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ookface(ID:bookface000)
作者:波叔
这个世界既然都来了,就过好它吧。
今天波叔要给你们讲一个人。
因为昨天是他圆寂74年的日子。
一说圆寂,你们就知道了:这是个出家人。
是的,我们都叫他弘一法师。没出家之前,我们叫他李叔同。
两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但事迹又截然不同毫无关联,以致于有些小盆友会以为这是两位大牛。
李叔同,惊才绝艳,少年风流。他写过一句诗,说自己“二十文章惊海内”,充满少年人的自信和骄傲。
弘一法师,芒鞋竹杖,云游苦行,持戒守律,护生弘法,终成一代高僧,赢得万人的景仰。
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同一个人。
李叔同是怎么变成弘一法师的?
这两个同时永留青史的名字,是怎么前后相连,构成一个人的一生的?
波叔给你们总结了一下,把李叔同的一生分成三个阶段。
01
第一个阶段,是“公子哥儿”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的一个大家族。家里是做盐业买卖的,非常有钱,从小过的是不折不扣的公子哥儿生活。
李叔同(左)和哥哥下围棋
不过是高雅版公子哥儿。李叔同对艺术特别感兴趣,书法、篆刻、诗词、戏剧,从小就学。
人家日后能成为多个门类的艺术大师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生他的时候父亲已经68岁,没过几年就死了,他母亲只是小妾,地位不高。所以18岁一结婚,李叔同就带着母亲和妻子搬到上海去了。
没事,上海也有家里的产业,照样享受生活。
20岁的李叔同
今天的富二代:拍电影、打电玩、泡网红、玩直播。
那时候对应的时髦是:唱京戏、办诗社、写文章。
李叔同(右)演京剧
对了,还经常找小姐——富二代干这事倒是古今如一。
当然,找的都是懂文艺会音乐的高素质小姐。
李叔同这大保健做得和现在人不一样,不但付了钱,还付出才华和真心。他为坐台小姐写了不少诗,波叔给你们念念。
有一首是送给一个叫高翠娥的老妓女的——别怪波叔直接,李叔同就是这么直接叫人家的,“老妓高翠娥”:
残山剩水可怜宵,
慢把琴樽慰寂寥。
顿老琵琶妥娘曲,
红楼暮雨梦南朝。
意思大致是说,国家不成样子,到了晚上,外面又下雨,淅淅沥沥让人烦,我只能来找你,靠听你弹乐器、唱歌、喝酒解决苦闷啦。
还有两首是送给一个叫金娃娃的。
还有一首是回忆一个叫杨翠喜的,她的头发、她的眉毛、在她身边醒来时的情形,都回忆了一遍,还说“我想变成在你身边飞来飞去的蝴蝶”……
25岁的时候,他母亲去世了。把母亲送回天津安葬,把老婆和两个儿子在天津安顿好,他就摆脱了家庭的羁绊。
下一步做什么?留学去。
说走就走。
没过多久,李叔同就到了日本。一到日本,他就脱了长衫马褂,穿上西装,剪掉辫子,三七分头。
帅呆了。
他在学校里创办了春柳社,历史书里写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排演《茶花女》,他演的是主角。
不是男主角,是……女主角。茶花女。
城会玩啊。
连茶花女的服装都是他自己做的。为了显得腰细,还饿了几顿饭。
你们看,这茶花女美不美?
呃……开心就好。
还有另一个角色,也是女装:
李叔同是左边那个
波叔想,李叔同演茶花女演得这么有感觉,一定要感谢高翠娥金娃娃杨翠喜她们几个。
他是学美术的,画油画要对着人体模特练习。多情的他又和一个做人体模特的日本姑娘好上了。
李叔同的油画《裸体女子》,模特可能就是那位日本姑娘
1911年回国的时候,他把她带回上海,做起了夫妻。
这样,他在天津有一个家,在上海有一个家。
02
第二阶段,李叔同的“为人师表”
回到中国,正碰到民国成立。看上去什么都是新的。李叔同办报纸,当教师,忙得不亦乐乎。
他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艺术教师,是最为人知的一段经历。为什么?因为他教出了几个很厉害的学生啊:
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画家潘天寿;
音乐教育家刘质平;
记者、作家曹聚仁;
……
丰子恺回忆李叔同说:
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样;然而个个学生真心的怕他,真心的学习他,真心的崇拜他。我便是其中之一人。因为就人格讲,他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李叔同送给丰子恺作为留念的照片
他不但带他们领略艺术的美妙,还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刘质平去日本留学,家里没钱,学费就是李叔同掏的。他还和刘质平约法三章:
第一,这钱不是借,是我送你的;
第二,这事你知我知,不能告诉别人,你家里人问也不能说;
第三,要是我降工资了,没办法,钱也只能减少点;
第四,学习方面你要听我的,我没别的意思,想让你用功而已。
情真意切。这几个学生到老都还记得李叔同对他们的好。
李叔同在学校里还写出了他日后流传最广的一个作品,那就是歌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波叔知道你们都跟着哼起来了。
这歌实在是太有名了。虽然曲子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但李叔同的歌词让它脱胎换骨,感觉天生就是一首中文歌。
后来两部经典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都采用了《送别》做插曲,它更是家喻户晓。
到1918年,李叔同连教师也不想当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出家了。
03
第三个阶段,就是“弘一法师”
他怎么会想到去当和尚呢?
其实起因很简单。有一次,他做了一件现在很流行的事:轻断食。断食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朋友介绍他去了虎跑寺。他在那里住了三个学期,断食了17天。
他很喜欢虎跑寺的氛围,之后又去了几回。
慢慢的,出家的念头在他心里萌发,之后越来越坚定。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他告别了任教6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正式出家。
李叔同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弘一法师。
那家人怎么办?
既然出家,那就只有斩断尘缘。
天津的原配夫人平静地接受了事实。上海的日本夫人不能理解,拉上他的一个上海朋友赶来,面对面问他,日本的和尚可以成家,为什么中国的不行?
弘一法师耐心劝慰。他把自己的手表交给妻子,当做留念。然后驾舟而去,头也不回。
日本夫人终于知道事情无可挽回,大哭一场,自己回了日本。
李叔同遁入空门,这件事在当时的文艺界也引起了轰动。都说他是受了什么刺激,有的说因为破产,有的说因为失恋。
他到底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波叔对宗教没有弘一法师那样的信仰,所以没法做出很有说服力的解释。但波叔理解,这种情感是不能用世俗的价值观去评判的。
丰子恺就说过,人生就像三层楼,满足物质生活的人安心地在第一层里住,满足精神生活的人在第二层自得其乐,如果想追求灵魂生活,只有登上第三层了。李叔同脚力大,在第一、第二层都活得很光彩,必定是要向第三层走的。
波叔深以为然。就像波叔,现在呆在第二层,恐怕也只能走到第二层了。但那些走得比波叔高的人,波叔满怀敬意。
那你是在第几层呢?
所以说,有人出家是消极,是遁世,是悲观。但弘一法师出家,是追求人生更大的价值。
这是人生的升华,也是人格的圆满。
他可不是说说而已。弘一法师四处求法,苦心研佛。这些高深的学问不说了,在生活上,他做到了最简单。
有一次去好朋友夏丏尊那里住,夏丏尊看到他的铺盖用破席子裹着,打开来,把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再摊开破被子,把几件衣服卷起来当枕头,然后取出一块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边去洗脸。
夏丏尊见这毛巾太破了,要帮他换。他说: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
这种人生境界,能做到的人有几个?
他爱护生命,和学生丰子恺一起实行了一个大计划,那就是编绘《护生画集》,劝人们从善、戒杀、爱惜生命。丰子恺绘图,弘一法师配文。
弘一法师向丰子恺交代要把《护生画集》坚持画下去,丰子恺就照着老师的吩咐画了一辈子。
最后一集《护生画六集》是丰子恺在文革中一无资料二无自由的情况下完成的,两年后他就去世了,终于完成了老师的嘱托。
这套书直到今天,还是很流行。
你们也不要以为弘一法师出了家就从此不问世事。真正有信仰的人以济世利民为己任。
1937年5月,厦门要召开第一届运动会,请弘一法师写会歌。那时候是“七七事变”前夕,日寇侵略中国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没想到,身在世外的弘一法师写出了一首激昂慷慨、鼓舞人心的壮歌:
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披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这是弘一法师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师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这个大书法家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幅字,是四个字:
悲欣交集。
悲什么?欣什么?
波叔想,他也许是为世人受苦而悲,也为与这个世界离别而悲。
欢欣的,也许是终于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李叔同也好,弘一法师也好,他这一生都足够精彩。就像丰子恺说的: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做一样,像一样。
因为他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但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虚度时光的悔恨还会那么多吗?
这个世界既然都来了,就过好它吧。
. End .
作者:波叔,来源:公众号:bookface(bookface000)。原标题《这个富二代找小姐、当演员、搞音乐,追求时尚轻断食,却成为万人景仰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