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刻入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

树木传奇·美丽中国 ⑯ 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推荐词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子

树木传奇·美丽中国 ⑯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推荐词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子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竹子是刻入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最深刻的植物。竹子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中产生了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华民族物质文明进化息息相关,中国是“竹子文明的国度”,是当之无愧的“竹子古国”“竹子大国”和“竹子强国”。

安吉高家堂村毛竹林。毛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因其优良的材质和广泛用途而成为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经营历史最悠久、开发利用最深入的竹种。 陈胜伟供图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子是刻入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赞美,王子猷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叹。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子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竹子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中产生了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华民族物质文明进化息息相关。

竹子古国

竹林景观

凤凰非竹不食、湘妃洒泪成斑、长房乘杖成龙、释迦竹园传教等,竹子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已经是一种神秘的植物。著名竹类学家薛纪如教授描述竹子:“茎作鞭兮横地生,枝成秆兮独指天;叶变箨兮抱青笋,花难遇兮自成仙”。

1954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辩认出“竹”字符号。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这是我国古代对竹子利用的确切记载,说明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竹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

竹子开花周期较长,结实采收竹米更为稀有,在神话传说中成为凤凰的食物。图为巨龙竹花序和种子。

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竹子形态上的认识开始,进而进行加工,制成用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云南西南部特产的珍稀竹种巨龙竹,是世界上形体最为高大的竹子,其秆径可达30厘米,秆高可达30米以上,堪称“竹中之王,世界之最”。

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竹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毛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早在9世纪我国就开始用竹造纸,约比欧洲早千年。实际上在竹纸出现以前,制纸工具也离不开竹子。可见,竹子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竹子大国

竹类起源于热带,但从热带至温带都有分布。世界上除欧洲无天然竹种外,其余各大洲均有自然分布,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非洲竹区3大区域,约有70-80属1000余种。20世纪30年代起,我国学者对竹类进行现代分类研究,现已报道的竹种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均占世界的1/2。我国竹林面积在1亿亩以上,约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1/3;每年竹材砍伐量约1000万吨,相当于3600多万立方米木材。我国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竹子大国”。

毛竹林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竹子中,有许多开发价值极高的经济竹种或世界性珍稀竹种。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毛竹主产区,现有毛竹林443万公顷,占全国竹林面积的74%。毛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因优良的材质和广泛用途而成为我国经营历史最悠久、开发利用最深入的竹种。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丛生竹类和高山竹类的集中分布区,特别是云南省分布竹种达29属220种以上,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被称为“世界竹类的故乡”。滇西南特产的巨龙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其直径可达30厘米,秆高30米以上,堪称“竹中之王、世界之最”。

珍稀竹种香糯竹,其幼秆在傣族地区用于烧制竹筒饭,是少数民族对竹子的特殊利用方式,具有特殊生态文化内涵。

竹子地下根茎系统发达,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水土保持能力极强,对于国土生态安全的维护起着巨大作用。竹子是野象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特别是大熊猫的主食。

中国特有竹种筇竹是著名笋用竹和工艺用竹,分布于川滇黔交界地区,远在西汉就已远销至南亚各地。据《汉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南亚地区)见筇竹、蜀布,并经“南方丝绸之路”来自中国。现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竹子强国

竹子用途极其广泛,它是生产和生活伴侣、食用和保健佳品、建筑和造纸良材、编织和工艺原料、生态和观赏植物,在我国人民生产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用途,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渔猎蚕桑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域。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祖辈流传着种竹用竹的习惯,铺竹席、戴竹笠、烧竹材,食竹笋、住竹楼、用竹筷,架桥以竹代木、过河砍竹作筏、防洪用竹制笼、狩猎以竹制箭、钓鱼以竹做竿,生活中的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竹林深处是我家,竹门竹墙竹篱笆;竹筒竹碗盛竹酒,远方客人迎进家”是对竹乡生活的真实写照。

傣家常用的竹编饭盒,大小不一,小巧玲珑,具有较好的透气性,用于盛装大米饭不会出现发酵变馊。

竹楼是云南珍贵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人们常被西双版纳傣乡的旖旎风光所吸引陶醉,为德宏景颇山寨的万种风情而赞叹不已。然而傣乡佤寨若不是翠竹环抱将黯然失色。

竹子是天然可再生的绿色资源,现代科技发展不断开拓竹子的利用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教授率先提出了“以竹代木”和“以竹胜木”为核心的竹材工业化利用理念,发明了竹材胶合板生产技术,开创了竹材工业化利用的先河。随后,各地开发出了竹质地板、竹家具板及各种工程结构用竹材人造板,生产规模快速壮大,加工技术走向成熟。

北京世园会竹藤馆是一座用圆竹竹材建造的35米跨度拱形竹建筑

进入21世纪后,科学家们又成功开发竹缠绕压力管,最大限度发挥竹子拉伸强度高和柔韧性好的材性特点,在水利输送、农业灌溉和城镇管网中已得到实际应用。我国竹产品已形成100多个系列近万种产品,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造纸、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等10多个领域。2016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达2109亿元,出口额占全球的6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

中国人喜食竹笋,有“无笋不成席”的说法。图为云南特产优质笋用竹种甜龙竹,其鲜笋笋体肥壮,鲜甜脆嫩,品质优良,是世界笋中佳品。

竹子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在战略层面上积极推进的重要林业产业领域,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竹产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竹类研究成果、竹林培育和笋材产品开发方面,都堪称“中国制造”的典范,引领着世界竹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世界上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大陆的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INBAR)全球影响力日益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深度影响中国的竹子,必将越来越深刻影响世界。

竹子情结

竹子既是重要的资源植物,又是特殊的文化植物。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子和松、梅并誉“岁寒三友”,和梅、兰、菊一起有“四君子”之称。文人雅士和布衣贫民都喜爱竹子,因为她高风亮节,翠色经冬不掉,性如翩翩君子。散生竹漫山遍野而根茎相连,丛生竹紧密合抱而不离不弃。竹子年年发笋、岁岁抽秆、生生不息,被赋予神秘和超自然的精神力量,成为早期人类崇拜对象,寄托着祈求子孙繁衍、人畜兴旺的愿望。竹子密集丛生、枝干相扶、母子不离,昭示了一种现代团队精神。竹子坚韧不拔、斩而复生、延绵不绝,也正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竹子最是虚心留劲节

竹之本则近人,竹之情则成文,竹之韵则喜乐,竹之气则高洁。竹子无牡丹的富丽、无松柏的伟岸、无桃李的妖艳,但它具有助人为乐的品格、扶老携幼的情怀。竹子可作老人前行的拐杖,竹筐可作婴儿成长的摇篮;竹竿可作船夫逆水行舟的撑篙,斗笠可作行者遮风挡雨的工具。诗人赞美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确,它“傲骨迎风舞,虚怀抱竹坚”“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由于竹子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和审美价值,所以也是中国人庭院观赏的传统元素,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特别对象。竹子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成为中国人文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历代吟咏植物的诗词书画海洋中,咏竹作品的数量和艺术水平都高居首位。著名竹类学家周芳纯教授曾花费10多年心血整理收录了中国历代咏竹诗词赋谱及画竹作品14000多件。江泽慧教授曾经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哪一种植物像竹子一样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如此深刻和持久的影响。竹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独具魅力的‘竹子情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格思想、宗教理念和审美情愫。”

意境竹乡

我们可以用一首诗对竹子的精神文化和审美价值做一个基本总结:

四时常青笑岁寒,百年披翠话荫凉;

高风亮节凌云志,虚怀若谷饱涵养;

扶老携幼胸怀广,遮风挡雨情意长;

爆竹呈瑞诵吉祥,凤尾罗拜报平安!

作者:辉朝茂

树木档案:

竹子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0-80属1000余种。中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有37属500余种。竹子用途极其广泛,它是生产和生活伴侣、食用和保健佳品、建筑和造纸良材、编织和工艺原料、生态和观赏植物。当代中国竹产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竹类研究成果、竹林培育技术和笋材产品开发方面,都堪称“中国制造”的典范,引领着世界竹产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

辉朝茂 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竹类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本着“学非报国枉为儒,竹不富民羞成业”的宗旨,在竹类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领域作出了积极努力。先后有1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中国绿色时报》2019年4月30日

树木传奇向您约稿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从3月12日植树节开始,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联合启动“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向树致敬,感恩那些赐福中国的树木。

每一种树木,都是一本活的史书、一部美的传奇。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风情、社会经济、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进、国家发展中,树木的影响总是无处不在。

“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通过专家、媒体与公众互动,从生态、经济、社会、历史、审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种或一类树木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向公众传播树木知识,弘扬森林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特开辟《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大型专题栏目,全年面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科普作者和热心公众特约征稿,并将适时推出“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众排行榜网络投票活动,结集出版面向公众的树木科学与森林文化读本。

同时,为用影像记录树木之美,传播树木科学与森林文化,揭示树木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从3月21日国际森林日起,推出“树木传奇·美丽中国”全国摄影大赛,作为“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系列活动之一,现面向全国广大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有奖征集优秀摄影作品。

现邀请摄影爱好者和树木爱好者们用镜头发现四季树木的自然形态之美,用影像记录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与传奇杰作。无论专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人人都可报名参赛,只要你所聚焦的树木有颜值担当,深受国民喜爱,所拍摄的图片角度特别,精美抢眼。相机、手机、航拍器摄影作品均可。

了解“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系列活动,可关注“生态话题”微信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也可致电编辑部咨询,电话:010-84238477、84238571。

树木传奇专题栏目投稿邮箱:smcqmlzg@126.com

树木传奇摄影大赛投稿邮箱:smcqsyds@126.com

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点击标题 别有洞天↓

(1)银杏,穿越时间的永恒

(2)黄帝手植柏:民族根华夏魂

(3)国之瑰宝 降香黄檀

(4)白桦,穿越冰川期的白衣少年

(5)金叶榆,中国的“金枝玉叶”

(6)中国鸽子树,绿色的和平使者

(7)毛白杨,质朴伟岸的生命

(8)香樟树,东方佳木寄乡愁

(9)竹子,民族文化的代表元素

(10)南国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11)梧桐树:会表情达意的

(12)松树:傲骨挺立天地间

(13)长白松:谜一样的神奇存在

(14)胡杨,大自然塑造的英雄树

(15)华北落叶松,忠诚的高山卫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