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扫地机器人网上的段子可真不少,打着智能旗号可以轻轻松松的帮你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然而事实是各种闯祸,被叫做智障机器人。网友自嘲本想请个仆人,结果来个祖宗,甚至被封为遛宠神器,不知道这是不是你原来印象中的扫地机器人。
但其实那些已经是老黄历了,在扫地机器人诞生20多年之后,这个家伙真的可以帮我们做一些家务了。喜欢尝鲜的撸主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偷懒的好机会,在去年年初也给自己添置了一台扫地机器人,虽然没有完全的解放劳动力,但也为自己省了不少的时间。不过那台是第四代的产品,在清扫的效率上稍稍逊色于配置激光扫描导航的五代产品。
时隔一年,撸主有个机会体验了一台具备LDS激光导航的扫地机器人-BOBOT。说起BOBOT这个牌子,最初的印象是神奇的擦窗机器人,还没机会下手。这款BOBOT月现在很火的石头扫地机器人差不多的价钱,都是激光导航的产品。没机会体验石头,先拿这款看看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第四代(红外规划导航)、第五代(激光扫描定位)产品,当然后者的价位稍高。如果值友家里有其它差不多的扫地机器人,也拿来比较一下,看看都是啥水平的。先来看看这款BOBOT表现如何?
外观,颜值控表示不赖
在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里,外形上90%都把产品设计成了圆盘的形状。只有极个别厂商别出心裁的搞个方形,三角形啥的。就个人的审美来说,还是圆形看着更舒服一些;功能上圆形的适应性对比其它的形状应该也更好。
BOBOT扫地机器人整体上是黑灰色,顶部的LDS区域采用了亮蓝色CD纹的设计,非常的突出。能够让人一下子就把焦点集中在产品的品牌上,黑蓝色的搭配,挺有科技感的。BOBOT是个单词么?
在另一侧是机器人的主控按键,电源、回充与区域清扫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按键。其实如果扫地机器人真要做到智能应该就只有一个开关按键就好,剩下的都让他自己决定吧!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终极懒宅,你觉得呢?按键采用的是软橡胶,按下去肉肉的,回弹触感一般。
上盖的表面是磨砂工艺处理,看上去虽然没有高光材质那么漂亮,但对于后期使用清洁上会省心不少。高光的产品真的会很容易划伤,毕竟作为扫地机器人每天要与灰尘相伴,好清理耐脏才是最重要的。这点请相信一个过来人的真心建议,好看不一定耐用。
扫地机器人的外观很重要么?其实真的挺重要的,如果一个产品看都不想看你还会愿意它整体在你旁边转悠么?所以这个产品的外观你给打几分?
结构设计,中规中矩,不失细节
机器人的上盖是活动的,可以从侧边轻松的打开,是整片都可以拿下来的。
顶盖与机身采用磁铁吸附,拿下来很方便。
可以看到这款产品采用的是中置集尘盒设计。与撸主之前使用的那款后置的产品不同,集尘盒与吸尘口的密封性好坏很重要,这样的设计更挑战集尘盒的密封设计。
集尘盒内嵌式提手,抬起把手后需要一定的角度可以将尘盒取出。
可以看到内部在与尘盒接触的地方都有非常厚实泡棉,这层泡棉对于防止灰尘跑出来非常重要。等用过之后我们再来拍照看一下密封的效果如何?
集尘盒内部结构还算是清爽,这点其实很重要。作为收集灰尘的盒子,后期方便清理是很重要的,打开HEPA组件( 高效空气净化器的缩写)尘盒的内部用配送的毛刷可以很方便的清洗。
不过这个HEPA组件似乎是一体的如果需要更换看来就要整体换掉了。HEPA: 对直径为0.3微米微粒99.97%的过滤效率,这个是算是扫地机器人的耗材,希望配件能便宜一些。
底盘,简洁平整
由于采用的是中置尘盒设计,体盘的部分相对更简单一些。更少的结构也意味着会减少灰尘的聚集。在地盘的后侧,有一个下陷的台阶,这个部分就是水箱安置的位置,看来水箱应该不大。
轮胎不是模块化设计,貌似拆卸会很麻烦。不过就笔者一年多的使用经历,驱动轮部分并不会很容易脏,也没有发生头发缠绕主驱动轮子的状况,所以是不是模块化其实不是太重要了。
万向轮这个位置相对来说更容易积聚灰尘,这个地方应该设计成可以拆卸的会更好,但是好像不是很容易拿下来,应该也要把整个底盖拆下来才可以。建议产品的说明书中应该详细介绍一下,每个部件的清洗方式。作为清洁用电器,自身的清洁也很重要。
电池模组被安排在了底盘上,其实对于电池组件这种更换频率不是很高的部件,放在产品的正面会更适合一些。这样就能让底盘更加的平整,减少藏污纳垢的机会。电池模组标称的容量是3200mAh LG锂动电池,容量上对比同类产品优势不大,考虑到是LG的电池实际效果应该还是可以期待的。
胶毛一体效率高,一次一边会更好?
单边边刷设计,从单次清洁效率的角度上讲:个人认为双边的清洁效率更高,但是依然有很多厂商采用单边的设计,当然这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双边更容易缠绕,耗材使用成本也更高。孰优孰劣并不好简单的用数量来衡量。抛开这个不谈,毛刷位置的结构设计还是值得一说,这种弧度下陷能够有效的减少缠绕发生几率。
近距离看一下毛刷的位置,扫地机器人清洁能力的强弱,这个地方的设计还是很重要的。
前端平整,刮板高约1cm左右,刮板的硬度稍微有一些软,有些担心清洁的能力。不过毛刷还是很有韧性的,很厚实。
对比一下家中另外一款扫地机器人的胶刷,这种胶刷与毛刷结合的设计减少了使用过程中更换的麻烦,当然对于不同的地面需要有不同的适应性这点要很好的解决才可以。由于这款扫地机器人采用单边边刷的设计,所以主刷的长度也比较的长。
扫拖一体,一次完成
180ml的独立湿拖水箱,容量虽然看着不大但是应该是足够用了。撸主上一款扫地机器人配置了300ml的水箱但是建议装载是200ml,清扫的面积在60平米左右(建筑面积127平),依然可以完成整个房间的清扫湿拖工作,所以180ml应该可以完成大多数家庭整个房间的清扫需求。
两段设计的清洁布,采用不同的花纹,相当行走一次拖两次的效果,经常干家务活的小伙伴应该能理解,不过厂家并没赠送配件,只有这一块清洁布,有些抠门了,记得用完后要及时清洗。
充电桩,大家都差不多
充电桩底盖可以打开,如果线材太长可以收纳进去。电源适配器个头不小,插头太大有时候会相互之间影响,要是也可以集成到充电桩内部就更好了。
激光测距,SLAM建图,红外避障
扫地机器人最核心技术:传感器+算法。市面上主流的产品大概有三类:激光测距式导航、北极星导航、图象式测算导航。比较成熟应用最广的就是我们看到BOBOT所使用的激光测距导航配合SLAM建图加上路径规划。
突出的激光雷达是这类型产品的典型特征,在清扫过程中这个雷达会不停的旋转,扫描周围的环境,看上去很酷!不过这也是激光导航机器人的一个弱点,由于雷达的存在限制扫地机器人高度无法下降。
产品介绍中说的高度是94.5mm,但实际量测的结果只有90mm,比家中的那款75mm高了那么一点,但在同类型激光导航的产品中还是很不错的成绩。
功能体验,开始干活
内部印刷了产品APP的二维码,扫描安装方便。不需要去看说明书,很讨厌那些有APP但是又让用户到处去找下载路径的产品。
APP 介绍
开始撸主就讲过真正的智能机器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APP。撸主上一款扫地机器人也配有APP但一年多来很少会打开使用。不过既然是体验评测还是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BOBOT的软件。
BOBOT的程序透过扫描机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安装,各大应用商店都有。整个安装联网的过程并不复杂,不需要看说明书,每一个步骤都有图示说明,网络连接的过程稍微长了一些。
主操控的界面很简单,两级操作就可以全览所有的功能。激光导航系统的扫地机器人具备全局建图及地图记忆功能,所以我们可以在功能操作中看到划区域清扫,指哪扫哪,虚拟墙的功能。
区域清扫等功能需要在完成一次全局清扫后才可以进行,这样也是比较合理。但是虚拟墙功能需要开始清扫后才能进行设定,这点是比较奇怪的。
APP中还有一些固定程式的操控设置,比如拖地模式、延边清扫、螺旋清扫、强度设置等功能,预约清扫,记录查看这些功能都有,但其实使用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似乎少了一个配件商店,对于扫地机器人这种设备,定期需要更换耗材,应该内置一个购买渠道要会更好一些。
全局规划
在开始清扫前,会看到扫地机器人原地打转两圈,这个过程就是在扫描建图,透过激光扫描构建出房屋的整体轮廓。官方宣传是8米测距,2000次/秒,其实就是不断的发射激光看看哪里是墙无法通过,然后再开始规划清扫的线路。先规划再清扫,效率会高一些。
对比了一下家中扫地机器人,当然两款产品的售价差异比较大,一起比不太合适。激光导航BOBOT机器人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全屋的清扫工作,家里的红外规划导航机器人完成度在90%左右,效率上领先不少。
自动回充
由于具备了全局建图功能,扫地机器人可以在没电的时候可以根据所在位置自行回充电座充电。大多数扫地机器人也都具备这个功能,并不稀奇。撸主增加了一下难度,人工把机器人抱到家中最远的位置,扫地机器人依然正确的找到了回家的路线。
不过在这几天的体验过程中有发生那么一两次,打开APP后建图档丢失的情况,此时扫地机器人在回充的过程就需要重新的扫描找充电桩了,与充电桩的信号联络是通过红外感应,所以扫地机器人的摆放尽量放在家中比较开阔的地方。
越野能力
扫地机器人要做到能够全屋清扫,就要适应不同的地形变化。尤其是不同高度的之间的切换,撸主特意找来家中的羊毛地毯考验一下BOBOT,居然上去了。
地毯的高度还是很有挑战的,2cm米的高度应该算是不低,估计应该是这款机器人的极限了。
加大难度,刚刚过了门槛不给加速时间,努力了两次之后也越过了地毯。
避障能力
一般家庭里都不会是空旷的地面,桌子椅子腿是对扫地机器人最大的考验。尤其像撸主家中的这把椅子,不是垂直的。之前体验过几个产品都败在了它的脚下,上不去就不上了,绕着走。
不过如果不小心进入了里面,确实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转出来,这点就很考验产品的避障算法,复杂的情况太多,你们家里还有啥更奇怪的家具么?几次使用之后发现,BOBOT对于这种非整面墙阻挡的状态,适应的能力较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绕出来。
清扫的过程中如果行动路线有人经过,会自动放慢速度,也是避障功能的体验。这个功能也是很贴心的体验,尤其是家中有小孩和老人的时候,减少了被磕绊几率。不过扫地机器人工作的时候,还是尽量注意一些,尤其是老人行动不变的时候。
清洁能力
BOBOT具备2000pa的吸力,主流产品的配置一般家里的清扫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面对复杂的环境如何呢?
看过一些扫地机器人评测清洁能力的时候用面粉,用钢珠,撸主觉得还是实际一点家中最多的脏东西是啥?
地垫上啥都有,用螺旋清扫模式演示,几圈之后所有可见的脏东西都被打扫干净了,包括一撮头发和一些毛线头。这些脏东西如果在地板上会很容易清扫,由于BOBOT胶毛一体的主刷可以更好的应对不同地面情况的清扫任务。
另一个比较头疼的是米饭粒,每次吃完饭小朋友的座位下就会有各种残渣,最难清扫。BOBOT几圈过后也清扫干净了。不过有那么一粒还是坚强的在两轮过后才被清走。不过说的清扫能力,对于扫地机器人来说,主要的作用还是家中浮尘的清洁,太脏的地面它也无能为力。
边角清扫
边边角角清扫不干净?对于扫地机器人沿边清扫应该是很早就已经成熟的技术,不过我比较担心这种单边毛刷产品在遇到边角的时候会不会用另外一边接触墙面。实际体验过程中,BOBOT总是用有毛刷的那一次来进行沿边清扫,看来我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扫拖一体
扫拖一体,是现在扫地机器人标准配置。为什么这项会特别拿来说?虽然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扫地机器人都宣称可以扫拖一体,但实际加上拖地功能后,机器人的行动能力会大幅下降,既要保证一定的下压力,也要能够自由移动。
BOBOT在平坦的地面可以正常的完成拖地的任务,但面对刚才扫地时能轻松跨过的门槛居然打滑了,虽然没有翻车,几次尝试之后还是通过了门槛。看来过大的拖布面积让BOBOT有了不小的压力。
除此之外拖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由于拖布的面积较大,清洁面积基本上与机器人宽度一致。
噪音控制
扫地机器人的噪音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过程中与扫地机器人距离1M的位置测试噪音显示的结果最高64分贝,稍微有一些吵闹。看过一篇主流扫地机器人噪音评测的文章基本上在60分贝到70分贝之间,这款产品应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准。有些扫地机器人在拖地的时候会降低空气压缩机的功率,至少拖地的时候噪音会降低一些。撸主上一款扫地机器人在拖地的时候只有50多分贝,建议这个厂家可以考虑一下。
防跌落
对于复式结构和有跃层设计朋友一定对此功能感兴趣,扫地机器人在这方面已经很完善了。底盘上的三组传感器可以很准确的判断台阶不用担心有跌落的风险。吃完饭让扫地机器人擦擦桌子也是可以的。
后期清洁
家打扫完了,就该给扫地机器人做一下清洁了,这部分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密封状况怎么样,容不容易清洁?就让我门一起看一下。
看着很干净的地面其实藏污纳垢了好多灰尘,平常如果自己打扫对于这些灰尘不会有这样好的清洁效果。另外这款海帕组件过滤效果也保证了吸进去的脏东西不会再被吹出来。家里没有更专业的设备,要不可以测试一下出风口的空气洁净程度。
看一下集尘槽的位置,两侧泡棉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第一次清扫完成后槽内基本上没有遗留灰尘,表现不错。
预警,下图可能引起不适。
胶毛一体的主刷很好的适应了各种路面情况下的清扫任务,但是也让自己变得很脏了。毛发真的是无处不在,这个清洁的时候稍微有一些麻烦,不过想一想平常不打扫这些不就是会到处飘了么?
感受到变化,但仍有不足
自己在使用扫地机器人一年多以后,升级了这款新的产品。确实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越来越符合自己期望的那个产品应该有的样子。自己干活,自己充电,自己把自己打扫干净。(好像还差那么一点?)不过我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暂时就只能做成这个样子了吧!这款产品现在某猫售价2580,你觉得如何?撸主总结一下这款产品的优缺点,希望大家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能有所帮助,别掉坑里。
优点:
一、激光导航应该是现在主流产品中性价比最突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搭配上SLAM建图算法,基本上能顺利的完成清扫的任务,不会漏扫而且效率比较高。
二、优秀的越野能力以及依靠不错的避障算法,能够适应家中复杂的路况。
三、自动回充与断点续扫依靠的都是内置的地图记忆功能,能够是机器人适应更大的场景的应用,不过撸主的120平的房子还没用到断点续扫的功能就已经完成了清洁功能。
四、采用胶毛一体的主刷,适应不同的地面,有很好的清洁效果。
五、集尘盒的密封不错,对于后期清洁工作会省不少事。
缺点:
一、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没有随产品赠送配件。最好在APP中链接一个配件商店,价格当然便宜一些最好。
二、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来降低产品的功率来减小噪声,会有不错的体验。
三、在拖地的过程中,产品的行动能力有所降低,希望这部分能有所改进。
就这样吧!扫地机器人一直在进化,什么时候我能更懒一些呢?
本文作者极果见习体验师:杀手不冷
本文由极果见习体验师杀手不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