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说,上善若水。怎么样善法呢?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却身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其品格实在与“道”差不多了。
在道家学说里,水至善至柔。水性绵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又是什么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无法讲出来的,但却可以观察、体会。道存乎于天地万物之中,为天地万物之最终根据。其中,尤其通过水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呈现。
水的品格就是道的品格。其一,道体广大,深广无边,无所不包,一同于水。大道如水,泛滥周遍,无所不在。老子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百川归海,天下归道。
其二,大道无形,充盈于天地之间。抚之无坚,揽之不盈,恍兮忽兮,若有似无。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凝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
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但至柔实为至刚,无所不胜。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柔弱与生相关联,坚强与死相关联。生为真正的强,死为真正的弱。由水而得柔,由柔而得生,老庄的哲学根本说来,是一种“崇生保生”的生存哲学。
于是由此更进一步,一系列的哲学信条以此为出发,被开发出来。“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由天道的本性,推而及于人道。人道由个人的处世信念,归结入于天下的治理。
以柔为刚,以退为进,以下为上,无为而无不为。一句话,道法自然。水无固形,随物赋形,不固执,不上扬,不恶争,任何屈曲不舒之域,它都可以善为存身,渗透之,充满之,无孔不入,而无声无臭。
是为上善若水。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