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光,真不能相提并论

司马光,他的定位在百度当中是这么定位的:第一句话就是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这是事实。

,主要看他的主项历史。史学界有这么句话,叫做千古两司马,也就是西汉司马迁北宋司马光。

null

这两个人不仅都姓司马,而且两个人的著作也是大体相当,《史记》和《资治通鉴》基本上这是公论了。可是小编有不同看法,这两位司马先生不太相同,简直是两个极端,连带着两个人的着作也是截然相反的,从性质到目的都是水火不相容的。

为什么这么说?

司马迁那是敢讲真话的人!

因为李陵事件他说了句公道话,结果被汉武帝下了狱,为了能活着出来完成史记,他忍着疼、忍着羞辱,接受了宫刑,这是多么大的牺牲,这是多么执着的追求!

你在反过来看司马光,他的政治生涯在元祐出山之前,一直都只尽80%的力,从来都不会把自己扔进斗争的漩涡里,忘我投入的工作,这种事情在司马光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直到高太后掌权之后,有了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这才使劲拉手,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谨慎,看两本书的修算过程,《史记》是司马迁的个人成就,他出狱之后,虽然还有西汉的官职可以经不再是修史的太史令了。写史记是秘密进行的,写完之后也没打算上交给皇上,而是要藏于名山,以待后世。

null

资治通鉴不一样,它的作用是干什么?资治通鉴的作用是教皇帝怎么治理天下的,可以说是皇帝科班的教科书。

在写这部书的时候,司马光是有丰厚的俸禄精英的班底,写成之后成交宋神宗,得到了大笔的赏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者修史治史的心灵差别。

史记是光明公正博大坚贞的,司马迁虽然在身体上失去了男性的功能,可是他始终是个不屈不挠保持自我的真汉子。他写书的时候敢于说真话,指出历代皇帝权威的错误,连当朝的汉武帝都一视同仁。更有甚者,他把西汉王朝创立时的死敌项羽提高到了帝王的身份,和刘邦一样享有列传的待遇。

你再反观资治通鉴,开篇从周朝开始截稿,在五代末年,他本人生活在宋朝立国将近百余年的时代了,宋朝的是半点都不提,多么明智,不惹麻烦,评论前朝无所谓,但是,本朝的不说,这是多么的懦弱,这本书的本质不是教人怎么当皇帝吗,那么本朝的几位皇帝的得失,那是最重要的内容,居然为了自己的安危彻底给忽略掉了!

如果在生存的前提下,司马光也许没错,可是就不要侮辱司马迁了,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人物,一个连真话都不敢讲,两面三刀一辈子的人,根本不配谈什么历史创作,毕竟历史最基本也是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它需要一些真实,对不对?

这世上有些人是极特殊的个案,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家的妖孽,死了之后仍然是个噩梦。

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和司马光沾上这边,或者说和其他的这种沾上点边,它就可能会变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