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俄隐身战舰为何来中国?专家:联合研发考虑一下

俄“戈尔什科夫”号护卫舰将参加4月23日的阅舰式,这是该舰首次出远门。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4月1

俄“戈尔什科夫”号护卫舰将参加4月23日的阅舰式,这是该舰首次出远门。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4月14日报道,俄海军最新的“戈尔什科夫”号隐身护卫舰已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准备前往青岛参加4月23日的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阅舰式。与此前派出“瓦良格”号巡洋舰这类“外交明星舰”不同,俄罗斯此次派出本国最新隐身战舰前往中国,对此曾有俄罗斯专家表示:中俄两国应考虑联合研发下一代隐身护卫舰。

除去华而不实的“领袖”级驱逐舰,22350型护卫舰将成为俄军最大隐身战舰。

除去目前仅限于模型的“领袖”级驱逐舰,22350型护卫舰是俄罗斯新一代系列化隐身战舰中最大的一款。不仅如此,据《海军认知网》2017年6月30日报道,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总裁阿列克谢•赫拉曼诺夫表示俄罗斯未来将在22350型护卫舰基础上研发更大战舰,但仍将是护卫舰,短期内不会发展驱逐舰。与此同时,赫拉曼诺夫也表示,升级版22350型护卫舰将延续俄系新型战舰强火力与新隐身设计,与中国未来需求很相符,两国可考虑共同研发。

尽管是护卫舰,但22350型护卫舰却比“加尔各答”这类导弹驱逐舰强大得多。

“戈尔什科夫”号是22350型护卫舰首舰,不少人认为俄罗斯以此前命名航母的“红海军之父”的名字命名一款护卫舰是可悲的倒退,但22350却是一款具有多项划时代新能的关键战舰。22350型在桅杆上装备的Furke-E/2S(E/F)频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400个空中目标与50个水面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0km。相比之下,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装备的EL/M-2248 MF-STAR相控阵雷达最多仅能跟踪250个海空目标,最大探测距离200km。

尽管22350同时装备了2两款不兼容的垂发,但火力已超过不少更大的驱逐舰。

在武备方面,22350共装备28联装“鲁道特”垂发单元与16联装3S14U1垂发单元。前者每个单元内能装填1枚48N6远程防空导弹(舰载版S-300PMU-2或S-400)或4枚9M96E中程防空导弹(舰载版R-77)或4枚9M100近程防空导弹(舰载版R-73)。后者每个单元早期能装填1枚改进型“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后期装填射程超过2000km的“口径”系列反舰导弹。除了导弹外,22350在A炮位还装备1门130mm的AK-192型单联装主炮。

054A在雷达、武备上比22350型有一定差距,但其整体应用却比后者成功得多。

对比22350型护卫舰,未装备“小盾”以及远程防空导弹,仅装备76mm主炮的054A在雷达、武备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放在批量列装052D与055型驱逐舰的中国海军的装备体系中,054A的这种配备却恰到好处。相比之下,反而是22350需要通过配备大量驱逐舰级别雷达与弹药去承担部分驱逐舰的职责。但在当下护卫舰普遍大型化,在小编队与两栖作战中护卫舰需要承担更多区域防空与对陆打击使命的背景下,22350的性能反而显得更合适。

未来小盾、射程全覆盖的反攻导弹、远程对陆/舰弹药将成为054B的标准配备。

因此,中国在完成现阶段30艘054A建造后,对054B的设想中,除尚未考虑装备130mm级主炮外,在装备小盾,同时在现有32单元或更多垂发单元中集成远、中、近程防空导弹,并装备远程对陆/舰打击弹药等方面,与22350现有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当类似。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看,面对22350型建造工程中暴露的动力核心供货不利,船厂建造产能不足等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与中国联合研发、建造改进型22350型护卫舰无疑是个不错的选项。

相比“虚胖”的各型欧洲护卫舰,俄罗斯新一代护卫舰理念与中国更加接近。

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与俄罗斯联合研发22350型护卫舰不是引进一款俄制战舰作为中国海军主力舰艇之一,而是参照22350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研发5000吨级的054B型护卫舰,同时再反过来影响俄罗斯。俄罗斯倚重22350型护卫舰已经表明,俄罗斯已经认识到未来护卫舰将是俄海军水面舰队的主力,而俄罗斯在新一代护卫舰领域,无论是装备研发、建造技术、装备经验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因此中国在这项中俄合作中将处于显而易见的主导地位。

尽管“戈尔什科夫”号相比“瓦良格”号在吨位上小得多,但俄军派最新隐身战舰参加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阅舰式却显得诚意满满。22350型护卫舰作为俄罗斯最新、最强的护卫舰产品,其身上体现的雷达、武备特点值得同样处在新型护卫舰发展节点上的中国进行仔细研究,未来两国进行联合研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