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博物馆那支张辉瓒用的快慢机驳壳枪,错

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有一件一级文物,是一支缴获张辉瓒的驳壳枪。就是下图这个: 图01  军事博物馆作为一

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有一件一级文物,是一支缴获张辉瓒的驳壳枪。就是下图这个:

图01  军事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收藏的缴获张辉瓒的怀表与驳壳枪

张辉瓒在参加对苏区第一次“围剿”时,任围剿军第18师中将师长,于1930年底龙冈一役被红军活捉,不久被处死。活捉张辉瓒曾写入领袖著名的诗词,脍炙人口,老少皆知,因而这样配以实物的展览更能深入人心,屡获好评。几十年间,不知接待过多少中外参观者,也曾被多家报刊、网站图文并茂的报道、转载,其受众又不知得有多少。

但必须得说,这枪与这人是极错误的搭配,它绝对不可能是缴获张辉瓒的。

军博展出的这支驳壳枪,是一支毛瑟712型冲锋枪手枪,是毛瑟手枪的全自动型号。

估计博物馆的专家们以为只要是驳壳枪都一个样了,错也。毛瑟手枪自十九世纪末诞生,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停产,一直不停的在改进,曾出品有多种型号。但一直到1931年——也就是张辉瓒被枭首之前,不管是十响的、六响的,还是二十响的,都是半自动,都没有快慢机,不可以打连发。德国人从没想到过开发全自动的功能,因为手枪全自动射击,在除了中国人以外的任何人看来,实在不是很科学的用法。

可没想到的是,西班牙专门瞄准中国市场仿造的驳壳枪上,却增加了连发功能,更令讲规矩的德国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连发射击被中国人接受了。眼看西班牙人这样抢生意,德国佬坐不住了,奋起直追,很快,1932年,具有连发功能的毛瑟712型冲锋手枪问世了。

M712型冲锋手枪与早先半自动型从外观上看很容易辨识,只看一点即可,即看枪的左侧面有无单、连发转换钮,即如下图这个:

图02  毛瑟712型冲锋手枪的单连发转换钮

有这个的,就是毛瑟M1932速射型,没这个,就是毛瑟早期半自动手枪。

该转换钮有两个档位,当桃型的尖部对准“N”时,为半自动,当对准“R”时,为全自动。

这个单、连发转换钮也被称作快慢机,就因为这个,所以该枪又被俗称作“快慢机”。当然,俗称作“快慢机”的,并不仅仅是毛瑟712手枪,也包括所有装有快慢机的手枪,如西班牙的一系列手枪等

图03  毛瑟M712型冲锋手枪,著名的“二十响”

该型毛瑟手枪的供弹具为可拆弹匣,弹匣容量主要有10发、20发两种,极少数有15发和24发的,可选择装配。军博展出的那支“张辉瓒的手枪”,就是该枪装10发弹匣时的状态。

当M712型装10发弹夹时,远看就和M30型差别不大了,但实际上只要找准关键点——快慢机,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图04  M712型(上)和M30型(下)

德国造毛手枪有不下百种型号,绝大多数都进入到中国。这款快慢机手枪,是该系列的终结号。也就是说,自从该枪被研发后,德造驳壳枪直到停产,没有再研发新的型号。

非常不幸的是,毛瑟手枪中的最后型号被张辉瓒选中了。为什么不幸?因为该枪的所有其他型号都诞生于张辉瓒被俘之前,唯独这支张“生前使用的”M712型冲锋手枪,诞生于他授首之后——1932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