游艺香菱进入大观园一回,曹公忽然插入贾赦夺扇一段情节,这段情节从平儿口中讲出,看似寻常,却极不简单。
平儿口中的石呆子,可以说十分落魄困窘了,甚至到了吃不饱饭的地步,他只有一家一口,极其寒酸的他,身上竟然有二十把名贵的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
这显然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从石呆子情愿饿死冻死也不卖扇的执拗看来,也断不可能是他偷来抢来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尚且一把扇子都舍不得卖,别说五百两,一千两也不行,这种不把金钱放在眼里的气度,显然不是寻常之人能有的,一定也是有来头的。
而从石呆子的名字,从他的言行,我们都很容易把他跟贾宝玉联系起来,贾宝玉也有许多扇子,还曾纵容晴雯撕扇,身为富贵闲人的他,更是从不把钱财放在眼里,甚至连戥子都不认识。
石呆子似乎就是宝玉的化身,是其家族落魄后的幻影。石呆子虽宁死不卖扇,但却碰上了大奸雄贾雨村,最终寻了个由头,打了他一顿,且夺了他的扇子,献给了贾赦,而他自己则是“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这个惨痛的经历,似乎又影射了八十回后宝玉的惨痛经历。我们知道,前八十回里,宝玉多次与贾雨村照面,而贾雨村也是贾府败落被抄的落井下石的人物之一。
曾经贾宝玉最不耐烦见贾雨村,自然也很难给他好脸色,贾雨村何等样人,自然看得出宝玉对他的怠慢,想必心中早有愤恨,但碍于要依靠贾府,便从未表露出来,而等到贾府败落,贾雨村会如何对待贾宝玉呢?也许石呆子的下场,正是日后的宝玉经历。
非如此,写不出贾雨村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奸雄嘴脸,亦写不出他日宝玉之惨痛经历。
挨了一顿毒打,身上的扇子又悉数被夺走,想来那无以为靠的石呆子,结局也只能沿街乞讨了,甚至冻死他乡,而失去家业和挚爱的宝玉,在家族覆亡,诸芳流散后,忽然看破红尘,离家出走,曾沦为乞丐也在意料之中了。
五、病晴雯喝茶:贾宝玉遭际的再现
晴雯被王夫人赶走时,身上的病尚未痊愈,经此打击,病又重了一层,回到哥嫂家中,她就病倒在床不能起来。宝玉心中惦念,毕竟他们朝夕相处了五六年,感情自然深厚。
宝玉去看晴雯时,晴雯已奄奄一息,想要喝口茶,喊了半日都无人应,宝玉来了她才得喝上一口,而晴雯喝的是什么茶呢?原文是这么说的: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
喝这样的茶,这在当时的平凡人家,自然很正常,尤其对于厨子出身的多浑虫来说,而对生活在富贵场中的宝玉来说,对曾经也身在高处的晴雯来说,自然是难以下咽的。
宝玉曾饮的是枫露茶,给袭人留酥酪,给晴雯留豆腐皮儿的包子,对女儿极好的他,想必他身边的一等丫鬟的饮食,与他也相差无几,宝玉自己也曾吃芳官之食。
面对散发着油膻之气的茶碗,没有清香也没有茶味的绛红的茶,“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这里看似写晴雯,脂砚斋一句批语,却又交代了深意:不独为晴雯一哭,且为宝玉一哭亦可。
前面宝玉去看袭人时,曹公通过贾府和袭人家在饮食上的贫富悬殊的强烈对比,透出宝玉日后之结局,而这里,宝玉去看晴雯,曹公再次通过晴雯喝的茶,写出贾府与寻常人家之间的巨大落差,同样也写出宝玉家族败落后的遭遇。
可想而知,在贾府彻底败亡后,没有了富贵家族可以依赖的宝玉,漫说是枫露茶,寒冬噎酸齑的他,日后也许连晴雯喝的这无法入口的茶,对他来说都成了奢侈。
所以,脂砚斋说不仅仅为晴雯一哭,也为宝玉一哭,因为贾府败落后的宝玉,其经历与乞丐无异,既是乞丐,肚子都填不饱,哪有有茶给他喝呢?
平凡人家尚且可以粗茶淡饭,而沦为乞丐的宝玉,没有粗茶,更没有淡饭,有的只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有的只是“贫穷难耐凄凉”。
在曹雪芹的设定中,宝玉不仅仅会在温柔富贵乡中享受几年,而要真正看破红尘,顿悟出家,势必会经历一番常人不可想象的遭遇,而经历家族巨变,从巨富到赤贫的转变,看尽事情冷暖的宝玉,从人上人的富家子弟到林罗为人下人的乞丐生活,也许才会真正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吧?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