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并非白色
在古人眼中
高悬的明月
沾染过薄云的透
浸透着夜色的凉
于是泛出了淡淡青色
没有谁能像昔人这般浪漫
取一段月中颜色
将这青,命名为“月白”
月白风清
神思缥缈
自此它成为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富生命力的一抹婉约
容藏了数段风流岁月
暗含着一付处世良方
择一静夜
就将月色携至身旁
看它盈盈翩跹
摇曳生姿
牵引出心底深处的记忆
润养如月白般的君子心性
月白,是从月色中走来。
元代赵孟頫诗云:“露凉催蟋蟀,月白澹芙蓉”,这是秋日里的月光,从遥远的天边缓缓淌下,空灵悠远。从小池塘,垂柳边,洒落花间,缠上一袭淡淡青色。
图一
泛着淡淡青色的月光,在张若虚眸中化作了一番春江花月夜的丽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如水的月光涤去了喧嚣,澄澈了宇宙,世界浑然只剩一片月白色。
春之月婉盈,夏之月幽眇,秋之月皎然,冬之月萧凉,四时月色的变化带来心境与情思的不同,月下观花,尘目尽洗,浊思尽去,花儿也比平日多了一份静谧的美。
菊花有一品种就被称作“月下白”, 《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记载:“月下白,一名玉兔华,花青色白,如月下观之”,将白花开在月光下所显现出的淡青色,形容的极为巧妙。
月白色,正如明湛的月光,入眼便觉澄澈,烟霞俱净,不染轻尘。
立在庭院中,看月光漏过头顶花架,在肩头洒下斑驳的影,仿佛是将月光与花的衣穿在了身。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万物造化。那时的人最擅长将自然的诗情画意转化为傍身不离的日用。传统织物中,月白色就是常见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及,月白色就是从植物中提取靛青,再将其微染于织物上,晕出淡淡的青蓝,此色的裙衫也在明清时期大量流行。
乾隆时期后妃的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穿用于燕居闲暇之时。松风停云处,斜倚小轩窗,衣上虫蝶萦绕花间,花枝舒斜于幽幽月白,着一身清香微凉,直教人追问此刻是蝶是我。
清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
从清宫月坛祭月时所穿的月白色朝袍,到《红楼梦》中凤姐身着的月白缎子袄,再到明清女人常穿的月白裙子,那时的光景很慢,日子很长,人们将仪式办得郑重,将生活过得诗意。这不仅仅是对一种颜色的特殊偏好,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郑重选择。
清 月白缂丝云龙纹单朝袍
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持表对菊轴》
孤月徘徊中天,浓云遮蔽,东方将明,月光便一去难回,稍纵即逝。若想将月色久久停驻,除了裁一截月光做衣,更能剪一段月光入釉。
钧窑月白釉梅瓶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历时最久,也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一种釉色,在漫长的时间中展现出了千万姿态,它是越窑的千峰翠色,是汝窑的雨过天青,是龙泉窑的粉青和梅子青,更是铸进了一缕月魂的月白。
钧窑月白釉瓶
隔一层轻纱,焚一炉沉香,案上的月白釉瓷,将月色拢在了帐旁,枕着月色入梦,梦中幽幽诗意,清凉如许,柔婉依然。
有宋一代,徽宗赵佶笃信道教,偏爱如冰似玉的青瓷。道家尚青,着青色道服,书青词绿章,因为那是万物初生的颜色,象征着勃勃生气与灵魂的素净雅致。
月白极其微妙,介于青与白之间,无人说得清它标准的深浅浓淡,它更像是一种清冽又柔和的感受,一种明透又缥缈的意境。
也正因如此,在月白中,看得见流转的月光、结霜的黛瓦、绵绵的雨雾、升腾的炊烟和覆满松枝的碎雪......
月白色中,藏着儿时借着微明月光,闻声去寻蟋蟀的灵巧身影,顾不得沾了满身的夜露。
图二
藏着片片青瓦掩盖着的厚朴光阴,伴着烟雨缓缓静淌,那是瓦下爷爷扎弄笤帚的粗糙双手,和铁炉中烘烤红薯的香甜热气。
藏着淡薄晨雾中串巷卖花阿婆的叫卖,透过了谁家窗沿,飞入了哪家小院,勾画出了生活日复一日最平和本真的模样。
藏着雪后远山寂寂,重重迢迢,泛出微凉月白,连绵着起伏的屋顶和马头墙,化为层层故乡的浪涛,越涌越近。
记忆开始陈旧,却没有丝毫褪色。月白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它从诗意中走来,贮藏时光,包罗万象,融进了无数濒临消逝的记忆。
图三
图四
我们见过了太多清雅,流泻的月光、轻薄的纱、素净的瓷,还有记忆中从不曾暗淡褪色的点滴回忆。月白色萦绕身旁,从未远离,在漫长的时间中,更逐渐润养出了月白般的君子心性。“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如月白般的心性气象,不曾浓烈却意味深长,清淡若此却能牵出丝丝心绪。
李国文先生在《淡之美》中这样写道:“一般说, 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月白非浓夭,却可淡久,它虽中庸,却不平庸,千般意味,丝缕萦绕,总能漫上心头。是淡如水,是不刻意,尝试在生命中留白,浓淡得宜,饱含真意,才是妙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