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300秒
建筑 / 地标 / 设计
|以下文字版内容共3529字,预计需阅读8分钟
上一集节目我们讲了下新城市主义(),还说了为什么现在中国建了这么多的大型交通枢纽工程,而今天我们就来说下这些交通枢纽。
上一期内容有朋友对我所说的交通枢纽概念有歧义,在这里解释一下,交通枢纽其实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涵盖的内容很多,但我们所说的主要聚焦在建设在城市中那些为人所用的建筑工程,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谓交通枢纽工程,会有一个交通核心,按照交通核心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我叫它火车内核型,这种是以火车站为核心的,比如又大又美又艺术的纽约中央车站;第二类我叫它机场内核型,比如又臭又长又昂贵的T3航站楼;第三类,我叫它虹桥交通枢纽型,比如又土又大又牛的虹桥交通枢纽,真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 航拍虹桥交通枢纽 -
有朋友可能会说,还有港口呢?港口暂且不论,虽然我们中国的港口在全世界的排名很牛,十大港口占了七个,但这些港口都和人关系不大。
无论是哪种交通枢纽,解决交通的方式其实都是一种,就是在垂直方向向地下发展。
但你知道,人类发展地下的交通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么?陵墓就不包含在内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诞生在156年前的伦敦,当时的伦敦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农民大量进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烟囱林立,到处都是污染,是不是很像现在中国的某些城市?
- 影视剧中当时的伦敦 -
当时伦敦的情况是一天有30万人进城,这么多的人,怎么进?
那时候人们有两种选择,有钱人可以坐马车,穷人步行或者坐新生事物——火车,火车虽然不错,但污染很大,边走边冒烟,加重了伦敦的乌烟瘴气。
于是政府规定,火车站不能建在城里,于是在城市外围三个不同方向建了三个火车站,就这样,每天几十万人进伦敦之后,人多就导致马车多,马车多导致堵车,还导致马粪多,环境变差,这对于伦敦来说,不就是城市病么?怎么解决呢?
- 记录当时伦敦修建地铁的画作 -
1843年,有一个人提出干脆咱们挖个隧道把火车放到里面去怎么样?用这个火车把那几个火车站连起来,这样,让人们都到地下坐车去,地面不就人少了。
这个提法是如此的大胆,以至于在当时招致了很多的质疑,大家很担心,这工程结实么?万一洞塌了呢?车冒的烟都憋在地下中毒了呢?
- 当时伦敦修建地铁的场景 -
虽然有各种担心,但当时的英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就喜欢干这种没人干过的事情。这个想法被同意了,于是在十年后开始修地铁,当时的修法也很原始,需要把地面的房子都拆迁了,然后挖沟,然后再砌砖回填,不仅如此,当时的火车还要冒烟,所以地铁的隧道每隔一定距离还要有通风孔排烟。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诞生,人们也发现,地铁真的太好了,解决了马车拥堵和粪便堆积的问题,街面上消停多了,于是其他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就此,一个影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交通工具诞生了。
-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 -
正是因为有了地铁,才将人们的交通活动带到了地面以下,而且,正是基于地铁的原因,交通枢纽的建设与开发才会把眼光大量的投放到地面以下,再加上因为土地的集约利用最终形成了以垂直方向竖向分层的主要特点。
无论是火车内核型,还是机场内核型,在今天的交通枢纽建设中,接入地铁几乎已经成为城市的标配,也是一个城市级别的象征。而在这方面成为典范之作的莫过于纽约的中央车站。
位于曼哈顿的中央车站,是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火车站,到底有多大呢?这个车站有足足有44个站台。
- 纽约中央车站 -
另外,中央车站地下设计了两层乘客层,上层是城际列车,有41条铁轨,下层是通勤列车,有26条铁轨。虽然现在的交通枢纽规模大的四五层非常常见,但中央车站这个庞然大物可是一百多年前建的。
它是美国著名的大富豪范德比尔特主导建造的,他是美国著名的铁路大王,从著名的船长,再到后来投资铁路,财富仅次于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历史上排名第二。
范船长1877年去世的时候财产只有1.05亿美元,可这个财产总额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1/87,而比尔盖茨的财产仅占美国GDP的1/152。
范船长之所以要建中央车站,是因为这个地方原来有三条铁路,都是各干各的,非常混乱,后来范老大收购了两家铁路公司,就决定要把这个地方修理一下,提出要修一个中央车站去整合所有的铁路。
- 纽约中央车站 -
中央车站这里原来有一个车站,范船长委托建筑师斯努克在这个车站的位置设计一个新站,1869年开建,第二年就建成了,车站建成之后,由于铁路发展速度太快,很快就不堪重负,而且,最主要的是,原来的车站是给蒸汽火车建的,很快就出大事儿了。
1902年,中央车站附近发生了一起两辆火车相撞的事故,虽然速度不快,但也造成了15人死亡的惨案。发生车祸的原因就是一辆火车闯了红灯,两车司机都因为蒸汽火车的烟雾太大看不到前方的情况,这才相撞了。
这件事情促使政府决定禁止所有的蒸汽火车进入这个区域,没办法,中央车站必须要改造了。
- 改建中的纽约中央车站 -
1903年,中央车站邀请了四家建筑公司竞赛,最后选了两组人马,里德和斯特姆负责车站的整体设计,沃伦和维特莫尔负责车站的美术外观设计,两组人一起合作。
为了中央车站的这次改造,原来的建筑全部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今天这个无比雄伟,无比辉煌的中央车站,1913年新站建成启用,到今天超过百年,成为一个绝对的交通建筑经典。
中央车站的建筑风格有各种说法,其实就是新古典主义,参考的是咱们之前提过的巴黎歌剧院,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奢华,建筑外立面上那些精美的雕塑,柱式,还有车站大钟,据说是用全球最大的蒂凡尼玻璃制成。
- 纽约中央车站 -
中央车站的大厅是整个车站的精华,地面,墙面,除了昂贵的石材就是精细的石材,屋顶还特地做了满天的星斗,唯一的问题是那些星座的位置其实有部分做的不对,这个秘密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大家下次如果去可以仔细看看。
总之,这个车站无论是建筑,还是配饰,还是里面的部分收藏,都是绝对的艺术品。
正是因为中央车站如此的漂亮,无数的影视剧作品在这里取景,《黑衣人》《我是传奇》《复仇者联盟》《老友记》等等,甚至刚说过的《雨果》背后的创作也有中央车站带来的灵感。
中央车站之所以经典,关键在于它不仅能够去坐火车,还可以看艺术品、谈生意、约会......这一百多年,中央车站已经变成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堡垒。
- 纽约中央车站 -
不过不仅美国牛,日本人也挺厉害,在中央车站诞生的同一个时代,仅仅比中央车站晚一年开门营业的东京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建筑。
东京站,在日本和东京的地位可想而知,大量的火车从这始发,其中也包括著名的新干线,车站总面积是东京巨蛋的3.6倍,每天的进出班次4000班,日本排名第一,虽然在使用人数上不是最多,仅能排到日本第七位,但依然是日本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东京站有一个中式的绰号,东京的玄关,既然有这个称号,可见这是东京的门面所在,因此建筑做的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最辉煌的,整个建筑长约335米,一共三层,墙面全部采用红砖装饰,蓝灰色的屋顶,建筑的入口都采用了特别的手法进行处理,显得非常精致。
东京站1908年开始建设,1914年竣工,建筑师是日本建筑泰斗辰野金吾。辰野本人是在英国留学回来的,所以在手法上明显受到英国的影响很大。
这里需要提一句题外话,辰野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培养了很多学生,后来他的学生在中国设计了一些建筑,比如沈阳的老火车站,都受到了东京站的影响。
- 东京站 -
不过东京站最成功的并不是这个简单的外观,而是它的地下。
在东京站建成之后,陆续进行了很多次的改造和扩建,日本人对待这种车站的态度不像我们,车站建筑一旦建成,很容易因为交通技术的发展,人员规模的扩张而变得落后过时,我们比较简单粗暴,直接拆了重建,就像当年的济南老火车站,东京站则没有,更多的是在原地改扩建,然后向地下发展。
由于日本国家的特点,国小,人多,资源少,所以对土地资源非常珍惜,很早就确定了交通枢纽必须全面向地下发展,如果你去日本旅游就会发现,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最会节约资源的国家,每个角落都不会浪费,能做商铺的一定要做商铺,能做功能的一定放上功能。
- 东京站 -
东京站和日本其他的众多车站一样,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大量的地下建筑的开发,这个大量有多少呢?高达22万平米!东京站的这个数量在日本排名第一,这些面积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地下商街。
这里面具体的功能比例是有5万平米的商业、9万平米的停车场,剩下的是公共交通面积和机房设施。
当你进入东京站,你会感觉这里根本就不是一个车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商场,到处都可以买买买,可以说把交通枢纽的商业价值挖掘到了极致。
这个面积仅仅是东京站的地下面积而已,地面还有更多的商业开发面积。总之,日本人这种“斤斤计较”的精神还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相比之下,我们有些交通枢纽在这个方面就有点尴尬,比如著名的北京南站。
- 北京南站 -
北京南站就在我家的西边,非常的方便,而且自打南站修好之后,我发现出差变的特别舒服,出门坐地铁三四站就到,出来坐几个扶梯就进站了,感觉好极了。
如果从一个普通乘客的角度看来看,南站很不错,除了晚上地铁关的太早,导致可能会排队一小时打车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看到什么不好的,但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南站其实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继北京西站非常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还算不错的选址,但却命运不济,惨遭滑铁卢之后,北京南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本有望成为北京真正的交通枢纽,城市经济发展副中心的重要引擎,最终因为一个糟糕的选址直接打消了自己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 北京南站 -
那么,北京南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还有哪些令人骄傲的交通枢纽?这一堆又一堆的问题,咱们下周继续聊。
感谢大家的收看,如果您喜欢,请帮我们点赞转发。
*强词有理强手货商城设计图书,全部由强哥亲自挑选的百元以下经典图书,欢迎大家光顾!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强词有理 -
周一《小眼看世界》优质建筑资讯原创发布
周三《设计江湖》笑谈设计行业酸甜苦辣
周五《建筑300秒》强哥现身解读建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