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李翱的《问道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何许人也?其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曾从韩愈习文,在思想上,主张融合儒释两家,撰有《复性书》,诗作有《李文公集》。
看过《大明王朝1566》历史剧的一定知道这首诗,陈宝国演的嘉靖皇帝在剧中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并用这句话教化臣子,怎么解?
李翱这首诗的出处据说是他进山问道,得道而来。
古代,有很多人相信因果轮回,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双无形的手掌控着一切,认为若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长生不老,便要去求仙问道,得道后才能超脱凡尘,得到永生。李翱是这样的人,嘉靖皇帝也是这样的人。
一日,李翱上山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此情景好似多次见过!
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意思是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
李翱当即提笔写下:“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的解释
李翱对“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解释应该就是药山禅师所说的云就是云,水就是水,看到的就是道,看到的就是合理的。
在天上它就叫云,云也一定是在天上,水在瓶子里,不会在天上,因此它就叫水,不叫云。万物已经把自己的位置自然而然的排列好了,谁是什么,谁在哪根本不用刻意安排,顺其自然就是道,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如果云在瓶子里水在天上,那就不合天道,就会痛苦就会出问题。
据说李翱写完此诗,幡然顿悟,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过着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可能他觉得读书思考的生活才是自己该有的生活,否则不会这么痛苦各处寻道,当官并不是他正确的选择,他是云,非要装到瓶子里不合天道,因此果断罢官跳出自己的瓶子,去自由的天空翱翔,对他的名字里面有个翱字!
嘉靖皇帝的解释
在《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皇帝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有所不同,跟李翱的解释完全相反,他的意思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云就负责下雨,水就负责灌溉,结合整个电视剧,嘉靖皇帝说这句话就是平息大臣的争论,把预算这件事用合理的办法解决了,尽显帝王权术。
要钱的狮子大张口,拿出各种理由说预算不够用,解释成本为什么大幅上涨,听来都是合理的。管钱的想尽办法砍预算,因为超支对国家而言很危险,就想各种理由反驳要钱的花销有问题。一个暗示不给钱就是叛逆,一个暗示乱花钱就是贪腐,各说各有理。
嘉靖皇帝就告诉他们,你们有的是云,有的是水,干的都是自己本分的事情,都是为国家出力,无所谓忠奸,都是皇帝的忠臣,一下子就平息了争论。
心法的解释
现在还有一种心法的解释,就是说瓶中之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云和水都是一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告诫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有一颗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
怎么理解合理
云在青天水在瓶,对现在的人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古代版的阿Q精神?
从唯物论角度来看,这句话没有一点毛病,水就是水,你不能说成是其他东西,水就在瓶子里装着。云就是云,你不能说云是其他东西。物质就是一是一,二是二,要说一不二。
但如果说我是水就甘愿在瓶子里面装着,这就是宿命论,是阿Q精神,水能装在瓶子里,气体也能装在瓶子里,装在瓶子里的不一定非要是水,流入大海的也是水。
如果是云,那就飘在天上不要作乱,否则会激起天怒人怨。如果是水,也不要把自己的宿命封在瓶中,甘愿晃荡,而要敢于流出瓶子漂到更远的地方,上善若水,发挥自己的价值。
更进一步:水变成水蒸气就是云,云降下雨就是水
云在青天水在瓶,更像一种循环的高低,在瓶中的水,一直呆在那就永远是瓶中水,打破瓶子加热就是云,而云降下来就是水,努力不同,状态不同,地位也就不同。
所以认识这句话不能用固话的思维考虑问题,而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云在天上,水在瓶中,你是要做云,还是要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