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有一部关于空难的电影上映,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那就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导演、汤姆·汉克斯(Tom Hanks)主演的《萨利机长》(Sully)。
电影在豆瓣和 IMDb 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分数
电影取材自发生于 2009 年 1 月 15 日的一桩真实事件。这一天,全美航空的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及副机师杰夫·史凯斯(Jeff Skiles)驾驶全美航空 1549 号班机,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道格拉斯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班机在约 850 米的空中遭到鸟群袭击,两具引擎停摆。萨利机长因无法将飞机转往最近的机场,选择将班机降落在哈得孙河上。幸运的是飞机成功迫降, 155 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部平安。
电影中的萨利和杰夫
汤姆·汉克斯和真正的萨利机长合影
当所有人都认为以萨利机长为首的机组人员都是国家英雄的时候,他本人却经历着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折磨,同时还要应对一场来自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
调查人员采用的模拟飞行,显示飞机遭撞击后仍有能力转飞到最近的机场着陆,而不是冒险在水面上迫降。在这之前,飞机在水面上实行安全迫降的先例少之又少。
当然,有几十年飞行实操经验的萨利机长,自然会阐明自己采取迫降的理由,并且获得了最终的证实和认可。
这个时候,萨利机长平静地说了一段话:
请注意一下萨利机长特别提到的人,包括:机组人员、空管、救援人员。机组人员自然不用说,他们就在飞机上,与乘客共患难的同时,协助机长完成了安抚乘客、迫降后帮助他们尽快离开的工作;救援人员无疑也是重要的,没有他们,迫降在水面上的飞机毕竟不是船,时间长了肯定会沉没,而且当时河水水温只有摄氏 4 度,飞机上的人一样有生命危险。
那么,空管?
在电影《萨利机长》中,空管人员并不是重点,其戏份粗略估计不会超过十分钟,露脸比较多的也就是这位小哥了:
小哥和机长的对话,翻来覆去也就是“为你腾出了 ** 跑道”,或者“你能不能降落到 ** 机场”之类的,剩下的,则尽在这位空管员当值主管的表情中了:
以上图片来自《萨利机长》相关影视资料,非电影原片截图
事实上呢?在上海译文最近出版的“译文纪实系列”新书《看不见的美国》(Hidden America)中,作者珍妮·拉斯卡斯(Jeanne Marie Laskas)记录了亲身经历这起飞机迫降事件的空管员当时的心潮起伏:
我指示机长以二百八十度的飞行高度角向右转,朝一号跑道所在地降落。
机长回复:“我们做不到。”
我立刻回复:“你们觉得泰特波罗机场哪条跑道比较合适?”
机长回复:“我们要在哈得孙河上降落。”
我听得很清楚,但还是难以置信地让他再重复了一遍。这些话让我的脑子暂时停止了运转。当时我想,机上那些人有生之年对话的最后一个人可能就是我了。
接着我失去了 1549 的信号。目标也从雷达监测屏幕上消失了,飞机迅速下坠到纽约的天际线之下。我惊呆了。我当时很肯定飞机坠毁了。
不到一分钟,1549 的信号重新在我的雷达监测屏上闪烁。飞机的位置很低,但还是有了雷达信号,这说明 1549 的某个引擎很可能已经恢复正常了。这点微弱的希望就像救命稻草,我告诉 1549 可以在七英里外的纽瓦克机场第二十九号跑道降落,但没有人回复我。接着我又失去了雷达信号,这次再也没找回来。
我一生中从未感到如此绝望和沮丧。我想听听老婆的声音,让她安慰安慰我。但我很清楚,如果我一开口说话,或只是听到她的声音,就会彻底崩溃。
最后我匆匆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有架飞机坠毁了。感觉很不好。现在没法说话。”
这就是空管的日常。
这起事件后来被称为“哈得孙河奇迹”,图为当时的现场照片
纽约拉瓜迪亚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塔
1956 年一次悲剧性的飞机相撞事故后,美国联邦航空局总共雇用了一万五千名空中交管员,以确保空中相撞事故和其他一系列恐怖事故成为永久的历史。空中交管员是一群动作协调、刚毅果决并以全局为重的人。他们都有独特的本领,能够根据物理学、几何学、空气动力学和上天赋予的勇气,做出分秒必争的决定。他们有的“栖居”在跑道上方狭窄的玻璃房间里,有的“藏身”于雷达控制室中。
他们密切监视着这个国家交通繁忙的天空,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来往的飞机,将一个又一个光点传递给彼此。比如,纽约空管中心的空中交管员会指挥波音 757 往西飞行,最终将其交给克利夫兰空管中心的一位空中交管员,飞机在他的指挥下继续往西;然后被交给印第安纳波利斯空管中心,也是一样,指挥一段之后交接给芝加哥空管中心。随着这架 757 越来越接近目的地,飞机会慢慢下降,监控机构慢慢变成了芝加哥雷控中心;最后会被交给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的一名空中交管员,指挥飞机降落并到达正确的接口。
每天都有将近三万架民航飞机在美国的天空中嗡嗡嗡飞来飞去,互不干涉,各行其道。
他们,很重要。但是,我们看不到他们。
我们根本不得见其真身,但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分分秒秒都和他们息息相关(至少我们希望是息息相关的!)。要是他们工作不称职,我们可能会更了解他们。他们活干得越好,就越默默无闻。
你更不知道的是,是伴随所有空管员工作时的那种痛苦与不安的气息:苦闷,抵触,汹涌的暗斗。在日新月异的今日美国,空中交通管制行业的状况不容乐观。超负荷工作的空中交管员在人手严重不足的设施当中,用可以称之为古董的设备尽力履行职责。这就像一场赌博,赌注不仅是大家越来越怨声载道的飞机晚点;最严重的后果是数百万来来往往的乘客的生命。
他们(乘客)不知道,空中安全竟然如此脆弱。
而维护每天数万架次飞机能安全起降的空管员,正以每年将近一千名的速度退休或辞职。
空管人手越来越少,航空需求却飞速增长——得有人来引导这满天的飞机啊。“你们这群家伙得扛住啊,抱怨也没用。”航空局告诉空管员们。延长工作时间,缩短休息时间,必要的话,一周工作六天也行。是的,这很有必要。如今,在全国那些最繁忙的雷达监控处,一周工作六天已经是家常便饭,对那些地方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实在有点痛苦,个人生活几乎完全被牺牲。
空管员,只是珍妮·拉斯卡斯在《看不见的美国》中所写的“看不见”的群体之一。
珍妮·拉斯卡斯和《看不见的美国》英文版
作为《GQ》杂志的一名记者,珍妮·拉斯卡斯在一次采访煤矿工人的过程中,被这么一句话触动:
在地下一百五十多米的地方,珍妮·拉斯卡斯问一个名叫斯密提的矿工:“人们对你们了解得这么少,你觉得奇怪吗?”
他回答:“我觉得,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是的,当现代人享受着各种方便和快捷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想,每次打开电灯,为光明提供电力的煤炭来自哪里?驱动汽车的石油,是谁为你开采而来?
经典电影《血色将至》对美国石油产业作了真实刻画
有没有人想过,你吃到的蔬菜水果,是由谁采摘的?盘子里美味的煎牛排,来自什么人饲养的牛?
在美国农场、牧场辛苦工作的农民和牧民,常常是少数族裔甚至外来劳工,《苹果酒屋法则》里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大概更多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吧。
最新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里,镜头里的那一道栏杆,以及栏杆对面黑人农民迷惘、疲倦的神情,才是现实。
你在手机上下单买买买的时候,有想过货车司机需要在公路开上几十个小时的大卡车吗?《赛车总动员》里的货车 Mack,正是美国卡车司机的绝佳形象代言。
晓行夜宿昼夜兼程
风餐露宿是常事
还要和无尽的疲劳作斗争
下面的一小段视频来自电影《WALL·E》(机器人总动员),当你看到地球被垃圾淹没,内心感受到深深的震撼时,是否想过是谁在运走、掩埋、处理垃圾?根据《看不见的美国》中的数据,美国人每年产生垃圾总量:两亿五千万吨!
还有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啦啦队员——每场价值千万美金的 NFL 比赛结束后,她们的报酬是:75 美元,化妆品自费,汽车油费不报销。
看得到啦啦队员吗?红圈处……
图来自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以及我们可能难以理解的售卖枪支的店员。根据上报的数据,47% 的美国人说自己最少拥有一把枪支。而美国的人口?维基百科显示,2018 年时约为3.272 亿。
重点在于,有时候,一场潜在的屠杀之所以被遏制,只因为店员理智地拒绝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可疑的顾客。
亚利桑那州尤马市,一家售卖枪支的体育用品店
《看不见的美国》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辛勤劳作,维持我们的生活运转,而我们却从未将其放在心上。
珍妮·拉斯卡斯说写作本书的目的,“只是想邀请整个美国转移高高在上的目光,窥探一下这些被忽略的世界,观察那些十分复杂的产业,看看一些不为人知的微小贡献。和我一起在这些世界中走一走,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每一天的日常生活。”
当整个世界都在追逐“名”的大小与“利”的多少,都在以“流量”和“流水”这样的数字衡量人的价值几何时,不妨来看看存在于这本《看不见的美国》中的那些人,那些与世界截然相反,只想静静地做好自己手里的工作,“只想喝杯啤酒,早点睡觉”的人。
萨利机长这样的英雄,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不见”的那群人
没有他们,美国人——同样,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习以为常的生活,可能几秒之内就会戛然而止,再也无法挽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