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这对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8%,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而这其中播种机械化率的不均衡情况就相当明显。应切实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情,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探索多种主体合作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机装备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免耕播种机应用状况
近两年,我们在国内各地的农机展会上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免耕播种机,它们大都具有较宽的作业幅度、自动化水平较高,但同时进口免耕播种机通常机体体积较大,所需配套动力也较大,相对售价也就较高。
进口机型比较适合于大面积耕地及大规模农场的生产作业,且多数是与耕整地机具相配套,采用联合作业方式。
从这方面来说,该类免耕播种机更适合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而对于耕地地块较小、农民购买能力有限的多数地区,更适合中小型产品。
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各地把免耕播种机都作为敞开、优先补贴的农机品种,应补尽补。
目前免耕播种机补贴机具类型包括免耕穴播机、免耕精量穴播机、牵引式免耕穴播机、免耕条播机等,行数2~24,中央财政购机补贴额度800~36500元。补贴种类的差别充分体现了各地不同的种植习惯和适用机型。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的保护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近两年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推广应用。2018年推广应用机械化深松深翻整地、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面积分别超过1000万hm2(1.5亿亩)、733.3万hm2(1.1亿亩)、5000万hm2(7.5亿亩)。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在制定的东北等区域玉米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中,以玉米秸秆处理和播种为核心,免耕播种模式成为主要模式。
2018年很多地方都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深入推进保护性耕作作业。秸秆打捆离田后首选的耕作方式就是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机就此脱颖而出。
从农艺角度分析,免耕的优点之一就是蓄水保墒能力更强。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土壤的水、肥、气、热可协调供给,干旱时土壤不易裂缝。
近几年冬春旱情明显,尤其是去冬今春,东北、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少于往年,导致土壤墒情极差。而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抗旱播种,正是确保农业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常规作物,小麦、玉米、大豆之外,油菜、棉花、马铃薯以及杂粮机械化种植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薄弱环节,更需要免耕播种机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