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岭南/风雅/交游
吴绮,字薗次,号听翁,江苏江都人,是清初文坛上一位颇为活跃的文人,有《林蕙堂集》传世。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吴绮游粤东,与一众文士好友交游,写下记述岭南风土人情的《岭南风物记》,分叙岭南的气候、石、草木花竹、鸟兽虫鱼、布、香、酒、蔬谷与杂事等,共144条,叙述简雅,由宋俊增补,江闿删订。《岭南风物记》收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第601分册中。
清代文士的粤地情结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一片危险神秘的土地。唐代大庾岭路的开通,连接了南北的文化通路,又经过流寓文人对岭南的“文化拓荒”,至清代时,岭南俨然已经发展成了又一个文化重镇,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相继前往。他们不仅在当地结伴游玩,而且也将见闻辑录成册,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据统计,清代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艺文略》中,入粤人士所著录的作品达700多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清代(至《广东通志》所编纂的道光年间)就有301部,集中于史部,多著述岭南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工艺物产等等。
《岭南风物纪》内页
吴绮就是这么一位风雅的游粤人士,他所写的《岭南风物记》是一部重要的岭南风土著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叙述“简雅不支”,简明而不拖泥带水,“与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可相伯仲”。
吴绮早年拔贡生,在秘书院当一个文官,奉诏谱《杨继盛乐府》,闲暇时与他的一帮文人朋友聚会雅集。中年时赴湖州府任知府,史书记载他在任时“多惠政,不畏彊御”。湖州本就是山明水秀之地,而且历史上有多位著名文人在此做过官,雅事融山水,正对吴绮的胃口,于是他来到湖州之后,在公务之余,与众多文士游于山水之间,诗词唱酬。湖州人称他为“三风太守”,谓“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但也是这个“风雅好客”,正好触了当时不准文人结社的禁令,间接导致了吴绮被罢官,此后再也没有被重新起用。
《林蕙堂文集》.清乾隆甲午(1774).衷白堂精写刻本
林蕙堂全集26卷.清乾隆甲午至丙申年刊本
《记红集》前的吴绮序言.清康熙时期刊本.现藏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无官一身轻。失官后,吴绮回到江苏,期间往来于江都、苏州、扬州之间,仍然与文士朋友聚会。康熙二十二年,吴绮表露出了想要游览粤地的意思,于是朋友们相继以歌诗赠之。可惜不幸染病,于是朋友吴观庄先他一步向粤地出发,而他直到秋末才到达广州。在广州逗留的一年多时间里,吴绮依旧与文士朋友交游,包括与他前后脚南下的吴观庄,以及后一年亦旅粤的沈受宏、徐釚等人,留下了酬和诗作和游记,部分收录在《林蕙堂全集》中。
吴绮的粤游经历也催生了《岭南风物记》这部作品。《岭南风物记》囊括了岭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情风俗,既记述了气候和本土的花草竹木鸟兽鱼虫,还有当地土产的布、香料、酒,以及一些民间婚丧杂事。有些物类只记录产地和用处,有些却有详细的描述,比如肇庆端溪所产的砚石,对其品相有极详尽的解释;再如详述海南山中捕猴,“捕者用一人怀利刃独往山中,猴欺其寡而群就之,出不意斫得其一,群猴悉不敢动,任所拘执矣”;再如“女儿香”一条,记述其从栽种至成熟的全部过程,了解甚详,纵然不可能亲手上阵,也一定有所见闻,不仅仅是道听途说的。
《岭南风物纪》内页
关于吴绮还有另外一则轶事。相传他作为雅士,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罢官之后没了俸禄,生活潦倒。入粤后,有人赠吴绮买山钱,他回来后用这送上门来的秋风买了一座废圃,才算有了一座园子。废圃荒芜,没有草木,但当时有人向他索要诗文,于是吴绮不收银钱,只收树木花竹,没几个月就在废园中种出了一片林子,题名“种字林”。
吴绮在粤地逗留虽然只一年有余,但他笔尖留下的岭南风物,鲜活地勾勒出了岭南人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他在当地与文士好友的交游,融入了唐宋以降岭南流寓文人的文化拓荒运动中,为这片瘴疠之地的文化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