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 | 李贺:写诗作为生活的全部——《文澜阁四库全书》集部古籍《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keywords  诗鬼/奇诡/诗人 李贺(791年-817年),字长吉,家居福昌(今河南宜阳)昌

 keywords 

诗鬼/奇诡/诗人

李贺(791年-817年),字长吉,家居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故后世称其为李昌谷。李贺的诗歌充满了奇诡的意象,故而有“诗鬼”之称。李贺生前自编诗集,临死前将诗稿交付友人,后来经杜牧做序,《李长吉歌诗》流传开来。《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收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第1108分册中。


李贺:写诗作为生活的全部

李贺或许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特立独行的诗人,同时他也代表了一种全新面貌的诗人形象:之前写诗不过是人生众多经历中的一部分,李贺则显示出,写诗几乎就是一个人的全部生活。

在李贺之前的孟郊身上,已经隐约可以看到将写诗作为人生主要经历的倾向,而在李贺之后的贾岛身上,这种将诗艺作为人生唯一追求的形象,已经十分明显。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内页

李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家庭,7岁就能作诗,“名动京师”,十五六岁擅长写作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因为父亲名为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于是科举之路就此断送。李贺只做过3年执掌宗庙祭祀的九品小官,后来愤慨辞职。因为身体原因,李贺在27岁时病逝。

去世之前,李贺将自己的诗歌托付给友人沈述师,沈述师将诗稿丢在一边,一丢就是14年。14年后的一个深夜,醉酒的沈述师无意中翻看到了朋友的这一份手稿,负疚心起,于是连夜派仆人去哥哥家里叫醒了哥哥手下的一位作家,叫他为诗稿写序。这位深夜被叫醒的作家就是杜牧,他被吵醒后其实蛮恼火,最终拗不过沈述师的要求,于是写了一篇“可能是唐代最缺乏赞美之词”(宇文所安语)的序言。有了杜牧的“名人推荐”,李贺的诗集最终得以流传,青年诗人李商隐看到李贺诗集后,十分欣赏,于是找到李贺的姐姐了解李贺的生平。最终,李商隐为自己心爱的诗人写了一篇小传,写得十分”浪漫主义“:他认为李贺之死是天帝召李贺回天庭作诗。对比杜牧的序言,李商隐的传记或许是唐代最不吝赞美之词的传记了吧。

《李长吉歌诗》.宋代刘辰翁评本.明末凌濛初刊闵氏朱墨套印本

在《新唐书·李贺传》的记载中,李贺本人的形象,看起来跟他“诗鬼”的称号十分搭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李贺的作诗风格,也非同一般:李贺每天骑一匹瘦马出门,仆人后面跟着,忽然得到一句诗,就写出来放到仆人背着的锦囊中,晚上回家后再将诗句连缀成一首完整的诗作。李贺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李贺的妈妈看到李贺这样痴迷于作诗,怒斥道“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翻看李贺的诗歌,无论是神鬼意象的“神秘莫测”,还是诗句本身起承转合的“不可捉摸”,即便是今天的读者读来,估计也会如坠马赛克般多彩迷离的魅力之雾中。或许今天我们可以将李贺的这种写作风格,看作是一次又一次关于抑郁、不甘和愤懑的生活经验的抒发。或许李贺期待的不是后人对他诗句的解读,而是在他所营造的迷离倘恍的审美境界中,感受他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内页

《神弦曲》

西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

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綷縩步秋尘。

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

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骑入秋潭水。

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在李贺“出神入鬼”的笔下,今天的人们或许已经很难解读清楚其中的现实含义,不过诗句所营造出的独一无二的鬼神氛围,相信会令人印象深刻——即使你最终猜不出它的确切含义。

《李长吉歌诗》.宋代刘辰翁评本.明末凌濛初刊闵氏朱墨套印本

当然,也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名句流传后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内页

李贺曾感叹道:“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唐才子传》)


早逝的李贺,“一生愁心”,如今只留在了一篇又一篇瑰丽奇绝的诗作里。翻读李贺的诗歌,你可以看到一个“呕心沥血”于诗艺精进的诗人形象,他抑郁、不甘、愤懑,他好像无人可以理解,但又莫名地吸引很多人去试着理解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