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如来坐像
木制
像高49.7cm
平安时代 9世纪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此尊木雕药师如来坐像,从其造型特征看应为平安初期的造像。佛像的脸型呈扁圆形,额头和肉髻高耸,而下颌很窄,显得比例不是很协调。眼睑微隆,眼珠大且眼部线条锐利细长,双眉细长高挑呈弯月形,鼻梁高挺且鼻翼和嘴唇宽阔,两耳厚实。这种面部特征使人感到与犍陀罗造像有着微妙的关联。像这样具有印度风味的佛像还有大阪观心寺的“如意轮观音像”、奈良法华寺的“十一面观音像”、香雪美术馆的“药师如来像”等例,可视为在平安时代初期佛教造像中所形成的一个体系。
本像所用材质,除了手掌和螺发之外,台座的莲蓬以上的大部分是由榧木雕刻而成。榧木就是香榧的木头。香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香榧木材纹理直,硬度适中,为造船、建筑、枕木、家具及工艺雕刻等良材。尤其是雕刻佛像的优良材质。而且香榧的果实作为干果中的珍品,向来被作为宴席上的上乘佳果之一。
本像为整木雕刻,木心并未刨空。这样的构造是奈良时代后期至平安时代初期雕象的特色。而且,本像的“翻波式衣纹”的雕刻手法锐利(翻波式衣纹即在波峰状突起的衣纹间配置较低的刀棱状衣纹),风格与京都东寺(教王护国寺)的“圣僧文殊象”、大阪四天王寺的阿弥陀三尊像的主尊等相近,由此我们可以推定本尊药师像的制作年代为九世纪中叶左右。
本像的流传过程,相传曾经置于京都市东山的若王子社作为神像而供奉,在明治维新发起“神佛分离”政策之际(神佛分离指明治政府为实现神道国家,促进神道与佛教分离的宗教政策),发还给该神社的神官,之后又历经三位收藏家之手,最终收归国有。据说若王子社的神灵是由后白河法皇(1127-1192)迎请而来,所以可以推测神社创建于十二世纪。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本像的制作年代可追溯至九世纪,所以最初安奉的地点仍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