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留下的殖民建筑如今已几乎被本地化 ©️Bambiaparis
四百余年的殖民历史
留下了血统复杂、文化多元的土生葡人
他们的境遇在这四百年间
又经历了如何的浮沉
女 :番鬼识当唐人坐落,兄哥,哥歪二字赶哥兄台 ;
男 :番鬼花边唐人打印,姑妹,有心聊我莫向聊人。
这段珠江水面上传唱的“咸水歌”调子,具体的年代已不可考。
“咸水歌”又称“疍歌”,是珠三角一带以船为家的疍家渔民用独唱或对答的形式即兴创作的一种民歌,这里引用的两句则是由在船上谋生的歌女和客人演唱的,再现了男女之间互相调情的场景。
▲
疍家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海南、福建,他们以船为家,古时因此受到陆上居民的歧视 ©️Shizhao /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其中的歌词,会发现一些有趣之处,例如 “番鬼”显然是一种对西洋人的蔑称,而“识当”、“哥歪”更是英文 中“sit down”、“go away”的粤语译音,这位歌女唱的实际是一位洋客人想要赶走“唐人”兄哥的故事。而后面几回合的对答更是 反映了历史上珠三角地区的船民、底层劳动者与洋人的密切往来, 无论是带“花边”的“番鬼银”“、唔可食”的“洋烟”,还是一周有四个“礼拜”,对于当地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
事实上,自16世纪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基地以来,世代在这里生活的普通人就被迫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疍家人作为水上人口,在传统的农业国家里本身就受到歧视,再加上他们多受雇于洋人,为他们的船只担当“引水人”,因此更被明清两朝的政府视为“不法分子”,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最早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建在西望洋山上的主教山小堂,曾经是为了向航海者保护神祈祷的小教堂 ©️白日梦先生
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爱情。除了性工作者以外,普通的疍家女也是第一批和移居澳门的葡萄牙人通婚的华人女子。澳门土生诗人李安乐(Leonl Alves)就在《疍家女之歌》中描写了一个与葡萄牙年轻水手相恋的疍家女的故事,两人的爱情以悲剧收场,但在“疍家女的船上,诞生了第一个澳门的’土生’”。相似的桥段也出现在作家飞力奇的小说《疍家女阿张》中,同样是疍家女爱上了葡萄牙水手,结局是后者被调遣回国,抛弃了阿张并带走了两人的女儿。
始乱终弃似乎是殖民地爱情的必然结局,歌剧《蝴蝶夫人》就描写了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与日本艺伎乔乔桑的爱情悲剧,平克尔顿回国后,乔乔桑还在苦苦守候,等来的却是平克尔顿和他的美国妻子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换了历史布景的音乐剧《西贡小姐》也延续了类似的套路。这类作品后来被视作是典型的“东方主义文本”,通过西方男子与东方女性的爱情隐喻东西方之间的殖民历史与权力关系,作品中的东方女性总是善良坚忍、温柔顺从的,一如她们所代表的那片被占领、被攫取的土地。
▲
1932年版本的《蝴蝶夫人》中Sylvia Sidney饰演日本艺伎乔乔桑 ©️IMDB
此外,“混血儿”也是这类作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他们往往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被父亲抛弃,跟随母亲留在殖民地 ;要么被父亲强行带回宗主国。而对于有过400多年殖民历史的澳门来说,“混血儿”的故事则要复杂得多,从第一代葡萄牙人(几乎全部为男性)定居澳门开始,他们就与当地的华人以及东南亚、印度、日本各国的女性通婚、同居,留下了一代又一代血统复杂、文化多 元的后裔。而这些世代居住在澳门的欧亚裔族群,被称作“澳门土生葡人”。
▲
著名摄影师Harrison Forman拍摄的19世纪50年代的澳门 ©️Harrison Forman
“澳门土生葡人”在葡萄牙语中被称作“Macaense”,即澳门人。但中文称谓里的“土生”二字却容易引发误解。“土生”往往指的是“在某一地区过着世代封闭生活的原住民”,葡萄牙人作为外来定居者,何以被称作“土生”呢?在《澳门土生族群研究三人谈》一文中,澳门理工大学副教授李长森对“土生”这一说法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样称呼是为了区分“来华暂居的外国人”,和“在华定居的外国人及其后裔”,“土生葡人”则可以理解为“本地化了的葡萄牙人”。
▲
Wilhelm Heine所绘的澳门圣保罗大教堂
如果我们聚焦土生葡人在澳门的生活残片,就会发现“本地化”这个解释是合理的。目前在澳门的土生葡人约有一万余人,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粤语与葡萄牙语,除此之外,他们还形成了一种由葡萄牙语中的陈旧词汇和大量亚洲语族词汇混合而成独特方言。同时,土生葡人的烹调传统也体现了中西融合,在被称为“肥茶”的混合菜中,不乏老婆饼、蝴蝶酥等粤式点心,也有浓郁的西式风味。自称“大地之子”(Filhos da Terra)的土生葡人,从外来到融合历经了 400 多年的历史,他们在澳门的社会地位也几经浮沉。
▲
葡国饮食与澳门传统食物数百年间相互渗透 ©️Expedia
1554 年澳门开埠,第一代土生葡人随之诞生。当时的葡萄牙是海上霸主,但由于航海活动本身的危险性,葡萄牙禁止女性随船远征,同时鼓励葡国男子与殖民地女子结婚,并给予物质奖励。这项政策既可以补充外来兵源,又能解决男性的生理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联姻巩固统治。在印度洋、太平洋上的各个据点,都留下了大量的混血后裔。到了17世纪,葡华婚姻在澳门已十分常见, 澳门耶稣会士阿隆索·桑谢斯给葡萄牙国王文唐·费利佩二世的信中甚至提到,在华人女子和葡萄牙女子之间,葡萄牙男人更应该娶前者为妻,因为“她们具有许多美德”。
葡萄牙国王腓力二世于1598年上位,他并没有他父亲一般的能力管理这样巨大的帝国,整个西班牙帝国与葡萄牙之火被宠臣掌握 ©️Wikimedia Commons
在澳门作为殖民地这四个世纪中,尽管土生葡人的葡萄牙血统不断被稀释,但他们依然拥有欧洲人的身份特权。他们依靠殖民政府,形成了一个相对排他的文化和社交圈子。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蒸汽越洋轮船让更多葡萄牙人得以来到澳门,土生葡人又争相与葡萄牙本土出生的纯种葡萄牙人联姻,从而完成了一次 “种族透析工程”。
▲
疯堂斜巷以葡萄牙人形象创作的门神 ©️白日梦先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殖民社会中“欧洲人”身份所携带的象征资本和特权逐渐弱化,但土生葡人仍然享受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这导致他们与华裔族群之间的矛盾时有爆发,例如擅长小品文写作的作家丁楠在《官民》中就写道,“你(土生葡人) 所有的 ,到九九为止 ”(王韬, 评述澳门文学中的“土生”一族 ,2013)。1975年,葡萄牙军队撤离澳门,但土生葡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被动摇,他们依旧是社会的中上层,从事体面的工作,也有着丰厚的资本积累,不再需要通过与葡萄牙人联姻来强化自己。
▲
如今在澳门的土生葡人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已与百年前完全不同 ©️AFP
“欧洲人”的身份,这也是他们大规模与华人通婚的开始。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澳门土生葡人也经历了不小的动荡和离散。香港开埠后,澳门的经济地位急速下降,不少土生葡人前往香港、上海谋生,1949年前后又大举迁出,留在澳门的土生葡人也经历了一个移民潮。据统计,移民海外的土生葡人已在整个族群中占据多数。
▲
风味人间第二季中土生葡人的家庭故事 ©️Tencent
今天,留在澳门的一万多土生葡人依旧将澳门视作自己的家,但对葡萄牙的态度就有些复杂,一方面认为是葡萄牙人抛弃了他们,另一方面也不愿放弃葡国国籍。作为中国历史上东西方种族混血、文化融合的一个特例,澳门土生葡人应该如何界定,究竟应该被视作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族群”,如何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文化和权益,依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把世界带进中国:从澳门出发的中国近代史》,程美宝 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
《关于澳门土生葡人问题的思考》,徐杰舜、汤开建,《民族研究》,2000年第6期
《试论澳门土生葡人的形成与发展》,徐杰舜、汤开建,《兰州大学学报》,第29卷第1期,2001年。
《澳门土生族群研究三人谈》,汤开建、李长森、徐杰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5卷第7期,2004年7月。
《疍家女形象:澳门土生族群诞生的母系符号》,苏桂宁,《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
撰文 / 张之琪
摄影 / 白日梦先生、大丘
编辑 / 魏宁均
微信编辑 / Charlize
四月专题 ·列岛志
无论漂泊或疏离,
终是大陆的血脉。
专题中的八座岛屿将
作为我们的窥镜,
以飞鸟、山河甚至是建
筑作为线索寻找陆地与岛屿,
人与自然的精妙联结。
点击文章标题跳转
澎湖石沪
The Heritage of Island Culture
沙中拾翠
The Jade In Shamian
私人海岛,路在何方
Challenge of The Private Islands
Copyright © 2019 NYTimes Travel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