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教母”阿涅斯·瓦尔达去世

据法新社报道,有“新浪潮祖母”之称的阿涅斯·瓦尔达于29日在家中病逝,享年90岁。 瓦尔达家人向外界

据法新社报道,有“新浪潮祖母”之称的阿涅斯·瓦尔达于29日在家中病逝,享年90岁。

瓦尔达家人向外界确认,瓦尔达是与癌症抗争后于家中离世,离世时家人和朋友都陪在她的身边。

今年2月瓦尔达带着极具个人艺术生涯总结性质的纪录片《阿涅斯论瓦尔达》前往柏林电影节展映,并获颁摄影机奖。当时她说:“我确实要准备说再见了”。

如今她真的离开了,这世界上真又少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瓦尔达于1928年5月出生于布鲁塞尔,除了毕业后做过摄影师,对电影毫无经验的她,自编自导了第一部电影《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27岁的她也就此开始了漫长的电影人生,也因这部电影,她赢得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祖母”之称。说来也奇怪,在瓦尔达还很小的时候,她的丈夫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和她的朋友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就已经活跃在电影界,但是瓦尔达更早达到了这个成就。

左至右:阿兰·雷乃、瓦尔达、雅克·德米

瓦尔达、JR与猫

在某年奥斯卡午宴上,瓦尔达别出心裁,以人形纸板代替自己出席,无声胜有声。

老奶奶在八十岁的时候,制作了一部温情而幽默的纪录片送给自己——《阿涅斯的海滩》。天马行空的她 ,将影像与艺术装置重构,在纪录片中,撷取她与丈夫德米的电影作品中的一些片段,回溯创作生涯的闪光点,来回溯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即使在拍摄的时候,瓦尔达都要拉着丈夫德米的手。

在《阿涅斯的海滩》中,还回溯了瓦尔达早在1950年代与中国的缘分。

1957年,瓦尔达受邀,与法国代表团一起访华。短短两个月时间,代表团一路向南,足迹遍布中国南北,用镜头记录下当时的中国。

1962年《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是瓦尔达的剧情长片处女作,是新浪潮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

1965年《幸福》中,“从一个丈夫的角度渲染男人幸福的田园梦幻,情人的出现或者是妻子猝死,只不过是他的幸福感的叠加和减少”,深刻地表达着当时社会上的爱情伦理问题。

1966年的《创造物》同样将镜头聚焦当代(拍摄年代)的女性,彰显了她女权主义者的思考。

谈到1982年上映的《尤利西斯》,瓦尔达表示,“影像会做的只是再现。它什么也沒说。会说的都是人们,看它和解说它的那些人們。”

1985年的《天涯沦落女》讲述的是一名流浪女性的如何从孤独走向死亡的一生。片中,瓦尔达抛出了什么是自由这一问题。

1991年的《南特的雅克·德米》,是瓦尔达对其丈夫、新浪潮著名导演雅克·德米的一部纪录性传记片,展现了他的童年和导演人生。

1995年,瓦尔达用喜剧的形式,拍摄了《101夜》,用以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

2008年,80岁的瓦尔达,制作了《阿涅斯的海滩》,用她与丈夫雅克·德米电影中的片段,展现了他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2017年,瓦尔达与艺术家JR,共同踏上了法国乡村之旅,拍摄了纪录片《脸庞,村庄》。他们在终点并没有见到让-吕克·戈达尔,不知是否将成为瓦尔达永生的遗憾。

2019年,瓦尔达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阿涅斯论瓦尔达》来到柏林电影节。

再见,最可爱的老顽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