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核的“深吹”?企业撤离又回归,这个城市凭什么是世界经济中心?

硬核“深吹” 前几天的深圳似乎不太平静,雷声虽小但雨声巨大,在一片神似世界末日的乌云助攻下下,不少人

硬核“深吹”

前几天的深圳似乎不太平静,雷声虽小但雨声巨大,在一片神似世界末日的乌云助攻下下,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深圳暴雨所刷屏,这和2018年的那次台风一样,俨然成为了快节奏高压力下深圳人的狂欢。

作为一个仅仅只用40年时间,就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摇身一变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深圳从来都不缺少话题。在今年2月底,深圳以2018年GDP超过香港的新闻刷屏各大新闻媒体。而在上个周六,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高调放话称,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这一论调又迅速引起了刷屏级现象。

1

最硬核的“深吹”!八年后,深圳将超上海、赶硅谷?

在4月20日的“大湾区与深圳的未来”高峰论坛上,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发表了《深圳是个现象吗?》的主题演讲,其在演讲中表示,“记着我说的吧。你们这一剎那站着的土地(指深圳),就是这一点,分寸不差,有朝一日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30年前,张五常曾推断上海的经济会超过香港;如今他再次做出推断,深圳一带将会超越上海,更将超越美国硅谷。有朝一日,深圳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张五常表示,困难重重,沙石多,但假以时日,这个推断应该正确。

张五常是谁?他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35年出生于香港,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该书和书中的文章还频频在西方的大学读物表中出现。

这一惊人预言横空出世,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与议论。张五常为何出此言,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深圳在2018年向众人交出的成绩单。

新建高楼数量全球第一;2018深圳GDP2.57万亿,广东省第一;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第五,中国第一;财政收入全国第一;2018福布斯中国发布最具创新力的30个城市榜,深圳第一;财力质量中国第一;上市企业市值总价全国第一;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城市营商环境全国第一;人口吸引力全国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得分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全国百强区深圳南山区全国第一;前海片区制度创新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全国第一;人口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深圳福田区CBD含金量全国第一。

相对于主观判断,数据似乎更具有说服力。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无不在彰显着这个年轻城市的实力与潜力,在上述成绩榜单中,南山区和福田区无疑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除了这两个区那高不可攀的房价之外,其GDP增速也引人关注。南山区GDP在2018年增速为4.5%,突破了5000亿位居深圳之首,福田区GDP增速达到了7.4%。

无论是高科技发展还是城市面貌,南山都是被点赞最多的,而从税收贡献额看,福田区CBD以1111亿元的税收总额稳居第一,成为中国“含金量”最高的CBD,从税收亿元楼看,2016年福田区CBD就以76栋亿元楼宇稳居一线城市CBD之首。

在GDP总量上,深圳与上海相比,竞争力还是相对较弱的。2018年深圳GDP总量24221.98亿元,增幅7.6%,总量已经超过了香港和广州,但与上海相比还少8460亿,相当于少了一个8278亿元的东莞,看来深圳追上这一距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2

深圳的优势:年轻与创新

与上海和硅谷相比,深圳所具有的一大优势就是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目前深圳的平均年龄为33岁,人口结构年轻,也让改革、开放、创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特质。值得一提的是,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难相比,深圳出台了颇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硕士应届生最高可获得5万、本科生最高可获3万的租房补贴,排排君也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在大力的人才引进之下,深圳近年来在人口流动上都呈现为净流入状态,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深圳人口增加了49.83万,是广东省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而在2016年和2017年也分别增长了52.97万和61.99万。

而与此同时,上海已经成为了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根据上海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海的老龄化率就已达到了14.3%。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上海的老龄化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同期的深圳仅仅只为3.4%,相对来说深圳更具有竞争力。

正因为年轻,所以也敢于创新。在2018年深圳的专利数持续增长,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86万件和14.02万件,分别增长29.1%和48.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00万件和2.13万件,分别增长16.1%和12.6%。说到专利与科技,自然离不开深圳的南山区,南山科技园矗立在地理环境优越,众多科研院所云集的南山区,是深圳市科技、信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站在深大北门的人行天桥上,四周环绕着的是腾讯总部、大族激光、中兴、大疆、创维、联想、德赛、百度、阿里……在这一座座高楼中,昼夜不歇加班不停,创新也从未停止。南山科技园很大也很小,从深大延伸到世界之窗,从南山延伸至后海,每天在这个区内有无数公司开张,也有无数公司就此倒下。

创新是这个城市的主色调,不仅仅有各种专利申报,科技创新,科研创新,在金融创新上深圳也同样不甘落后。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老牌金融机构都是行业内敢于打破传统,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先锋。在这样的背景下,私募行业的创新也追逐而上,借助互联网的春风,私募排排网率先在私募领域中打造了“私募直营店”,被称为“私募界的boss直聘”,广受好评。

3

一万多中小企业“出逃”后又回归

深圳是目前内地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这里有著名的深交所,而且还有各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私募、风投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发达,对于企业融资、流通、上市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否,离不开企业和经济的支撑。在深圳这片不到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达379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十万亿元;在这片土地上,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创业者,每175个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这是一座梦想之都,也是一座财富之城。

目前深圳已经拥有了379家上市公司的总部,这个数字仅次于纽约和东京,超过了香港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一。即便是需要支付高昂的房租和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愿意聚集于此。回看深圳2018年的成绩单可以看到,深圳的营商环境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1名,可以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中,深圳的营商环境是名列前茅的。

2018年在去杠杆的大潮下,迫于股市低迷,阶段性资金紧缺的压力,无数企业面临着转型、裁员和倒闭的困境,在中小民营企业较多的深圳,也在去年上演了一场艰难的拉锯战。在高昂的房租成本下,先后有一万五千多家企业选择了搬离深圳,可仅仅过了个春节后,一大堆“出逃”的企业又转头回来了,俨然上演了一个“逃回北上广”的企业版。

高地价、高房价是深圳的软肋,面对深圳高房价的巨大镰刀高悬在那里,大企业愿意卷款带人向东莞、佛山、惠州等地重新开疆拓土,曾经华为就动用40辆车,60个车次,浩浩荡荡把2700名员工从深圳运到松山湖,开启大企业逃离狂潮。

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离开深圳的代价很多时候甚至比留下承担高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代价更大,远赴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土地成本是降低了,但其他成本却急剧上升,还要面临着政府审批效率低、企业用工难、项目开展一度陷入瓶颈等问题。在这来来回回之中,企业所承受的损失早已超过了在深圳承受的高昂租金,于是,回归是大部分企业的选择。

因为深圳具有制定地方条例的立法权,所以在制定政策方面非常灵活。作为经济特区,在政策上深圳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个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中,低廉的租金给不了企业,但在营商环境中深圳大手一挥加大了对此的改革力度。根据媒体报道,过去一年,40余项“秒批”服务,300项“不见面审批”、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深圳90”等一系列新规接连炮轰出台,旨在最大力度简化企业审批流程。

结语

风雨四十载。这里不是任何人的家乡,却是很多人的远方。这个城市没有统一的方言,没有极具特色小吃,没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甚至连哪里才属于市中心都分辨不清。

四十年商海浮沉积淀。这里走出了一个个响彻世界的顶级企业,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也吸引着无数人到此创业。能否超越上海和追上硅谷也许还尚有距离,能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也无法预判,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城市的发展令世界瞩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