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石雷鹏老师在《人设》发布会上的演讲)
文 | 石雷鹏
hello!各位亲爱的虫子和读者,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考虫老师、中年滞销书作家李尚龙的新书《人设》的发布会。
尚龙老师写的这本《人设》虽然趁机给考虫做了软广告,但主要还是讲的是娱乐圈的事情。其实,近半年来娱乐圈里“人设崩塌”的案例确实层出不穷,可以说明星的人设崩塌是“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但我读这本书时有种感觉:书中的某个人物塑造,好像是在影射像宋方金老师这样熟知娱乐圈潜规则的编剧,但接着读下去时发现,好像又是在影射某个流行歌手,比如肖央老师;读到中间时,有那么一个时刻,我甚至怀疑李尚龙是在影射我,因为书中有这么一句“有些人,一大把年纪了,还装嫩!”
我想,或许是这本书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吧!
今天,接着龙哥的场子,跟大家分享两个主题:一个是关于人设崩塌,一个是关于不要脸的好处。
其实,人生如戏,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也有自己特定的人设。那么,如果苦心建立的人设被打破了,我觉得不一定是坏事。
第一个例子:
我最熟悉的考虫老师中,尹延老师有着良好的人设,他老人家有着30多年的教龄,受众学生近百万的老师,但上课时张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们的小老师,尹延小公举。一个有着30多年教龄、微博150多万关注的老师,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一个小老师,这是一种情怀。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情怀哪?因为他对自己的人设定位很“真实”,因为小老师的称谓不是刻意宣扬自己那个方面小,而是没有把自己当名师来定位。
当然,各位可能没有注意到他的另一个人设,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对,“小公举”,尹延老师为了这个人设的成立,会在后续的课程中,会撒娇、会卖萌、会跟听课的同学“姐妹相称”。同时,他也可能为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会不惜牺牲夜生活把自己的照片P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你们可能要问:这样的人设如果崩塌了,尹延老师是不是就完蛋了?
答案是:不可能。首先,他依然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大家如果只记得他P图,那就错了,因为更多的时候,他可能因为一个教学问题争吵起来的认真程度,比P图还要细致。
第二个例子:
在公开场合谈论别人,是不太礼貌的行为。于是,为了不被大家诟病,我也谈谈我自己的人设建立。
我给自己定义的人设,就是是一在网络(考虫)讲授四六级和考研课程的小老师,但之所以称自己为小老师,是因为我出生在2000年1月1日,我的奶名叫“纯洁的彦祖”,我上课时,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为了证明这个名字的真实性,会说妈从小就这么叫我。
但因为声音本身的苍老,再加上外貌上跟吴彦祖有一些差距,每次我上课时,很多学生在讨论圈里狂刷着宋小宝的名字,(因为他们觉得我和宋小宝有点像,像吗?)
我初步的人设就这样迅速崩塌了!但即便这样,也丝毫不妨碍我可以有一个宏大的梦想:那就是将来有一天科技能足够发达,发达到能让我顺着WIFI信号爬过去,然后从手机或电脑屏幕里钻出来督导考虫的学生们好好学习。
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的科技是否可以发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我还是像麻麻一样时刻督促着他们的学习,甚至,为了督促他们早起,我们还受到一家有湿度的深夜栏目(程一电台)的启发,我还号召考虫的各位老师给学生去录制了叫-床(叫起床)的铃声。
这正如尚龙老师在书中写到的那样:让人看到的,叫人设;不被了解的,才叫人生。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打破人生限定,或许能看到更多可能。比如,本书的作者李尚龙。
2011年,我们初次相识,那时候,在我和外人的眼中,他是个英语演讲比赛的高手,后来成为新东方的老师。
2012年,他邀请我去拍摄了《崩溃青春》和另一个不能告诉大家名字的微电影,因为在那部剧中,我演了一个老师,也没干啥特别的坏事,就是收礼、吸毒、潜规则女同学;那时,他成了龙导。
2013年-2018年他陆续出版了五本书《你你词你你》=《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所谓的稳定,只是在浪费生命》、《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刺》,还有今天的这本《人设》,他已经成为一个横跨影视、编剧、文学创作的斜杠青年。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老师的这个身份,从2015年考虫的创立,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一起,为改变中国的教育做着一点点自己的努力。
如果说李尚龙这样的人设锐变升级是不多见的。现实生活中,也请大家努力去突破自己人给自己意淫出来的限定吧!
每年都有一些同学因为英语不好,就不敢考研;但每年考虫考研系统班,每年却有一些同学在四级未过的情况下,玩命听考虫的课程,最终英语一考到50+或60+,英语二考到60+或70+。
还是那句话,“打破人生限定,才能看到更多可能。”
2019年3月20日,我收到了一个来自太原师范学院且考研二战的同学在微博上分享的好消息,她调剂录取到北师大。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对于一个考研二战的同学来讲,是多么大的幸运!
其实,初步调剂时,这个女同学在北师大校园里收到了调剂被拒的邮件,但她想“反正来都来了,不如找找导师去”。
于是,厚着脸皮打听到了导师的办公室,并厚着更厚的脸皮敲开了导师的门,然后把自己的成绩单和想法跟导师真诚地汇报了一下。最后,导师觉得她本科成绩还不错,有科研想法,也很有闯劲,就给了她调剂的机会,最终被录取了。
如果复盘一下她的经历:试想如果她最初因为自己本科是太原师范学院,就不敢去申请调剂北师大,结果会怎样?试想,如果第一次直接被拒后,就不敢去再去争取机会,结果又会怎样?
有多少人就输在了对自己的人设上:还没有开始,就觉得不可能,于是主动告诉自己“算了”。
所以,当您有想法的时候,别轻易跟自己说“算了”,打破人生的限定,才能看到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