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深入,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正在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商务部对外出资与经济协作司商务参赞刘民强曾表示,建造境外经贸协作区是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方式之一。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全国工商联联络部部长马君表示,目前中国已建立了11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我国境外经贸园发展现状
按照中国商务部给出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业务定义,合作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的中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由于境外经贸园区发展动因不同,园区的建设模式也存在不同,综合各国建设的各类跨国合作园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园区建设模式,如下图所示。
中国的境外经贸园主要是在政府的引领下,采取投资国企业主导模式进行合作开发的。中国企业在1998年后就开始在海外开展产业园区的探索和建设,2006年,商务部推出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工程,建设原则是“政府引导、企业决策、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因此,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采取依靠主导企业投资、吸引中国企业入驻、政府支持推动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由于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是先期“走出去”的企业所建设的供本企业使用的生产和贸易园区,所以主导企业在合作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与东道国政府谈判、获取优惠政策、签订合作协议、筹集资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导企业通过自建、与中国企业共同投资或与东道国企业合作等方式,按照中国国内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和管理经验,在东道国开辟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当地情况将园区定位为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园区或自由贸易区等形式,主导企业既经营实业,又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
据商务部计算,至2018年9月,我国的113个境外经贸协作区项目涵盖了46个国家。园区累计出资达366亿美元,总产值超越10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的税费超越30亿美元,发明工作岗位近30万个。最新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12%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获得了可观的利润,33%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大多运营不到10年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尚未盈利。
来源|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促办公室
2016年12月,商务部公布了20家通过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名录。
国际境外经贸园区代表案例分析
境外园区产业类型及建设模式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贸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产业类型往往要求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这里选取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综合性产业四种产业类型的代表园区进行分析。
(1)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
合作领域:农业
产业定位:该合作区按照“一区多园、合作开发、全产业链构建”模式开发建设,规划面积4.21km²,包括五大园区。合作区将通过规模化开发油棕资源,建设成为以油棕种植开发、精深加工、收购、仓储物流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园区,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构建庞大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搭建完善的农业开发公共服务平台。
主导企业: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模式:该合作区主要采用“合作种植、全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配套、特色管理”的综合运营模式。一是合作种植,即加强与棕桐相关的国际组织联系,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环保型棕桐种植园,同时提供贷款及技术支持与当地村民开展“土地+贷款+技术”合作种植。二是全产业链构建,即着力构建集油棕种植开发、提炼加工、品牌油包装、衍生品生产、收购、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即由主导企业开发建设合作区内供排水、供电、道路运输、绿化、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四是特色管理,即采用“团长+政委+参谋长”特色管理模式——由当地资深经理人担任“团长”负责种植园的经营运作,中方管理人员担任“政委”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当地华裔员工担任“参谋长”辅助决策与沟通。
(2)中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
合作领域:加工业
产业定位:该合作区占地面积228万㎡,设有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服务区,计划引进60家中国企业,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投资7亿元。合作区重点发展轻工、机电(家电、电子)、木业等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中国具有优势的鞋类、纺织服装、家居、家电、木业、建材、皮革等产品。
主导企业: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运营模式:该合作区运营主要采用“跨境连锁加工”和“就地生产销售”两种方式。“跨境连锁加工方式”采取两种运作模式:一是“俄中外”模式,即合作区俄原料粗加工→低关税出口中国→在东宁县加工成品→销售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二是“中俄”模式,即中国半成品→低关税出口俄罗斯→合作区组装成品→销售俄及第三国。“就地生产销售方式”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将中国运来的鞋类、纺织服装等半成品在合作区进行组装加工,再将成品销往俄罗斯远东及莫斯科等地市场;二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森林等资源进行加工后,把生产的家具、建材等产品在俄罗斯就地销售。
(3)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
合作领域:服务业
产业定位:该合作园区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包括布达佩斯中国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切佩尔港物流园、德国不莱梅港物流园。合作园区集商品展示、运输、仓储、集散、配送、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建设覆盖欧洲和中国主要城市的快捷、便利、畅通的配送网络体系,打造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国际化商贸物流园区。
主导企业:山东帝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帝豪公司)。
运营模式:该合作园区按照“一区多园、两地展销、双向代理、内外联动”的模式运作。山东帝豪公司通过整合临沂等国内商城和匈牙利中国商城的市场资源,把商品展示作为运营模式的传导驱动环节,把分拨作为运营模式的物流网络环节,把商贸服务作为运营模式的运转保障环节。一方面,努力把匈牙利、德国建设成为欧洲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另一方面,在国内同步建设欧洲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和临沂国际仓储物流园,促进国际国内商贸物流的互联互通,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
(4)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
合作领域:综合性产业
产业定位:该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为拉各斯都市卫星城、充满活力的商贸城、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和环境优美的宜居城,本质上是一个产城融合区。自贸区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通信产品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交通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为主的产品装配业,以商贸石油仓储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旅游、宾馆酒店、商业等为主的城市服务业与房地产业。
运营模式:截至2017年4月,该自贸区已116家注册企业,计划投资额达14.1亿美元。其中,50家企业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并投产运营,实际完成投资1.68亿美元,累计实现总产值超过1.1亿美元。自贸区已吸引食品加工、家具生产、汽车配件等多种类型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及就业民生改善,为拉各斯州乃至尼日利亚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