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母亲的儿子,不止吴谢宇一个

消失三年的吴谢宇终于落网了。

从2016年开始,这场「北大学子弑母案」几乎都要成为一个都市传说,甚至还有网友专门写帖子分析吴谢宇的动机和去向。

null

关于吴谢宇的细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一个从小到大零差评的学霸,最终成为弑母的高智商凶手,个中曲折究竟如何,都要交给之后的法庭来判断。

但关于「弑母」这个话题,能聊的东西却有很多。

神话原型中的弑母

父权、王权在文学的创作中,常常被赋予重大的意义。经典的戏剧叙事体系中,便有杀死父亲/皇帝,儿子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这样一个模式,典型案例如《俄狄浦斯王》《星球大战》《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都是如此。

null

《星球大战》

而对于弑母叙事,其实你们更不陌生了。从文学的层面上去溯源,这种故事甚至比弑君故事更为常见,你们小时候肯定都读过。

就是那些童话故事中,几乎每一个公主都有个需要杀死的邪恶继母。

null

《白雪公主》

历史也发生过真实的案件,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一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罗马帝国皇帝王座,但是因为对他多方控制,最终被尼禄所杀。

在中国历史中,卫后庄公蒯聩也做过类似的弑母暗杀行为。

追溯到神话的时代,埃斯库罗斯所创作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中弑母便便更为人熟知。故事第一部讲述了母亲的罪恶,第二部则是俄瑞斯忒斯弑母,第三部是雅典娜宣告俄瑞斯特斯无罪。

null

俄瑞斯忒斯杀死母亲和母亲的情人

有意思的是,负责审判的雅典娜是一个没有母亲的神明,直接从宙斯的大脑中诞生。虽然雅典娜是一个女性,但她却诞生于男性的思维之中,代表了客观的真理和至高智慧,实际上是一个父权思维的执行者。「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主要反映的便是父权制胜利对抗了母权制,并且父权社会带来了文明,驱走了野蛮。

你看,从神话原型的时期,母亲、母权就是一种父权的对立面,处在一种被驱逐/被弑的状态之下。

杀死「阻碍父权」的母亲

顺着这种父权和母权的对抗看下去,我们就能从历史、神话到童话的叙事演变中,总结出第一类弑母原因。

那就是当母亲/母权成为父权/王权,或是父权/王权的继承人的阻碍时,就必须杀死母亲。我们也能在很多的电影叙事中看到这样的弑母情结,但通常都带有一定现代意味的转换。

比如母亲作为母体的承载者,希望子女继承社会主流婚恋、生育观念,从而招来子女的反抗。由真实案件改编的《欲孽迷宫》就是这样的弑母,社交名媛芭芭拉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托尼身上,她渴望控制儿子的一切。发现儿子是同性恋后,她积极地用各种方式掰直他,甚至不惜自己与他发生关系,希望通过性行为扭转儿子的性取向,最终激发了托尼的杀意。

null

《欲孽迷宫》

《欲孽迷宫》中这种看似狗血至极的乱伦情节,其实极具神话叙事的风范。

王后式的神明掌管生育,往往也很善妒,为了控制男性而作出各种令人咋舌的举动,正如朱利安·摩尔饰演的这个母亲。而弑母的行为,则是即将成长的少年对这种控制的终极反抗。

null

《欲孽迷宫》

在泽维尔·多兰执导的长片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中,他并非真正的进行了弑母行为,而是在精神层面杀死了象征母权的王后式神明。我们姑且假设这个王后式神明就是宙斯的妻子赫拉。

《我杀了我妈妈》的母亲是一个赫拉意志女性,她以独当一面的母权抚养儿子,同时她也需要面对儿子的性取向问题,与传统生育观念的对抗。最终,儿子在精神层面杀死了母亲体内的赫拉意志,两人达成和解。

null

《我杀了我妈妈》

杀死「宗教认同」的母亲

在宗教观念的推动下,上面这种「阻碍父权」的母亲形象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坎伯雷故事集》中就出现了大量了另外两种母亲形象。

与前者这种宗教批判的、阻碍父权的不合适的母亲形象相对,我们可以称之为宗教认同的、合适的母亲,她们又可以分为两类:「母性殉道者」式母亲和「晕厥的圣母玛利亚」式母亲。

null

她们带有母性异化的表现,但也传递了一种情感上的信仰虔诚,是一种神圣母性的表现。在叙事的流变中的这类母亲,最终也在人性召唤下,或是对人性的极端压迫情况中,变成了被弑对象。

被杀死的母性殉道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僵尸肖恩》中的母亲,她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太太,饰演她的佩内洛普·威尔顿简直是好妈妈角色代言人。很不幸在这样一个僵尸电影里,她被咬了,并且马上会变成僵尸。她主动要求儿子枪杀她,来保障其他活人的安全。

null

《僵尸肖恩》

但是在故事结尾我们发现活人是可以与僵尸和平相处的,肖恩的好朋友最终也变成了僵尸,还把他拴在了院子里,并且没事找他聊聊天。那么,既然杀死僵尸不是唯一的解决路径,为什么还需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呢?这一行为完全是在为主角加冕光环,为叙事制造煽情点,同时创造母性殉道者的道德高度。

「晕厥的圣母玛利亚」式的弑母,可以用前几年很火的《记忆大师》为代表,段奕宏的角色在幼年时,希望饱受家暴的母亲获得真正的解脱,从而选择杀死她。这个母亲是在眩晕的状态下被杀死的,实际上是被喂了安眠药,这就是一种「晕厥的圣母玛利亚」母亲形象的变体,她无力挣脱苦难,只能在母性悲恸和孤单感中晕厥,借由父权继承人之手获得解脱/死亡。

null

杀死「无法占有」的母亲

最后一大类弑母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心理学中的弑母情结,这种心理可以被总结为对母亲最终极的占有。

这是一种闭环式的解决方案,如果将人生所经受的一切苦难或一切幸福归结于母亲,那么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弑母动机,或说将杀死母亲视作一种人生的终极任务,因为她是造就自己生命的人,杀死她会是一种解答生命、永久占有她的方式。

麦考利·卡尔金主演的《危险小天使》便是这样的故事,我看很多人说因为被无良盗版DVD商贩欺骗,给这个电影贴上了「小鬼当家」系列的标签,从而造就了自己的童年阴影。

null

《危险小天使》

故事中的儿子试图杀死家中的两个女性角色——自己的妹妹和母亲,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情节讲述他的动机。我们姑且可以推测,是因为妹妹的出生和堂兄弟的出现,打破了他在家中与父母关系的平衡,他渴望解决这种失衡状态,从而开始行动。

最最有名的因为「占有」而杀死母亲,当然要算希区柯克的《惊魂记》了。因为母亲是自己的造物主,所以造物要完全、纯粹的拥有造物主,如果她被他人占有便成了不洁之物,要被毁灭。所以诺曼为了占有母亲,杀死了她,也杀死了她的情人,甚至自己在心理上变成了母亲,以这种方式完全地拥有母亲。

null

《惊魂记》

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极端情况,使得一个人会「杀掉母亲」。这是我们从道德和伦理上的角度产生的预判。

但当我们进入到具体的事件中去的时候,却又会发现,每一件罪恶的背后都有它的缘由,这是我们从人性的角度上,去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在我们所能知道的有限的消息里,杀掉母亲的吴谢宇在朋友的口中是个完美的人,他的高中老师评价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在友人的认知中和母亲关系也很好,甚至每晚通电话。但这些都难以让我们推测出吴谢宇犯罪的动机,真正的真相,还要等吴谢宇自己亲口来解答。或许,他的理由,和我们上面说到的每一个案例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试着分析这些儿子杀死母亲的原因,并不是要为他们的的罪行开脱,而是尝试着去理解人性和世界的复杂。杀戮永远只呈现为简单的结果,而它背后的复杂原因,才是我们了解甚少的人性黑洞。

就像那张黑洞的照片一样,我们花了很大的努力,才仅仅知道它表面的样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