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盖洛普民意测试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情绪状况报告》。(自2006年以来,他们每年都会发布关于情绪的调查报告。)
根据对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5余万名成年人的采访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们悲伤、愤怒、恐惧的情绪程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世界各地的我们,正变得越来越悲伤。
当越长大越了解“人间疾苦”,看着街头巷尾无论是笑着还是面无表情的人们,你知道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各自的悲伤。
可每当有人遇事伤感,身边的人总会劝慰他,要看开、要尽快开心起来,仿佛悲伤是一粘上就要甩开的瘟疫,只会把人导向抑郁。
但那些从不把悲伤写在脸上的所谓“大人”呢,他们真的能和自己的“悲伤”相安无事吗?
不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悲伤。
「
悲伤
Sadness
」
【定义】
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包含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和孤立等情绪体验。
【典型特征】
无计可施,无话可说
压抑悲伤只会更加悲伤
帮助自我修复,悲伤也是一股力量
当女儿用悲伤的情绪表达对过世母亲的缅怀——
父亲说,“你这样不行,要想办法快点从悲伤中走出来”;
叔叔说,“忘了这件事,好好工作学习、保重身体才是对母亲最好的缅怀”;
……
你是否被别人要求/建议不要悲伤,乐观起来?
你是否讨厌过自己沉浸悲伤状态,在别人看来不够“正能量”,想要尽快摆脱?
当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无计可施,无法挽回,我们只能用悲伤逆来顺受。心情沉重,面部下垂,疲惫感席卷全身,反应迟钝,步伐缓慢……除非抱怨和流泪能让人觉得好受些,我们无话可说。
但这种外在的笨拙沉重,也让人更加冷静、果断与坚定。
而且作为一种厌倦、容忍、沉默、冷淡交织的情绪,悲伤,与抑郁症有明显区别,它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感受这种情绪的过程中,我们自我修复,自我调整,更加理性地面对失去或失败。它为休整中的我们提供庇护,积聚力量。
压抑正常的悲伤反而会使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练习熟悉别人的悲伤,则可以更好地宽容自己的忧郁情绪,这也被纳入为一项训练恢复力的情感课程。
心理治疗师苏西·奥巴赫(Susie Orbach)说,“我们对于逆境的反应使我们生而为人,我们体味人生百味,在疼痛与哀伤中成长是成熟的必经课程。”
“行走的力量”有心同行者蔡康永说,“遇到让人悲伤的事,该悲伤多久,就悲伤多久。”
失去母亲的女儿对不允许她悲伤的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是让心不断地经历破碎与愈合,正是这些裂缝折射出了爱与光芒,让我的生命丰盛完整。这是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上文中女儿缅怀母亲的例子,其实是来自行走君身边的事。点这里可以阅读完整故事→它并不只是一块写着“悲伤”的木板。
今天,行走君想问问大家,“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悲伤”,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如果把范围放到你自己身上,对比你近几年来每一年的悲伤情绪程度,有什么变化吗?你对待悲伤的态度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