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港 产 Ⅲ 级 代 言 人

2019年4月14日,黄秋生凭借《沦落人》拿下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影后花落新晋女星曾美慧孜.

2019年4月14日,黄秋生凭借《沦落人》拿下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影后花落新晋女星曾美慧孜..

至此,黄秋生从影34年3夺金像奖影帝,而说起他的第一部封帝之作,要追溯回25年前,那个Ⅲ级电影盛放的时代...

他有一双犀利深邃的眼睛,一张不怕得罪人的嘴巴、一张上世纪末最能代表香港的面孔;

他亦正亦邪,亦热情亦冷酷。因多次演变态身患抑郁症,也在中国影史上留下最具代表性的警察形象;他看似无心的毒舌,总能让观众品味出一点真理的滋味。

他是黄秋生,一位拍过无数烂片的好演员。

从1985到2019,黄秋生共参与过251部影片。

产量不小,印象最深的,只有3类角色——

警察、变态、黑社会。

警察,惩恶扬善,维护秩序;

变态,形容猥琐,伺机而动;

黑社会,乱世枭雄,嚣张跋扈;

随便拎一张照片,你会感慨,有人能将三种截然不同的气质集于一身。

远看是优雅的艺术家,近看像嗜血的汉尼拔

如果黄志成督察没由他出演,那《无间道》绝不会像件艺术品一样供后人敬仰。

陈永仁作为警方卧底,在犯罪集团面前是鬼。

鬼,只能昼伏夜出。

敢出来跟鬼接头的人,要心思缜密,关键时刻从容不迫;

更重要的,还要有张“坏人脸”,要命关头以假乱真。

表面上,黄志成与韩琛和和气气,常常请对方来警局吃盒饭;

暗地里,他才是在岸边等鱼上钩的姜太公。

所以,黄秋生演绎的黄志成,绝非大陆公安那样嫉恶如仇,眼睛里不揉沙。

卧底十年的陈永仁,已经失去了身份认同。

如果没有天台上的黄警官,这个“二五仔”怕是早就弃明投暗。

同样是西装+墨镜,这身行头到了杜琪峰镜头下,黄秋生秒变黑社会一哥。

《枪火》中的阿鬼、《放逐》里的阿火。

银河映像这两部经典的犯罪电影都没走寻常路。

它们不追求炫目刺激的枪战,转而开始挖掘角色心理。

简单地说,典型的事件带人物影片。

吴镇宇、吕颂贤、张耀扬、林雪,没有不是影帝咖位的。

而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黄秋生。

高端黑社会”形象就此开创,——

举枪,开车,说说笑笑。

而黄秋生对“变态”的诠释,大多数是在Ⅲ级里。

港台拍过Ⅲ级片的男星不少,包括张国荣、郑浩南、吴镇宇、方中信...

而其中拍Ⅲ级片拍到金像奖影帝的,只有黄秋生。

没错,就是那部令人闻风丧胆的《人肉叉烧包》。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的澳门八仙饭店灭门惨案。

如果用罪案推理那套逻辑去看,这绝对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烂片。

但导演邱礼涛不管,他牺牲故事逻辑、人物关系,为了残暴而残暴。

黄秋生饰演的亡命徒,对杀人有着毫无理由的迷恋——

赌桌上发生口角,杀掉债主;

没过瘾,连带6个小孩一起杀,灭门;

女收银因为多跟警察说了句话,强x并折磨致死...

血腥场面还好,没有断胳膊烂腿的正面特写;

真正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将受害者的肉制作成叉烧包,卖给普通顾客食用。

黄秋生把这个角色,演出了一种非人类的残忍。

看过电影的,都不会忘记片尾处黄秋生的笑;

那是一种带着对死亡蔑视,怒气冲天又猥琐如鼠的笑容。

其眼神和神态,简直和变态杀人狂如出一辙。

凭着这张扭曲狰狞的笑脸,黄秋生拿下当年的金像奖影帝。

同时,黄秋生也成了唯一一位凭Ⅲ级拿下影帝的男演员。

三年后,黄秋生与邱礼涛再合作,出演了同样重口的《伊波拉病毒》。

再次饰演变态,形神兼具,手到擒来,同样不建议大家观摩

说他是港产Ⅲ级代言人,并不意味着他参与的Ⅲ级电影最多。

比起徐锦江的32部,黄秋生充其量也是小弟。

除了《叉烧包》和《病毒》,黄秋生参演的的三级,大都是情色内容。

从片名就能预判质量——

《伟哥的故事》、《强x陷阱》、《聊斋艳谭续集:五通神》、《山狗1999》...

黄sir的卖点也很直接:淫荡、猥琐,还是走变态路线。

后来被记者问到为什么走限制级路线,黄sir说了一个极其罗曼蒂克的理由。

小学时候,黄秋生被老师体罚,让他脱光衣服站在广场中间,被一个年纪比他大的女同学看到。

从此之后他就不停地做梦,为了克服这个阴影,他决定拍三级片。

他认定摆脱阴影,就要超越自己最害怕的事情。

而真正的理由是,他和大多数三级男星一样,没有好电影拍,又要养家糊口,不得不“下海”。

他“下海”之前的人生,异常心酸。

出生于1962年的黄秋生是位私生子,父亲是当年驻港的英国官员。

在他4岁时,父亲不辞而别。

为了生活,母亲靠变卖家中杂物为生,四处打工,拉扯儿子长大。

见惯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童年时的黄秋生,早早就明白这个世界里没有神话。

当时在香港,混血备受歧视。

「鬼佬不和你玩,中国人又当你鬼。样子古古怪怪,不知怎算。」

小时候他经常被人叫做杂种,遭人打骂。

每个人都取笑他,叫他「鬼仔」,说他没有父亲。

1981年,他准备报考亚视演艺班。

头两次失败了,直到第三次是靠“妈妈朋友的儿子是亚视高层”这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才成功。

自此,黄秋生开始了演绎生涯。

八十年代末,三级片方兴未艾。

香港作为西方文化和大陆文化碰撞的特殊地域,暧昧色彩越来越浓。

针对18岁以上观众的Ⅲ级片应运而生,它们通常忽略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暴力、血腥、色情是那个年代香港院线的主旋律。

为了刺激观众的眼球,一部兼具风月情节和香艳镜头的影片,往往两三个月就能成片。

之后,香港电检尺度开始宽松,由此导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滥成灾,很多盗版的影视大量涌入市场,这就导致原有的市场非常的混乱,劣币驱逐良币。

最终,香港回归宣告了这种类型电影彻底终结。

黄秋生的演技,便是在这短短十几年里磨炼的。

如今看来,黄秋生的身世,与港产Ⅲ级兴衰何其相似

都是中西碰撞后的结果;

都在未成熟时,被迫斩断与原生基因的关联;

黄秋生参演的影片,烂片多过经典,Ⅲ级片的数量总和,粗制滥造占比不下七成;

黄秋生+邱礼涛缔造了Ⅲ级电影巅峰时代,Ⅲ级电影反过来成全黄秋生。

黄秋生跌跌撞撞的前半生,几乎浓缩了港产Ⅲ级的发展缩影。

他们很少被人提起,却永远不会忘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码头文化驱使黄秋生们走一步看一步,无根基因注定了Ⅲ级片命不长久。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作者 | 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