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部阿满’作为丈夫对杨玉环可谓是百依百顺啊,但是要知道俺们的‘乐部阿满’再怎么百依百顺也是一个有脾气、有性子的人。毕竟李隆基除了‘乐部阿满’这个临时身份以外,人家主要的工作仍旧是大唐天子。至高无上的天子怎么可能会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呢。按着《旧唐书》的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銛宅。”天宝五载的七月,我们美丽善良,天真大方的杨玉环因为细微的小过错被李隆基送回了亲哥哥杨銛的家中。
结果没有到一天的功夫,当日的中午李隆基已经后悔了,他老人家为这事情茶饭不思,搞得让他身边侍奉他的人都着急了。高力士探知李隆基的意思后,赶紧把杨贵妃原来在宫中的东西装了百余车送到了杨銛家,生怕杨玉环在哥哥家住不惯。到了吃饭的点儿,李隆基他又思念起了杨玉环。于是,他又让人把他自己吃的东西送到杨銛家,生怕杨玉环在哥哥家吃不惯。就这样,李隆基还是觉得不放心不安心啊,动不动就迁怒于旁人。左右服侍李隆基的人一有小过,他就毫不客气地鞭打人家。人真是越活越小,六十多岁的李隆基这时就像是一个任性的老小孩。
高力士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他知道陛下现在是离不开杨贵妃的。于是,高力士干脆跪请陛下把杨贵妃接回来算了。其实李隆基早有此意,只是身边一直都没有人提这事儿。而他为天子也不好意思出尔反尔。毕竟君无戏言,送杨贵妃出宫是他自己的意思。正好,高力士给了李隆基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李隆基二话没说,立马就让人把杨玉环给接了回来。当晚杨玉环回来以后,也态度谦虚地给李隆基认一个错。第二天,李隆基高兴了整整一天。政事是一件都没有处理,光顾着作乐写曲与贵妃共乐了。不仅如此,昨天被李隆基暴打的几个倒霉孩子也都得到了李隆基的不少赏赐。
至于杨贵妃到底是犯了什么样的小过错被李隆基迁出了宫呢?史书上没有明确地说。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的时候,吸取了《旧唐书》的内容,而后加上他自己认为的一些东西。于是,《资治通鉴》给我们找到一个答案,即是“妃以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之第。”悍不逊这个理由也算合理的吧。在唐人笔记里面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开天信传记》就说:“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语侵上。”甚至白居易也诗《上阳白发人》中写到“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
这里,可能会有不少人奇怪地问为什么杨贵妃会嫉妒呢?她都已经万千宠爱集一生了,还有谁还值得让她去嫉妒?别人嫉妒她还差不多。嫉妒之心并不仅仅源自于心态的不平衡。潜在的生存危机意识也是嫉妒心的来源之一,杨贵妃虽然很宠,但是后宫自古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地方。智算过人又懂得迎合上意的杨玉环,岂能是一个情商为负数的姑娘。
何况李隆基在纳了贵妃之后,他还在持续地收纳宫人。天宝末岁,李隆基的后宫人数直升到四万人。四万人中不少都是天宝末岁才选入宫的。这些姑娘个个都是正当年华的俏丽佳人啊。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杨玉环可是四大美人之一,有羞花之貌绝对是艳压群芳的。何必担心自己会被人取代!
首先,再漂亮的佳人也是经不住岁月的消耗。杨贵妃虽然很美艳,但天宝时期她也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了。比起那些刚入宫只要十七八岁的女孩,年纪上杨贵妃是绝对不占优的。其次,所谓的闭月羞花之美貌也就是一个相对论,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天下缺少的不是有才有貌的大美人,而是像晚年李隆基那样有权有钱有闲情的男人。好比宋玉笔下的东邻女容貌再好,可她追求的人只是一群普通人的。所以她再美也上不了中国历代美人的排行榜。也许有人会说如果那位东邻女真的艳压群芳,为什么追求她的人只是一些普通人,可见她其实也就是姿色平平一个姑娘吧。
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现实中不是每个美人都有机会遇上李隆基这样的男人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样的机遇除了与自身的美貌有关,也和出身、职业、性格等等都有关系。直白些说,即便是杨玉环,如果她不是出自弘农杨氏,没有任何一个高门的出身做点缀,恐怕她长得再美貌也没有机会被选上寿王妃,没有做上寿王妃的杨玉环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富贵,她的一生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唐子民。
除了现实的原因,有些人觉得杨玉环的嫉妒源自她对李隆基的爱,所以她不能接受李隆基移情别恋。爱的因素也未尝不是没有。毕竟那时的杨玉环无论从实现还是感情的角度,杨贵妃都离不开李隆基了。从现实的物质来说离开了李隆基,杨贵妃将会失去她精致享乐的生活。感情些说失去了爱人李隆基,那么她将会成为大唐天子可怜的弃妇。天子弃妇的命运如何,可以参考前文中所写的王皇后。从高高的云端衰落在地的感觉,我想没人乐意去尝试。所以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看失去了李隆基,杨玉环都等于失去了一切。
提到王皇后,不少人或许会感慨爱情真是没有公平可言。同样都是因为嫉悍而冒犯李隆基。一个因此被废后,一个不到一天的功夫,天子忍不住把她给接了回来。被废后的那个还是李隆基患难与共三十年的发妻。对比杨家人和王家人的待遇,也同样让人感叹啊。王家人再不济也没有杨家人那样气焰嚣张,何况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还是李隆基先天政变的功臣。到头来三十年的夫妻不如美娇娘,功臣亦不如弄臣。王皇后和杨贵妃何为待遇差距那么大,论其因素重点不在于爱情,而在李隆基的心态变化。
开元之初,励精图治的李隆基一心以贞观之治为榜样,想要重振大唐社稷。他自然不会刻意无度地优待皇后的家人。即便在王皇后被废后,李隆基对武惠妃的恩宠待遇也没有达到杨贵妃的程度。那时的李隆基还在效仿贞观之治的道路上前行,所以武惠妃的两个兄弟官高不过就是三品,而且对朝政也没有什么过多干预。但是到了开元末天宝初,李隆基已然不需要模仿自己的祖父李世民了。因为这时大唐已经到了盛世的顶峰。而李隆基本人也老了,他的心态也不似年少时那样对什么都有干劲了。现在李隆基想要得不过就是一个温柔乡的宽慰。
天宝九载,杨贵妃又一次因为忤旨被李隆基送回了娘家。这一次,李隆基没想上次那样思念贵妃到茶饭不思,所以他也没有立马接回杨玉环的意思。于是,这可急坏了杨家人。这时,户部郎中吉温想要巴结杨家,他通过关系让宦官对李隆基说:“贵妃只是一个妇道人家,见识短浅,违背了圣上的心意,但陛下为何要爱惜宫中一席之地,不让她死在宫中,而要让她在宫外丢陛下的人呢?”李隆基听完后,突然又后悔了起来。结果他又派人把自己吃的饭赐给杨玉环。
作为李隆基的解语花,杨贵妃自然对李隆基很了解。一见李隆基抛出了和解的绣球,杨贵妃赶紧感动流涕地说:“我得罪了陛下,本来就罪该万死,而陛下如此宽宏大量不仅不杀我,还放我回家。我现在虽然离开了宫中,不得与陛下相见,然而身边的金玉等珍宝玩物,都是陛下赐给我的,难以献给陛下作为报答。只有头发是父母所给与我的,把它献给陛下以表示我的诚心。”说完,杨贵妃就剪下一撮自己的头发让人带给李隆基。李隆基见后,立刻就惊愕了。被杨贵妃感动了得李隆基立刻派高力士去把杨贵妃又接了回宫中。
就这样经历了两回二进宫,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关系更为亲昵了,可谓是“如胶似漆”。由此杨贵妃也好,杨家人也好都成了朝里朝外众人巴结的对象。天宝六载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来朝。摸准李隆基心思的安禄山厚颜无耻自请让杨玉环收其为养儿。要知道,当时的杨玉环才二十九岁,安禄山已经四十五岁了。这干儿子的年纪比干妈还大,不过不妨碍干儿子对干妈尽孝心。每次李隆基和杨玉环一起接见安禄山时,安禄山回回都是先拜杨玉环,再拜李隆基。李隆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安禄山又献媚地说:“那是因为我们胡人,都是先拜母后拜父的。”李隆基听了以后,他很高兴因此对安禄山格外优待。后来安禄山还请与杨贵妃的那个三姐姐约为兄弟。杨家和安禄山的关系看似走近了,不过辈分乱了套。作为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从来买杨国忠这个贵妃远房堂兄的帐,所以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天宝十载,李隆基和杨贵妃又赐了很多东西给安禄山。此刻,李隆基依旧丝毫都意识不到包藏的祸心。天宝九载以后,安禄山官职除了上柱国柳城郡开国公、东平郡王等等好听的虚衔以外,还身兼者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和河北道的采访使,他的势力早已今非昔比。自李林甫去世以后,安禄山更是无所忌惮。随着他和杨国忠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讨杨国忠,清君侧为名,范阳起兵了。
大唐即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变———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