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奎恩“面包手”——记录公众的表达与存在

“皮相之下”展览现场 2019年3月8日,马克·奎恩的个展《皮相之下》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

“皮相之下”展览现场

2019年3月8日,马克·奎恩的个展《皮相之下》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我们与星星的化学构造并无二致》(We Share Our Chemistry with the Stars)、《迷宫》(Labyrinth)、《面包手》(Bread Hands)、《关于爱的一切》(All About Love) 和《身体变异》(Body Alteration) 一系列作品。

“皮相之下”展览现场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面包手》系列中的《歧路之园》(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这是一件通过公众的参与在整个展览期间一直蔓延、发展着的作品。展厅现场搭建的“面包坊”内,公众可以自愿参与到调和面团、刻印手掌形状、描绘掌纹的过程中。制作好的手型面团在烤箱中受热膨胀、升起、回缩,烘烤时长不同和受热不均也使面包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泽,这些偶然性最终都被固定在定型的面包中。随着展览的进行,参与的公众越来越多,墙面上的面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5月1日展览结束后,艺术家将随机选择80个面包手铸造成铜制雕塑。

《歧路之园》局部,2019

《歧路之园》的灵感来自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同名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说明,人们在混乱的世界里努力建立秩序,而秩序的背后却仍是虚无,表达了一种理性脆弱和世界不可知的态度。正如博尔赫斯所言“最微不足道的事件也预示深不可测的宇宙”,马克·奎恩和美术馆公众共同创造的这些独一无二的面包手似乎向我们展示着命运的无常与微妙。

1991年,马克·奎恩就开始了面包手的创作,当时的作品中每个面包手之间形态的差异是细小的。由于公众的参与,“皮相之下”展览再次呈现这件作品时,不同的思考、创造和多样的形式被纳入作品,赋予了作品新的活力。马克·奎恩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感兴趣的是人们如何用他们自己的身体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让人们来参与创作作品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记录他们存在的一个过程,这也是这次展览一个最重要的重心。”

《歧路之园》局部,2019

| 展览信息 |

马克·奎恩:皮相之下

Marc Quinn: Under the Skin

展览时间 | 2019年3月8日—5月1日  

展览地点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

“马克·奎恩:皮相之下”特展参观须知

1.展览需购特展门票。全票60元,半价票30元(半价票依据国家相关票务政策)。

2.持本次展览邀请函,一函一人免费参观;持博物馆协会会员证,免费参观。

3.院内教师持教师证或校园一卡通可免费入场参观。

4.院内学生持学生证或校园一卡通可免费入场参观。

5.持中央美术学校友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卡可购半价门票。

6.其他依据国家相关票务政策执行。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展览线上购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