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在古代处罚犯人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流放,上到七八十岁老人下到几岁幼儿都能被流放,流放也就比砍头好一点,起码不用死,相当于现在的无期徒刑甚至还不如。让你背井离乡到千里之外的荒凉之地,吃不好穿不好还要每天干活。这滋味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很多人在去的路上就死了。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今天咱们说的人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他正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刘禹锡。刘禹锡虽然现在名流千古,但活着的时候真没少遭罪,可能正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我认为他的不幸和他那爱作死的性格有关。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父亲都做过官。少年时跟随做官的父亲在江南度过了青少年期,所有刘禹锡一直对江南很有感情,自称“江南客”。刘禹锡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喜欢作诗受过名师指点,还熟读儒家经典,可以说是一个天才小少年。十九岁的时候刘禹锡的名气就传遍了长安洛阳的士林,三年后更是一举考上了进士,和柳宗元同榜,两人还成为了一生的挚友。再两年后刘禹锡升级从博学鸿词科进入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教书”开始踏上仕途。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事实证明诗人刘禹锡是非常乐意进入仕途的,因为他开始实施他的政治理想,这也正是他能区别于其他诗人被载入《资治通鉴》的原因。可也正是因为招惹了政治这个“大漩涡”,性格里有作死基因的刘禹锡也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顺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刘禹锡就在他身边了,因为理想相同,还和柳宗元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顺宗即位后,立志革新去弊,任用了一大批人列改革弊政,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王伾素成为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人称“二王刘柳”。那时候的刘禹锡真的是太忙了,忙到什么程度呢?有部野史《云仙杂记》嘲笑他说“顺宗时,刘禹锡干预大权,门吏接书尺日数千,禹锡一一报谢。绿珠盆中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这里的记载不怀好意,讥讽他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提拔到中央一下子进入核心阶层,兴奋的不能保持矜持,见到别人的来信就兴高采烈地亲自一一回复。

突然变成红人,刘禹锡自己高兴的不得了,也许是春风得意忘了行,也许是有新人对他得失之后羡慕嫉妒恨。这个时期的刘禹锡还是挺招人嫌的。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旧唐书》说当时改革派的领导人王叔文对柳宗元、刘禹锡言听计从,结果这两个人就趾高气扬起来了,做事情完全由着自己的情绪来,看谁不顺眼就打击谁。很快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这朗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刘禹锡待了九年。史书上记载刘禹锡在这九年整天游手好闲,不思悔改,要么观赏低俗歌舞,要么四处游玩儿。而他的粉丝们却认为他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悠然自得。当得起他”诗豪”的名称。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元和十年,刘禹锡一行人被召回京师准备启用。可能是久别京都苦闷压抑了太久,在等待安排工作的时间里刘禹锡的狂傲劲就上来了,外出游玩看到道观里新栽的桃树花开正盛,刘禹锡一时思绪难平,便写出一首桃花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被当权者看到后异常愤怒,认为刘禹锡是在讽刺现在政治上越来越得意的新贵都是趋炎附势之徒,讽刺他们不过也是在刘禹锡被贬之后才爬上高位的。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果然刘禹锡就因为这首诗又得了个罪名:“诗语激愤”,刘禹锡又被贬到了更远的连州做通判。按规定他应住在衙门三间三湘的房子,可知县让他住到城南门只有三间房子。不仅远离市区而且暗,面朝大江一片荒芜。就在知县为自己的下马威窃喜时,刘禹锡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有远帆可看水天相接,去哪里找这样的安静思考的江景房呢?县令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了城北。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刘禹锡环顾新房,房间缩水的一半儿,但旁边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请让他仿佛身处长安,于是又写倒:“垂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又把他转移到城中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的陋室里,门口还有一块儿大石头堵着,刘禹锡见到那块石头竟如获至宝,把它洗的干干净净,还特地买了好酒好菜,对着石头边饮酒边说:“好石,好石,我要写篇文章刻在上面”。于是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就这样诞生的!13年后已经57岁的刘禹锡又被召回京侍读,但老母亲去世、好友柳宗元病故令他悲痛交加,他扶着母亲的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丧事带着柳宗元六岁的儿子一路北上,途径扬州,终于见到了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回到长安刘禹锡又逛到了玄都观门前,距上次来厂已经有13年了,大唐都换了两任帝王。同年的进士也都升升贬贬飘零四散。玄都观内的桃林也变成了菜田,道士也都消失不见。刘禹锡顿感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在此赋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中嘲讽之意不改,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当年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的小人们,你们又在哪儿呢?这首诗一出他留在京都的职位又黄了,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的闲职。

早将生死度外的刘禹锡安心做起了专职游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日子啊过的真是惬意。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会昌二年,也就是公元842年刘禹锡病逝在洛阳,临终前他还撰写了《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淑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向。

站在后人的角度纵观刘禹锡的一生,他乐观倔强的不像那个时代的人。在长达23年的流放生涯中,他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击,然后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用更大的声音喊出自己的理想。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折中这种说法,刚劲笔直让人又爱又恨。要评价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不敢妄下定论。

别人写诗流芳千古他写诗流放千里—唐朝第一作死小能手

如果是刘禹锡自己。想必他也会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