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无界 | 易无疆 | 师无涯
乍见如此“雷人”标题,不知有否吓到各位???...,没错,你没看错,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总源头,正是《易经》!
首先要向各位报告:此文并非专家学者学究派们的所谓学术报告,亦非考古学家有板有眼的所谓考古研究。因要学它几分“考古”韵味,所以行文不免显长,为便于各位省时阅读,下面就以一简单直观的行文大纲为诸君做个梳理简介,大纲了解过后,相信大家便会明了:我等所言为何?同时也会明了:以上所述乃当真果然。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请各位小伙伴们赶快搬好自己的小板凳入席坐定,且听某细细道来罢!
先来一首打油诗:
《行文大纲》
小小行文大纲,并无条条框框;
浩浩文化千年,果真举世无双!
【1】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有说5000、7000年前、有说8000、9000年前,始终未能形成定见——不过起码可追溯到伏羲之前。
【2】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伏羲:仰观俯察、始作八卦,于是成就了《易经》最为原始根本的理论及哲思体系,从而开了中华民族文明之肇始。
【3】中华文化的最早形成——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黄帝: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中华民族文化史。
【4】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与五千年中华文化几乎同步,并贯穿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整个历程,因此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5】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炎帝神农《连山易》——黄帝《归藏易》——周文王《周易》——《易经》的理念及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深蒂固及最原始的文化基因。
【6】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连山氏)——尝百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并利用茶,开五千年茶文化先河——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茶祖——据伏羲先天八卦创作《易经》——《连山易》——用于万民教化及日常生产生活指导。
【7】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归藏氏)——创作《易经》——《归藏易》——用于万民教化及日常生产生活指导。
【8】周文王——三千多年前,文王被拘羑里,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创作《周易》。
【9】茶圣陆羽——与《易经》结缘——9岁便会用《易经》占卜,为自己算卦并为自己取名陆羽——根据《易经》文化思想——创作世界第一部茶学及茶文化专著《茶经》,深深影响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
【10】古今中外——无论是中国的《茶经》、《茶录》、《大观茶论》、《茶典》、《茶史》等茶学茶文化专著、还是国外以日本为代表的《吃茶养生记》,所有跟茶及茶文化相关的思想体系或精神领域,无一不是以中国文化元素为蓝本而得以延伸演化,无一不在体现《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对立统一与天人合一思想。
【11】 由一个常识性的简单逻辑而印证出来的旷世定论!
★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总源头是《易经》!
★ 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总源头是《易经》!
★{一部伟大的《易经》囊括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更囊括了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乃至于世界所有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详细报道:
都知道中华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在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且繁荣璀璨浩瀚庞杂的大文化体系中,有一个可爱的小伙伴,几乎是伴随并贯穿着整个中国文化的生发起源与发展壮大、直至如今在全世界范围都显得无比耀眼光辉的整个历程。这个小伙伴,就是我们的茶文化。
千百年来,别看她虽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小支流,她却能凭着自己无限的融合承载力、以及无限的演化衍生力,与东南西北不同时空领域的各种不同文化形态非常友好和谐地交融和合在一起,而且已经在不同层面深深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大气磅礴且蔚为壮观的茶文化景象,令举世为之瞩目、为之感到赞叹。
一.首先跟大家聊聊: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
中国历史上,《易经》曾先后出现过三次,依次为《连山易》、《归藏易》以及《周易》。无论是已经失传的神农《连山易》与黄帝《归藏易》,还是现仅存于世已经有着近三千多年历史的《周易》,千百年来其名称不管怎么个叫法,我们都约定俗成地以《易经》统称之。
大家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如果我们硬要将中华文化的起源往回倒,除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伏羲,如果我们不作过多提及的话,倒到最后尚有史可载为凭的,大概到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差不多就该打止了。向来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这个说法,也正是自此而来。
众所周知,《易经》向来就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简单概括来说,自中华文化从伏羲与炎黄二帝开始往下,无论是正统还是民间,无论是传统所谓的伏黄老孔以及所谓三教中的儒家、道家和自印度传入中国的释家,还是所谓九流中的纵横家、杂家、法家、农家、阴阳家......,乃至于中国历史上曾百花齐放各争其鸣、形形色色各派林立的诸子百家,只要大家能看到的能想到的,其学术学说思想体系都是以《易经》为根本依归、都是或直接或间接从《易经》中吸取论据养分、并最终由此而得以形成与建立的,所有的中华文化都脱离不了《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的象数理占之体系范畴,因此才说《易经》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总源头。这种观点无论是在正统专业学术领域,还是非正统民间野史,都已经成为一个举世之公论与定论。
尽管如此,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朋友会心有所疑,在他们看来,《易经》只是用来搞封建迷信算卦占卜的,甚至带有相当神秘与迷信的色彩,对此我想说的是,那恰恰只是因为他们对《易经》给予了片面且神秘迷信色彩的粗浅认知与定位罢了,却忽略了其大道至简、习常平易、朴实本真、百姓日用而不知等真正大有价值的这些面。当然,因限于篇幅,这个话题我们不便展开细谈,以后若有机会再与大家详作延伸探讨。
二.中国的茶文化真有五千年吗?
众所周知,茶年之后,茶才被人类发现。按各种史料记载及传说,茶最早被人类发现并认知应用的,乃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
其实在中唐以前被广泛用到的是“荼”字,而不太能看到“茶”这个字眼。无论是《诗经》中多达七个场次提到的“荼”、还是《尔雅.释木》中提及的“苦荼”、还是《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论述,虽然很多人普遍认为以上各处所言之“荼”,就是大家所说的的“茶”,荼茶两字实为一体,但还是有人对此提出不同观点,对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作过多考据。不管它们之间到底有如何渊源,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特定的情境里,“荼”是完全可以表示“茶”的确切含义的,这就够了。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始终无法否认也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而以它的作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等论述,就足见陆羽所持的坚定立场,不仅直接开宗明义将“荼”字去掉一笔,自此开“茶”字为用的风潮,更是铁口直断言辞凿凿地将神农氏尊为“茶祖”。
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所谓茶文化的历史着实难以考据并形成共识,但如果从广义上来讲的话,我们所讲的茶文化可以说自神农尝百草发现并应用茶以来,茶文化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且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丰富起来了。
由此可见,茶及茶文化的整个发展历时已经足足五千余载,因此我们自然敢理直气壮并自豪地说: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有五千 年悠久深厚的历史了...。
三.《易经》与茶及茶文化的紧密关联
(一)茶祖神农氏与《易经》的不解之缘
据传炎帝共传承了九代,合530年,第一代炎帝称神农氏,往后依次是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氂(mao)、帝哀、帝克、榆罔。炎帝神农氏曾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创作形成过一部易经,因神农氏又称连山氏,因此这部易经被名为《连山易》。
巧的是,神农氏同时也是尝百草、发现并对茶加以应用的第一人。神农氏因《连山易》的知识与易经的卦象原理,在农业领域多有应用,比如根据益卦卦象发明制作原始的农业工具耒耜;根据离卦卦象编草制作成打猎捕鱼的罗网;根据噬嗑卦象聚集大家形成集市、彼此互通有无交易而退各取所需......,因此对于善于发现并利用茶的药用价值以及创作应用《连山易》的神农氏,《易经》与茶竟然在神农氏身上同时得以体现,其联系之紧密缘分之深厚,不言而喻,我们也大可以脑洞大开去加以想象......。
(二).茶圣陆羽与《易经》的不解之缘
首先要说的是,陆羽的名字、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与《易经》就有着莫大的渊源。据《天门县志》、《上饶县志》、《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以及后来陆羽29岁时的自传《陆文学自传》等各种文献典籍记载与民间传说,陆羽3岁左右时因长相丑陋且口吃结巴,被亲生父母抛弃成为弃儿,所幸的是被路过的今湖北天门龙盖寺高僧住持智积禅师收养,因其天资聪颖,甚得禅师喜欢,并有意培养为自己的衣钵传人,而陆羽自小不愿学佛也不愿意皈依佛门,却对儒家文化很感兴趣,为此后面与师父甚至还起了很大冲突,于是十二岁时不得不离开寺庙进了戏班子演丑角戏等等,这是后话。
《唐国史补》卷中《陆羽得姓氏》、《新唐书》及《唐才子传》等史料均记载说等到陆羽长大(有说9岁,从他小就开始喜欢并学习儒家文化,加之也有可能高僧师父智积禅师对他在诸如《易经》玄学方面有所点拨,尤其是他后面在《茶经》中熟练用到《易经》文化、以及根据其自传记载陆羽还写过与《易经》有莫大关联的《占梦》一书,可知他一直比较喜欢学习研究 《易经》,因此我们推测和想象他9岁便懂得用《易经》占个卜并不是什么难事,是完全有可能的)后,他自己给自己占了一卦,得水山蹇卦之风山渐卦,上六爻为动爻,因此他根据《易经》渐卦上六爻的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给自己取名陆羽,字鸿渐。当然了从陆羽自己给自己的占卦断卦情况来看,蹇卦和渐卦的含义确实也跟他自己一生的经历比较符合,颇具传奇色彩。
(三).《茶经》与《易经》的不解之缘
其次要说的是《茶经》与《易经》也有着非常好玩的密切联系,举个例子好了,如果大家仔细看过《茶经》,一定不会对《茶经.四之器》这个部分的内容感到陌生:“风炉,以铜铁铸之...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后面还有:“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等等内容,这些可都是《易经》里面原原本本的八卦及五行知识啊,而作为茶圣的陆羽,竟能将《易经》在他的《茶经》中运用的如此贴切,让人不得不为他的茶学及《易经》文化造诣感到佩服。
以上只是略举几个例子稍加说明而已,整部《茶经》,从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制造、到茶具茶器的制作选用、到煮茶之法及品饮之道...,其所讲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在《易经》的含括之内,其它茶学或茶文化方面的延伸应用,就更不用提了。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不止是《茶经》,整个与茶相关的茶学茶文化,无一不是《易经》阴阳与五行平衡、简易返璞、素然归真等哲理思想的体现,我想这就是《易经》与中国茶文化形影相随并深刻影响茶文化最直接最活生生的铁证吧。
四.结论:
《易经》不仅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更是五千年中国茶文化的总源头!至于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种种关联与景象,一时半会难讲不完,惟愿往后能随时向众先进请益、并不断挖掘不时与大家分享,以期与诸君共奋进。
-END-
原创(茶易师):原创不易,感谢大家分享、点赞。如果您也对国学、茶、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欢迎关注交流,大家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