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
但你或许不知道
其实还有
下 海 !
(不是日本的那个下海,想歪的人罚你两毛五)
来来来
咱们聊上五毛钱的天
说说上海那些不为人知的
冷 知 识
冷知识第①弹
不只有上海,原来还有下海!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泽东说:“有。”
姚怪来讲知识
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浦就是小河、支流的意思,在上海用来解决吴淞江的泄水能力。大概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就被称作上海浦,它是吴淞江18浦之一,与之相对,在北岸有个浦叫做下海浦。
吴淞江一带曾经设置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鸦片战争后,对外通商,火了起来。
而下海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明朝初期,吴淞江河道严重淤塞,于是开挖了一条新河,有了新的,就抛弃了旧的,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到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下海浦也淤塞了。到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由此消失在人海之中……
对了,原来的下海浦就是现在的海门路昆明路一带。要说还存在的痕迹,可能就只有这个残破的庙了——下海庙,在现在的虹口区昆明路73号。
△下海庙
冷知识第②弹
张江的名字真源自于张江!
在上海有个特殊名词——张江男,主要指在张江园区工作,高薪却缺乏女性沟通能力的理工科男孩,嗯,简单来说,叫做“不懂浪漫的技术宅”。
姚怪来讲知识
张江男的名字就跟日本的电车男一样,成为了宅男的标签文字,呃,电车男,不是电车之狼……
他们主要在张江工作,那么张江的名字由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有一条江边上都住着姓张的人?还是这边不是姓张就是姓江?
No,No,No!姚怪要告诉你,张江的名字还真的来源于一个叫张江的人!在明朝隆庆年间,有个姓张名江的商人为了防贼,在现在的广兰路附近给自己的店铺建了各栅栏,于是人们称这里为张江栅,后来成了一个集镇,就是张江镇。其实,在张江高科建立之前,张江一直是个盛产酱油的小镇。
△张江高科园区
冷知识第③弹
以前去松江,还得跋山涉水!
去松江怎么走?显然是9号线地铁啦!但是在地铁以前呢?
姚怪来讲知识
100年前,从上海市区到松江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水路!没错,以前的松江和市区之间有有河隔着:陆家浜、肇嘉浜、蒲汇塘,这些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都是河道。
今天从上海去松江最方便的交通是九号线,而九号线沿着陆家浜路-徐家汇路-肇嘉浜路-宜山路修建的部分正与当年的水路完全重合,当初的河道现在也已被填埋了。
△松江大学城
冷知识第④弹
五角场为什么那么多国、民、政开头的路?
直走,国权路,遛个弯,国顺路,转个角,国定路,再走走,又是国福路,天呐,为什么名字都取得跟亲兄弟似的?
姚怪来讲知识
五角场那一片有非常多以“国”“民”“政”开头的路名,不熟悉的人99%的人都会走错路。
在民国时代,五角场一带曾经是“大上海计划”的预订实施地。由于老市区大多是租界,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政府决定在五角场附近另造新城,并把市政府等都搬到这里。就说上海体院的绿瓦大楼,就是原本为市政府办公建的大楼。
新城一共五条主干道,中间有各小道连接,根据分布区域不同,各自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九个字打头命名。然而,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抗战爆发半途而废。不过,“国”“民”“政”开头的路名留了不少,其它的基本都改名了。
△政修路上
冷知识第⑤弹
2号线川沙地铁站居然是造在南汇的地皮上的!
川沙以前是一个县,大家都知道,那时还没有浦东新区,南汇也和它没有瓜葛。直到九十年代,浦东新区成立,川沙并入,南汇在21世纪也并入,两个地方才进入一个区的世界。但是!川沙地铁站建的地方居然是南汇的地界!
姚怪来讲知识
没错,2号线川沙地铁站是造在南汇的地皮上的。
1958年后,一大批的郊区并入上海市,川沙、南汇都是其中之一。川沙的辖境到现在的城南路,再往南就是南汇了。所以,现在的川沙地铁站那块地其实以前是南汇的。
△川沙地铁站
冷知识第⑥弹
What?五角场30多年前是宝山的?
五角场是现在闻名的城市副中心,是杨浦区的核心城区,是大上海的重要商圈中心,但是……它30多年前居然是宝山的?让我吃了一口大惊,顺便来了一段rap……
姚怪来讲知识
1984年,五角场才从宝山县划归杨浦区。原先杨浦区和宝山县以走马塘为界,现在黄兴路大润发、黄兴公园这里以前都是宝山县管辖的。
对了,复旦大学也曾经归宝山县管辖。传说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临死前握着市领导的手,要求重新划归市区(因为市区的粮油待遇高),这才归入杨浦区。当然了,这个没有可靠的记载依据,可以当花边新闻或野史看看。
△五角场
冷知识第⑦弹
同济大学以前叫德意志大学!
上海的四大高校闻名全国: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都是985+211的国家重点大学。但是,这所学校其实不是“国产”的!
姚怪来讲知识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一个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没多久就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为啥叫同济?英文学校的原名叫做Deutsch,在德文里就是德意志的意思。同济是Deutsch的上海话音译,同时为了表示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就取了这个同济的中文名。
所以啊,同济大学,其实就是德意志大学。当然啦,往事如烟,无论是谁建设的学校,现在的同济是纯纯的中国血统高校。
△同济大学
冷知识第⑧弹
上海中心城区路名命名还有规则!
上海的路名很多都是全国各地的城市命名的,那么你知道是从什么开始的吗?建国以后?错错错!
姚怪来讲知识
上海的道路以省市和地理实体来命名的起源,其实来自英租界的历史。
为了方便称呼和记忆,1862年开始,英租界的路名开始以中国其他省份和城市的名字命名。1865年,英美租界准备了这种道路命名方式:南北向的道路以中国的省名来命名,东西向的道路以中国的主要城市之名来命名。
1943年,汪伪政府推广这种命名法则,大规模的清洗掉了以前用外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当初的霞飞路就在这一年去掉了原本源自法国将军的名字,改名叫做泰山路了(现名淮海中路)。
建国后,基本沿用了这一命名规则。
△昆明路
冷知识第⑨弹
复旦中学不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附中、复旦中学?傻傻分不清楚……
姚怪来讲知识
千万别把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混在一块,虽然都是市重点,但两个学校不是同一个学校。
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的前身都是复旦公学,是马相伯在1905年创办的。而复旦附中是1950年才创立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公学是马相伯一手创立的从中学到研究生的一所学校,复旦中学是其中一部分,复旦附中则是复旦大学分离复旦公学之后的产物。
2015年,叔叔复旦中学终于走入了市重点的队伍,侄子复旦附中却已经当了N年的上海高中前五领头人。
用一个简单的关系说就是:复旦附中是复旦大学亲儿子,而复旦中学则是复旦大学亲弟弟,只是复旦附中这个小一辈的青出于蓝,比他叔叔强。
△复旦大学的亲兄弟复旦中学
冷知识第⑩弹
全国最奇葩车牌:沪C车牌
上海有三个迷之难度的神器:房、车牌、户籍。沪牌之难拍程度也是举国闻名,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不在沪牌拍卖范围内的沪C?这是一个全国最没用的车牌,它连自己这座城市都不能进……
姚怪来讲知识
如果你问全国的车牌哪个地方的性价比最低,可能上海人要第一时间跳出来大叫——我们的沪C!
没错,这是一个神奇的牌照,它连自己的市区都不能进!
沪C被限制进入外环内,不仅仅是市区,你要进宝山、闵行这些郊区的外环内区域都进不了。全国所有的车牌都能进上海,唯独这个挂了上海名字的车牌却不能进去!
△沪C的车牌,全国性价比最低车牌
冷知识第⑪弹
把印度人叫阿三的始作俑者,是上海
印度阿三这样的叫法已经人尽皆知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第一个这么叫他们的是上海这边的人……
姚怪来讲知识
印度阿三的由来是红头阿三。为什么这么叫呢,那就得说起老上海的历史啦。
老上海英租界内一般的小警察都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是红色的,这是“红头”的由来。
至于阿三,倒是有几个说法。
一种是印度人在上海办案的时候总是喜欢摆谱,用英文说“I say……”,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另一种是在上海租界时候,租界内的洋人被称为洋鬼子,租界内的中国人叫二鬼子,而印度人则被叫三鬼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在上海的很多底层警察都由英殖民地的印度人担任,上海人习惯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由来,都是由上海人传出,传着传着,全国都这么称呼这个神奇的开挂民族了。
△阿三神曲《我在东北玩泥巴》有没有听过?
作者:好大一只姚怪
文章来源:上海潮生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