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群岛之国,历史上便与中国关系密切。早在东汉三国时期,吴国就曾派人到达此地访问。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兴盛起来,菲律宾与中原王朝海上贸易。产自菲律宾的珍珠、玳瑁等海上奇货,深受中原王朝达官贵人的喜爱。
1390年,苏禄苏丹在菲律宾建国。当时,苏禄国实行了“三王体制”,他们有三个国王: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又以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为正,其他二王为副。虽然双方海上贸易频繁,但苏禄国王从未踏上中原王朝的土地。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曾经访问了这个国家,并带去了永乐皇帝的诏书和礼物。1417年,苏禄国王投桃报李,决定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北上,赴大明王朝朝贡。
通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东王带领着由家眷、官员等组成的340余人的使团,来到了福建泉州。他们由陆路北上,再经由京杭大运河,终于抵达了北京城。
明成祖听说苏禄国三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十分高兴,为彰显大国威仪,他命令沿途官员热情接待、不得怠慢。苏禄国三王达到北京后,朱棣亲自在奉天殿,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为表达对大明的敬意,苏禄国三王一行带来了本国的奇珍异宝,并进献了金缕表文,以示恭敬和臣服。朱棣当即册封三人为国王,并还以重礼,赐以三人印绶、冠带、鞍马等物,随行大小官员家眷也一应封赏。
三个国王在北京住了27天,告辞启程。为尽地主之谊,朱棣又分别赐给三王黄金百两、白金两千两以及绢帛绸缎等贵重礼物,并命人护送三王南下回国。
可三人的回国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归途之中,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突染重病,且一病不起,行至山东德州时就病逝了。朱棣听说后,马上命令礼部官员为东王进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葬在了德州,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他还册封东王的长子都马含为王,让他带领使团继续归国。
可是,巴都葛叭答剌的次子和三子却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他们要像中国人一样,留下为死去的父亲“守孝三年”。朱棣见二人情真意切,于是便答应两个王子和东王王妃带领十几个侍从留在了德州。
为了照顾这些东王后裔,朱棣还赐给他们良田三顷三十八亩,并每月供给钱粮、衣物,永不征收赋税,甚至还迁来了三户回民,让他们可以互相通婚。
而守墓三年以后,受到明朝如此恩遇的两个王子,都不愿意再返回苏禄国了,于是明朝廷准允他们永远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只有东王妃曾短暂的回到了苏禄国,但第二年又再次回到了德州,从此再未离开。
此后,两个王子的后裔都改为了中国人的姓氏,在当地形成了“温”、“安”两大姓。清朝雍正年间,两姓的后人提出加入中国籍的要求,被朝廷批准。从此,他们便以中国人的身份在德州聚村而居、繁衍生息。
后来虽然几经战乱、洪灾,苏禄国东王墓也曾被战火所毁,破败不堪,而“温”、“安”两姓后人也曾流落他乡,但直到如今,位于德州的苏禄国东王墓附近,还有一个叫“北营”的村子,全村有100多户,700多人,其中,安氏有26户,120多人,温氏有8户,40多人。他们都是当年苏禄国东王的后人。而从苏禄国东王去世到现在,他们已经在华生活了600多年。而修整后的苏禄东王墓,也记录了两国友好的暖心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