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弹齐飞,再次成功拦截洲际导弹!
最新消息:3月26日,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发表声明称,首次使用GBI反导导弹进行了两弹齐射拦截洲际导弹试验,两枚拦截弹先后击中了模拟洲际导弹再入飞行器靶标及其残骸。
两枚拦截弹发射后天空中留下两条尾焰轨迹
美国导弹防御局(MDA)的声明称,这次试射是继2017年5月陆基中段拦截系统(GMD)使用陆基拦截弹(GBI)首次拦截完全模拟洲际导弹目标后的又一次试射。
美国政府负责办公室负责太空和导弹防御系统的官员克里斯蒂娜·沙普兰表示:“这可能是该计划在近30年里最具挑战性的测试。”
一、综合各方面消息还原整个拦截过程:
美国先是从从4000英里(约合6400公里)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里根导弹试验场,向美国西海岸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为了最接近实战试验,该导弹至少加装了能在中段高速飞行的高能加速器——使得大气层外飞行速度超过20倍音速——也就是俄罗斯目前渲染的20倍以上音速的先锋导弹速度(普京说这款导弹速度是20倍音速、俄罗斯副总理说超过27倍音速、俄罗斯权威媒体说是27倍音速)。
至于“来袭”弹道导弹是否采取分弹头和真假弹头这些细节,各方面消息没有显示,但这无关紧要,因为这是中段拦截,也就是弹道导弹还没有到释放分弹头的区段。
“来袭”弹道导弹升空后即被卫星雷达和海基X波段雷达捕获,并严密监视。
简要插入关于美国的雷达覆盖:
美国雷达探测,首先是天空有多颗卫星,基本对世界是全覆盖的。
其次,是美国在世界多个地方部署探测距离在5000公里以上的“铺路爪”系统,也基本是全球覆盖。
还有海基的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和铺路爪差不多——至少在4600公里以上。
海基X波段雷达(Sea-based X-band Radar, SBX)实际上是GBR的海基型号,是X波段的远程预警跟踪雷达,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关键部分,可提供远程导弹监视、截获和精密跟踪和识别,杀伤评估的多功能雷达。
海基X波段雷达,建在海上钻井平台上,可移动和重新部署。
此外,美国还有些专门的雷达部署在相关船只上,可以20节以上的速度快速移动。
美国海基X波段对亚欧大陆两端和南部重点覆盖。
再就是陆基萨德的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2000公里以上——美国在本土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和关岛,以及亚太的韩国、欧洲的德国都部署有萨德,最新消息称,中东沙特从美国购买多达44套萨德、以色列也部署了萨德。
再下来,是陆基和海基宙斯盾防空系统雷达——探测距离在1200公里左右,但精度堪称最高,在700公里内可准确探测高尔夫球大小目标的飞行轨迹——美国在本国军舰和本土部署宙斯盾,还在关岛和夏威夷部署陆基宙斯盾,在亚太的日本正在部署陆基宙斯盾,在欧洲的罗马尼亚和波兰都部署陆基宙斯盾,在28个盟国的军舰上部署海基宙斯盾。
最后,是爱国者,美国在本土和重要军事基地都部署爱国者,在盟国基本都部署了爱国者。
综上,美国雷达探测,是卫星全覆盖、还有路基“铺路爪”再次全覆盖,海基X波段雷达第三次全覆盖。萨德与宙斯盾(海基和陆基)雷达重点针对探测——包括海基和陆基。
对于重点区域,美国的雷达探测覆盖,差不多四遍覆盖——就雷达探测而言,美国对全世界,尤其重点区域说是天罗地网,都不能尽其意。
言归正传,在“来袭”弹道导弹升空后,其动态就被各方面雷达准确掌控和定位跟踪,美国西海岸的范登堡空军基地的“陆基中段拦截系统”(GMD)准备拦截。
应该是在“来袭”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后,范登堡基地的GMD系统就先后发射两枚GBI反导拦截导弹,在综合系统的探测和指挥下,向来袭靶弹飞去。
来袭弹道导弹和拦截弹相向飞行。钻出大气层的弹道导弹飞行速度迅速提高,到达弹道顶点后,助推器与弹头分离——分离的弹头后端还是携带下落阶段的加速助推器, 所以在弹头开始下落后,速度很快被加速器推高到20倍音速以上。
但是不久,这枚弹头就被第一枚拦截弹准确击中——拦截弹在飞向目标时,在雷达、红外探测和自身智能部件的管控下、通过主推发动机和周围多个辅助的小的电磁脉冲发动机推动和轨迹调校,最终精确命中高速飞来的弹头。
不仅如此,第二枚拦截弹还对其中较大残骸进行2次拦截。用美国军方的话说,就是“随后一枚导弹在观察残骸和空中残余目标后,确认没有找到更多的再入飞行器,随后它自动选择其辨认出的‘最具威胁目标’,然后对其进行攻击,精确按照它设计工作。”
敬请注意第二枚导弹对残骸的智能识别——这个识别,主要是针对最具威胁的分弹头来说的,在没有发现目标后,就转而拦截攻击最大残骸。这一切都在电光石火之间发生。
插入几个关于拦截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来袭弹头可以变轨——需要说明的是,军事大国的弹道导弹弹头确实可以变轨,但拦截弹的应对变轨能力要强得多,因为攻击弹头要装炸药或核战斗部,而拦截弹不需要,在高硬度撞击弹头后端全部都是主推发动机和电磁脉冲发动机。
还有,就是来袭导弹可能有多个分弹头,在总体弹头脱离主助推器开始下落后分开。但需要说明的是,陆基中段拦截,一般是在总弹头释放分弹头之前就将其击毁。分弹头释放过早,会过早失去动力而打不到目标。
退一步讲,即使要拦截分弹头,陆基中段拦截弹或者在下一段拦截的拦截弹还是占据上风,无非就是也释放比来袭导弹分弹头更多的拦截分弹头——工作原理和前面一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事大国的来袭弹头或分弹头降低了红外特征,很难探测,这个问题也能解决,就是拦截弹头携带液态氮等降温组成,将自己的温度降低到零下200度以下,从而增强对对方微弱的红外特征探测。
最后,就是真假弹头识别,这个主要靠辐射探测组件探测有核的弹头。
二、美国的动能拦截——完全领先世界的拦截:
动能拦截弹是由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组成,借助KKV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的拦截技术。
20世纪80年代实施“战略防御计划”(SDI)以来,美国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了多种KKV,其中包括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地基拦截弹(GBI)、“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标准”3(SM-3)海基拦截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THAAD)拦截弹、“爱国者”3(PAC-3)拦截弹以及最新研制的可机动部署的动能拦截弹(KEI)——就是美国之前不久曝光的“滑翔破坏者”拦截器——由战机携带发射,在对方弹道导弹升空后但没进入大气层阶段就予以拦截、或在再入大气层后予以拦截。这样的拦截器,还有美国在90年代就开始研发的驭波者X-51(以及X-43高速无人机,试验速度超过10倍音速)。
日前有爆料称,俄罗斯大气层高超音速导弹从设计乃至于宣传图片,都抄袭美国“驭波者”。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滑翔破坏者”的飞行速度在9倍以上音速——目前大气层内在役导弹的飞行极速是5倍音速左右——美俄似乎都在往8倍到10倍音速提。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速度可达十几倍代二十倍音速,再入大气层后速度会下降,最大十几倍音速。
目前,GBI、SM-3、PAC-3和THAAD拦截弹等都已进入部署阶段。
高速机动拦截器正在试验,美国还在试验“太基”反导,比如靠25倍以上音速飞行的X-37B“抓获”弹道导弹或者发射拦截器拦截。
再就是激光拦截,美国之前多次试验,但前不久美国海军开始升级宙斯盾的基线-9到基线10系统,准备兼容激光和电磁炮等高能武器,可能激光武器快要实战部署了。
最后,不得不说,在反导方面,美国是遥遥领先世界的。就俄罗斯来说,其S-400和正在试验的S-500在拦截导弹方面,都还在采取在来袭导弹附近爆炸以碎片和震波破坏的方式拦截——俄罗斯议会党派领袖也承认这一点,当然他还说俄罗斯未来的S-700能关闭地球,没有战机和导弹能起飞。
而美国宙斯盾、萨德、爱国者都采取直接撞击的动能拦截方式。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爱国者就开始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哪个时候大多数国家没有电脑,12年之后的伊拉克战争,又大拦特拦。
客观而言,俄罗斯防空系统主要针对战机,拦截导弹更多是象征性的。
这个世界,针对导弹的实打实撞击的动能拦截,其实就美国一家。
美国之前多次试验大气层内导弹拦截,还有中远程弹道导弹拦截,但关于洲际弹道导弹,则近两年才开始试验拦截——至少公开的显示是两次,暗地里应该有多次。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差距确实是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