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一提到打通任督二脉,就知道这是修炼上层武功必经之路,但在现实中,打通任督,是否真有其事,或真有其说呢?
本篇站长就结合人体经络学,来探讨《内经图》中的部分隐喻,以了解打通任督二脉的真象。
任脉:
之所以用“任”字,用的是它的担任,任养的含义。
因为任脉在肚腹之上,向背,故也称为“阴脉之海”。
经络路线起于承浆穴,行于身体前正中线到会阴穴,与督脉相交。流经我们身体24个重要的穴位,主要是对人体气血影响最大。
在内经图中其实重点说明了以下四个穴位:
一、承浆穴:为承接督脉的龈交穴,也就是内经图中"碧眼胡僧手托天"的作用,当任督打通后,会从督脉的龈交穴流出津液或玉液,吞咽后可滋养脏腑。
二、膻中穴:就是我们所讲的中丹田,也就是内经图中自承浆穴,下十二层楼至上黄庭中空的部位,也就是内经图的“岩田”,也是“刻石儿童“所站之地,通俗讲就是我们的心窝部,也是脾所在的部位。
三、气海:又叫正丹田,或称下丹田,位置在肚脐下,藏命之所,也是内经图中,上写“正丹田”的位置。
此处的四象阴阳代表“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所,也是修炼真气,炼气还神之位,也是我们学习静坐修心要常守之地,也是易学中水火既济的状态,也就是阴阳交融,阴阳合和的状态,道家的内丹之气就是从此处炼出。
“织女运转”喻肾水上升,为真阴,为水,卦为坎卦;
“牛郎桥星”喻心火下降, 为真阳,为火,卦为离卦;
当我们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时, 火受到水的克制而融化,心若止水,万籁俱静,就是想发火,也许没有条件了。
四、会阴穴:位置在裆部中心位置,下丹田炼成的阴阳之气,会经过会阴穴通向督脉尾闾穴上行。我们修炼到丹气充足后,也会感受到会阴穴的频动。内经图中的“坎水逆流”,就是真气经过会阴穴,好像“阴阳玄牝车”的作用一样,将真水,真气,沿督上行。
督脉:
之所以称为“督”,有总督,监督之意,监督我们身上的六条阳经,所以又被称为“阳脉之海”。
经络路线是起于长强穴,经背部正中线,上颈,入脑,至最高点百会穴,沿头正中线到龈交穴,与任脉交汇于承浆穴,流经我们身体28个重要的穴位。
在内经图中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以下四个穴位。
一、百会穴:就是上丹田,道家也有人称谓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等。
二、脑户两侧即为玉枕关,也叫玉京关,由此上行即可直达泥丸宫, 就是百会穴,完成任督相通的一周循环。当任督打通后,就开启了智慧之门,所以这也是“玉真关”称为“灵峰之穴”的真正原因。
三、脊中:就是内经图的一个城楼“夹脊关”所示的位置。又叫辘轳关 ,为中关,有提升上行的喻意。
四、长强穴,又名”尾闾穴”,为下关,在人体尾骨的末节。也是任脉到督脉的过渡之处,也就是阴阳交会这所,所以也叫尾闾关,虚危穴,或称为天人合发之机,子母分胎之路, 精气聚散之处,水火发端之处,阴阳变化之处等等称谓。道家也认为此穴“系人生死岸头”,仙家称为生死窟,可见其重要性,也表达了修炼通过此关的艰难。
经过上面的分析,也许你就明白了“前三田,后三关”的寓意:
直白讲:
”前三田“指的是内经图中标示的三个重要的真气聚集地,也就是:上丹田(百会穴),中丹田(膻中穴),下丹田(气海穴);
”后三关“就是通督过中需要经过的三个”城楼“,也就是关卡,分的为:尾闾关(下关),夹脊关(中关),玉枕关(上关)。
总结,任脉为真阴, 督脉为真阳,任督打通后,即为阴阳调和,不仅改善体质,延年益寿也就成了必然,所以打通任督二脉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也是真实可信的。
道家称为内丹修炼,也叫“ 小周天”,也是我们静坐修心系列文章重点分享的内容。
完
静坐修心,延年益寿,改善心性,找到真我
本文发布自“站长带你飞”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