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寒食节 捏寒燕

秀容在线         忻州面塑艺人焦未秀作品寒燕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物

秀容在线     

忻州面塑艺人焦未秀作品寒燕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物候节气之一。每到这时,天朗气清、万物复苏、惠风和畅、春意盎然,是人们春游、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清明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放假一天,近些年改为三天,高速公路也免费通行,让外地工作、生活的人们回老家上坟祭祖扫墓。在历史上,上坟扫墓祭祖本不是一个同一的日期,发展到现在人们大都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扫墓祭祖节一一寒食节。

      寒食节是我国流传几千年的祭祖节,根据不同的地域,活动的方法 、禁忌都有所不同。我们山西是古晋国所在地,春秋时重耳有难,介子推一直追随他,在重耳饥饿难耐时,介子推割肱肉为重耳充饥,重耳食用后,才得知自己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便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这就是十分有名的“割股啖君”的故事。后来,重耳回晋重新掌权,成为历史上的晋文公,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论功行赏,但却不知为啥遗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更看不起狐偃等“以为己力”居功讨赏的人,觉得“难于处矣”,便找了个尽孝的借口悄悄回到家乡陪伴寡母,过寻常生活。后来有人提起“割股啖君”的事情,晋文公很是惭愧,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介子推知道后不愿去领赏,只愿侍奉母亲以尽孝道。晋文公便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进深山里,晋文公听信手下谗言,命人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宁死也不出山,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正是清明节前一天。晋文公很后悔,于是号召全晋国纪念介子推,并把这一日定为寒食节,要求寒食节的前后十二日不能动火焰。这时北方气候还比较冷,人们吃冷食很容易得病,后来就慢慢不再遵守了。

       在忻州地区的农村,寒食节也叫一百五(沃WO),即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因为北方漫长的寒冬,穷人很难熬过,盼到了冬至,温暖即将回归,有了春的希望,所以有“穷汉盼数九”的说法。在忻州农村寒食节有许多活动和禁忌:首先在寒食节的前一周要给孩子们穿连连子,即将各种碎布剪成小圆片,再用高梁箭箭和线串起来,有几岁串几片,加上天地各一片,最上边的一片一般是红布做的,叫红阳婆,最下边的一片叫黑岭梁,还有绿底底、花草草等说法,做好后挂在孩子们的背后,男左女右。寒食节早晨大人们一早起来,揪断线,拿上连连子,扔到十字路口,叫“去百病”。第二是喝高粱稀饭,在寒食节的前一两天,把高粱用水浸泡好,拿到石磨或石碾盘上用手搓,把高粱皮搓掉,露出白色米粒 ,在寒食节前后几天全家都喝高粱稀饭,理由是喝白水怕水面能照见先人们的影子,不好。搓高粱米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小时候我亲眼见过母亲和姐姐搓完高粱米后被泡得红肿的双手还起了水泡。第三是捏寒燕。在寒食节这天,妇女们用饧好的面捏成燕子的形状,首先用手掐一小块面搓成椭圆形的燕子头,用黑豆做眼睛,用剪刀剪出嘴,再用小面团搓成燕子尾巴,盘“十”字,把头安上,一只寒燕就做好了。下锅蒸好后,插在嫩枣树枝棘针上,贴上剪好的绿叶子,插上毛茬子,挂在房梁上。寒燕放得久了变干了,也不让吃,说是挂在梁上寓意燕子早日归来。上世纪90年代初,我调第七中学工作时,夫人杨秀婵还专门蒸寒燕哄孩子,打发我去西门坡砍过酸枣树插寒燕。第四是寒食节这天,要在太阳出来前扛上铁锹,到坟地选好取土的方位,不能在太岁和三煞的方位取土,老百姓常说,太岁头上动土是不吉利的。首先将坟头 、坟地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再将新土填到坟头,但不要超过墓头,如有塌陷和洞窟都要用土填埋。大家族上坟需要几代人一齐参加,箩筐、扁担、小推车同上阵,人欢马叫,气势热闹,体现家族兴旺发达。第二天清明节,再去坟地焚香、 烧纸、祭供。回家时顺便在谷子地里找上毛茬子,给寒燕做窝。

      如今清明节这天,人们为了防火灾,只是把过去烧化纸衣、纸钱等做法进行了变革,带上一束鲜花或花蓝,摆好供品,以表对已故亲人的追思和纪念。

      时过境迁,人类发展快速向前,除旧迎新,有些旧的做法都成为了昨天的记忆,记载下来以便回忆,并作为民俗研究的参考。

郭绍业,2019年4月4日写于太原。

秀容在线

秀容在线投稿邮箱:xrzx0350@163.com

秀容在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