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内乡知多少】第9期:内乡清代县令简介!

  【内乡知多少】第九期  文:王书成 内乡三大宝——县衙博物馆 内乡清代县令简介 1、胡养素:北直

  【内乡知多少】第九期 

文:王书成

内乡三大宝——县衙博物馆

内乡清代县令简介

1、胡养素:北直(今北京北)人.贡士,顺治初年(1644)知内乡县, 年逾古稀,道德高尚,颇有爱民恤孤之心。时,清朝初主中原,到处兵慌马乱,时常遭敲诈勒索。甚而有殴打驿丞,抢走马匹的现象发。胡为减轻人民负担,申请上宪,本奏朝迁,蒙皇上恩淮,特镌刻《恳思怜恤脾》一通,明书圣渝旨意.若有违者,究查严办办。顺治三年(1646)李白成余部攻内乡城,胡战死。

2、陆登甲:辽宁锦州人,国学生,顺治三年(1646)知内乡县。“安集还定,招抚流离,时南方未平,多兵事,登甲百计应饷,不苦孑遗,士民德之,历官两淮都转盐运司运使。”

3、刘缉尧:山西曲沃人,顺治四年(1647)以进士知内乡县。“政称廉能”,迁刑部主事。

 4、王襄明: 陕西渭南举人,顺治治十年(1654)知内乡县,“纂修县志”,十六年(1659)经考选为监察御史。论曰:陆登甲办兵差,不苦民,可谓能吏;刘辑尧以廉能著;王襄明纂修县志,皆有足称者。

 5、张凤翼:湖北江夏(今武昌)人,选贡顺治十八年(1661)知内乡县。“政务便民,勤于治事,修学宫、县署、城池,复古兼隐亭,民称不扰,卒于官。” 论曰:张凤翼政务便民,故能百废俱举,官民之相通,岂不微哉。

6、马万里: 山西壶关人,拔贡,康熙四年(1665)知内乡县。“省刑罚,不勾摄,并修县堂,工不烦民。康熙五年(1666)夏因妖僧事罢(sua)误(官吏因过失而受谴责)降调,百姓保留,不得请,攀辕卧辙,如婴儿之失慈母焉。” 论曰:马万里心诚爱民,民亦爱之如父母,观于攀辕卧辙可见矣。

7、 谢兆龙 :浙江余姚人,由吏员任博罗县丞,康熙六年(1667)擢知内乡县。“秉性严介,政以剔蠹为先,勾摄悉遣原告,无一胥役下乡,并不罚赎,九年(1670)庚戍竟被论罢,既去,士民思之。 论曰:谢兆龙不遣胥役下乡,真能为民除害者乎。 

8、李煜:浙江归安人,康熙十三年(1674)“以卫辉府经历署内乡县事,下车问民疾苦,革弊兴利。时大兵南下,由陕西抵湖广,取道内乡,煜申请巡抚,谓内乡距商南五百里,山路险阻,驿站久裁,供应无出,得矣,勒石遵守,一方永受其惠,迁宜良知县。

9、张拱辰:字天圣,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十六年(1677)“由曲沃县丞擢知内乡县。赋性慈祥,饬躬节俭,不以聪察为明,人受和平之福。”论曰:姚工亮(传略)爱民课士,李煜革弊兴利,张拱辰不以聪察为明,皆可为法。

10、高以永:浙江嘉兴人,康熙十二年(1673)会魁(礼部会试中单科夺元者),十九年(1680)知内乡县。时县内地多荒芜,以永下车广招来贷贫民,令其广开垦,植农桑,流民四处返回,开地四十余顷。“在事数年,温厚和平为治务”,修县署,建琴治堂,崇德化,慈祥之声传闻遐迩,迁直隶安州知州,士民立德政、去思二碑于仪门前,历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主事。 论 曰 高以永广开垦,植农桑,其有造于内乡县,宜其崇祀名宦也。

11、王长年 :字平侯,陕西渭南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二—卜七年(1688)知内乡县。“忠信明决,摘发如神,迁户部福建司主事。”

12、:镶白旗人,监生,康熙三十八年(1699)知内乡县。“捐俸募金,重修奎星楼”,“雅意作人,知所先务,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内艰(母丧)去。” 论曰:张自强以教谕而加意学校(传略),徐及以知而雅意作人,皆知所先务,不愧其职。

13、武介宣:山西盂县人,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四十三年(1704)知内乡县。“重修兼隐亭,并修长庆新堰,民享其利,又与儒学张自强、禹永年协力重修明伦堂。”五十一年(1712),经考核升任。 论曰:武介宣百废俱举,贤令也,后之览者,可以兴矣。 

14、蔺惟谦: 陕西蒲城人,进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以镇平知县署内乡县事,“封先贤巫马期之墓立石为记,详定春秋上丁,印官亲往致祭,置护坟地五亩,又作申尔忠死难序,历晋兵科。”论曰:君子务其大者远者,蔺惟谦不存五日京兆之心,首一表彰先贤为急务,可谓君子矣。

15、袁儒忠 :顺天宛平人,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知内乡县。“创建普济宫,捐谷二十石,捐银三十两,置地—卜五亩,穷民均占实惠,巡抚王俊撰碑记。” 论 曰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袁儒忠创普济堂,加惠穷民,其知本哉。

16、徐荀龙 :浙江钱塘人,廪生,乾隆四年(1739)知内乡县:捐廉俸,构味经书院十余间,生童来学者,每月给膏火银五钱,远方会课诸生,亦酌给纸笔,规则八条,阐明教学之旨,士子感之,立德教碑。 论 曰 徐荀龙创建味经书院,阐明学旨,其举动岂俗吏所可及哉。

17、蒋希宗:江苏吴县人,举人,乾隆十三年(]748)知内乡县。次年“洋清以明末死难申尔忠,人忠义祠,士民感之,后知彰德府事。” 论曰:居官而表彰忠义之人,其人之忠义可知,故吾有取于蒋希宗。

18、杨傅:贵州人,举人,乾隆,五十六午(1791)加内乡县“操守清,正,谳狱精详,朔望讲乡约,以道化民,舆沦翕然。 论曰:朔望讲乡约,教民之要务,乃或以为故事,不肯实力举行,或竟全行废坠,苦罔闻知.何哉,苦扬傅可以为法矣 

19、胡峋:山西山刚人,监生,嘉庆,元年(1796)知内乡县,”时楚中教匪齐二寡夫窜入南阳境界,兵,兵马驿过内乡,嘉庆二年滋扰更甚,峋周旋其问,保全殊多,去时百姓送之郊外。论曰:官以有功德于民为贤,胡峋当兵乱之时,保全危城,使百姓获安,其功德岂可没哉。

20、吴松 :广东恩平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道光元年(1821)署内乡县事。“不受贿,考试公明,剔弊厘奸,士民颂之,后为河内知县。” 论曰: 古人云,官不受贿,如女不失节,此石戒铭,清,所以居慎勤之先也,,吴松清风介节,脍炙人口,其考试公明,尤为士林所称。

21、刘本伟:陕西绥德州举人,道光八年(1828)知内乡县。“内乡旧有味经书院,经前任萧公(绍鸣)改为菊潭书院,惜有名无实,学舍刁;敷生徒居住,且时为上官往来馆舍。山长修脯与童膏专恃,历任县令劝捐挹注,本伟摄篆斯士为之恻然;遂邀集地方董绅募捐输世款,买来东门内高姓宅一所,修门楼、堂斋、厨房,聘岁贡工道升为山长.切实讲学。除修筑书院应用花费外,将所余之款存当号生息,作为书院常款及每月生童膏火及课卷奖赏之用,义刊刻书院条规、捐款生息章程于石,以垂久远。虽他政无可号,即此一端亦足见其以实心行实政云。”

22、陈梦莲 :光绪元年(1875)知内乡县。“先县署陋规,按月由番衙快供给烧烟盐菜钱,名为米面班子,衙快藉此名色遇民讼事明目张胆公然勒索-梦莲山小禁止.事戟前东壁碑汇,嗣后讼案、差役行所忌惮,不敢横征暴殆欠矣。 ”

23、 高袖海 :江苏人宿辽县举人.光绪四年(1878)知内乡县 ”袖海善政多端,每门望亲讲圣渝,引导民之向善:秋早筹赈实行荒政,不忍民之颠连 兴救济众,此其荦荦大者;他如亲阅试卷,清积案,尤为克尽天职 至于见黉宫倾圯而修理之,知深山多匪而缉捕之,建奎星阁于书院,补叫门之城垣,贤劳卓著,诚可嘉也” 

24、全德谦 :光绪七年(1881)由举人大挑一等知内乡县、 “米面班子弊政虽经前任陈公出示禁止,奈积弊难返,陈公去后旧弊不免复萌,德谦性严厉,遇事能断,且对于疑难案件时好微行查访.—?闻米[面恶习仍在,遂惩治羌役,以儆效尤、从德谦后此弊廊然一清、义前任白公修义仓十二间,至德谦增仓廒十八间,将拟秋积仓芥,先令民间广种春谷,此皆足见其大有为也。”

25、章炳焘 : 字厚甫,浙江会稽县(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1892)以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摄内邑篆. 二十六年(1900)交卸时太平无事。炳焘历任九年, 得以专心土木工程,如崇圣祠、巫马祠、县署、 考院、明伦堂、以及城隍庙、建佛寺、奉仙观,—切修筑皆由炳焘擎画经营,又冬设粥厂以赡贫乏,倡办区田以重农务,招异柿咨营以缉奸亢,扩张节孝祠以励闽范(妇女的道德规范) 。且秋涝而备渡船,丰稔而积仓谷,附城而增义塾,种种善政,绰然有古循良风 。惟刑罪过严,堂汛时往往一笞数千,甚而有立毙杖下昔,揆之人道主义未免有憾。后署中牟、临颧两县,民国初殁于开封。章炳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内乡民间至今还留下许多传说故事。

26、史悠履 :广东番禺人,拔贡中乡榜,先任洪县知县。“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章炳焘对调来内,悠腥承炳焘修筑之后休养生息不事,更张地方实利赖之县署,旧有小粮历任多隐未上报,悠履尽征尽解,此足见其操守,平时喜于课士,每月除例定一课仍照进行外,又命教谕、训导书院等处各加一课,共为五课,皆由悠履筹发奖赀。又雅好吟咏,每诗课命题往往先自拟作为士模范,遇地方各界题赠无不酬和,著有《菊潭骊唱》诗集,在内乡任后升为在任候补道,当时舆论有评,以联语者曰:“有仁心,无仁政;是好人,非好官,盖与章(炳焘)比较而云然也。” 

下期连载:刻在石碑上的反腐宣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