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雅集? 雅,中正,美好,合乎规范。集,会合,相汇聚。雅集者,以雅为述求,以集为形态,尚雅之人以雅情怀行雅事物的聚会,高尚而不庸俗,美好而不粗鄙。
在古代,雅集是文人文士进行文化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以庆贺、交谊为名义,以游艺、玩乐为目的。不论是三五好友,还是数十同道,他们常常选择或松风鹤影的山中,或鱼乐泉飞的水边,或鸟鸣芳浮的花间,以及饮烟摇波,承红载翠的船上。
有时品茗清谈,鉴古读史,长咏短吟,行歌赋颂,斯文又书卷。有时枕流漱石,吟风弄月,澡雪问梅,耕云研道,性灵又趣味。有时豪饮放怀,舞文弄墨,高辩阔论,比才斗识,恣意又纵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无数的雅集,都是因为有了高人的参与和高明的记录,才有了千古的流芳,比如“杏园雅集”,“西园雅集”、“兰亭雅集”、“金谷雅集”......
兰亭雅集会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
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有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名士参加。
明代,仇英款《兰亭雅集图》局部
在青山碧水间,与会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一起,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的千古名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会亦因之成为雅集活动的不朽盛世,为后世传说、追慕和模仿。
明代,文征明《兰亭修禊图》局部
明代,钱榖《兰亭修禊图》
杏园雅集
明代绘画史上,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谢环的绢本设色《杏园雅集图》手卷具有一定的地位。它是画家亲历纪实的作品,具体到每个人物、每个物件都是真实的纪录,具有证史的价值。
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
谢环的绢本设色《杏园雅集图》手卷现存两个版本,一卷藏于镇江市博物馆,另一卷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描绘了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三月初一,时值阁臣们的沐休假期,杨士奇、杨荣、王直、杨溥、王英、钱习礼、周述、李时勉、陈循9位朝中大臣以及画家谢环雅集于杨荣在京师城东的府邸——杏园聚会之情景。
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
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时人合称“三杨”,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以大学士辅政,权倾一时。
竹溪六逸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山东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六逸同隐的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
金廷标《竹溪六逸图》
清宫廷画家金廷标曾作《竹溪六逸图》,乃以李白故事为题材而精心绘制,在徂徕山西南,李白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饮酒赋诗,啸傲泉石的场景。
本幅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形神毕现。图中所绘六人,一人着白衣倚溪濯足,一人着黄衫在竹林之中展卷观画,两人依松对弈,两人于其后观棋,表面六人悠闲自得,实乃表现了一种隐逸,归隐的文人尚古之风。
金谷园雅集
石崇,西晋时期有名的权臣,《世说新语》将其列入“汰侈”类,在历史上他以生
活奢靡而留名。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
中,故名之曰“金谷园”。画中园林奇花异木皆备,珍禽悠然自得。
明代画家仇英绘《金谷园图》
园主石崇与众人娱乐,神态悠然。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美的花园。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西园雅集
在雅集图的传统中,“西园雅集”的概念和图像在明代相当流行,传为北宋米芾所写的《西园雅集图记》记录了北宋时的驸马画家王诜邀请16名友人于府中西园聚会,与会人士包括苏轼、苏辙、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襄、陈景元等著名文士,他们在聚会中从事书画创作、吟诗赋词、拨阮弹唱等艺文活动,是为文人雅集之乐。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尔后王诜请李公麟为此次聚会绘图纪念,又请米芾记其事。然而米芾《西园雅集图记》的真伪受到学者质疑,据研究,此文可能为明人伪托之作。但是在文献记录中,宋代的确存在许多以苏轼交友圈为中心的雅集活动和图像,画名有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述古图等。
传赵孟頫 《西园雅集图》
传世的宋代西园雅集图像仅有南宋院画家马远所作的《春游赋诗图》卷,据学者研究,此图即是描绘苏东坡与友人燕集的场景。在整体构图上,该卷与《杏园雅集图》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图皆以人物穿越小桥带领观者进入园林场景,人物以分组的形式从事雅集活动。《春游赋诗图》中一位头戴东坡巾的持杖文士正要过桥,过桥之后,一群人围绕着桌案观看一位文士挥毫创作,画卷后段则有数字文士在园林中游赏,卷末则是童仆备茶的场景。
马远,《春游赋诗图》,局部,南宋,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
在明代,雅集图成为一种风尚而被不断复制,持画者藉此展示自己的特殊品味,与其对历史人物的怀想、对古玩的嗜好;官员则将自己的肖像植入雅集图中,亦是追求一种风雅的古典趣味与身份认同。
其他雅集
唐代的《香山九老图》并未流传下来,“香山九老”的题材到了宋代以后产生了不同的图式,包括台北故宫藏宋人《香山九老图》纨扇,传为南宋刘松年所作的《香山九老图》卷。
宋人画 《香山九老图》
唐代的《十八学士图》到了宋代也有雅集化的现象。“十八学士”为唐太宗为秦王时所网罗的文官参谋集团,登基后,命宫廷画师阎立本绘制十八学士图像,作为君王礼贤下士的政治宣传。
(传)宋徽宗,《文会图》,局部,宋代,台北故宫藏
据研究,十八学士图原本也是排列式的人物立像图卷,传为宋徽宗所绘的《文会图》则是十八学士图雅集化之后的产物。画中着重雅集聚会的场景布置,强调人物于宫廷园林中宴饮聚乐的活动。
纵观古今,历代文人雅士迭出,文人雅集之所以能够把文人凝结在一起,便是因为一种文化的力量,文人在其中所追寻的,正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