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楼兰、斩楼兰、刺楼兰,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诗人们无法释怀!
熟读诗书的朋友会发现: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张九龄的“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还有高适的“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岑参的“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等等类似的诗句。让人不禁费解,楼兰一个区区西域小国,何以让大唐帝国的才子佳人无法释怀?这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让我们从汉朝说起。
一、大汉王朝经营西域
公元前5世纪,西域地区经济逐渐繁荣,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理优势,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得到极大发展。楼兰,是我国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而楼兰是汉地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因此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一时间楼兰国内商客云集,贸易不断,十分繁荣。因楼兰地理位置重要,一时间成为汉朝与匈奴竞争的角斗场。
二、楼兰古国摇摆不定
在公元前3世纪,楼兰人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算得上是千年古国,虽然人口仅有14000余人,士兵不足3000人,但战力强悍,在西域诸国也算是强国,于是成为汉朝和匈奴人争相拉拢的对象,汉朝曾将西域长史府设立于楼兰,并和楼兰通婚。
楼兰一直游走于匈奴和汉朝之间,只能在两国的夹缝中求生存,臣服于两个国家,汉朝强就跟汉朝混,匈奴强就跟匈奴跑,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汉书》记载:“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意思是:楼兰和汉朝交好的同时又充当匈奴人的耳目,帮助匈奴击杀汉使,也经常抢劫丝路上的汉朝商队。
三、汉朝决心收复楼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不满楼兰的首鼠两端,便派数万精兵破了楼兰城,把楼兰王带回当面斥责。楼兰王说:“不两属,无以自安。”道尽小国生存艰难和委屈,汉武帝觉得还算有理,便放了回去。听说楼兰降汉,匈奴又派大军问责,楼兰王无奈,只能分遣质子,向两面称臣。
公元前92年,楼兰王病逝,因汉朝楼兰质子犯法已被执行宫刑,匈奴便抓住机会送本国楼兰质子回国成王。此后,楼兰新王拒绝向汉朝称臣的要求,彻底投入匈奴怀抱,还截断了汉朝与西域国家的商业通道。
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行刺楼兰王。傅介子设计成功杀掉楼兰王后,宣告:“楼兰王辜负汉朝信任,今天子派我杀他,现立在汉王子尉屠耆为新王,汉朝大军将至,胆敢作乱者,就地正法!”傅介子砍下楼兰王的头,送回长安,悬挂于北阙之下。随后,汉朝重立楼兰王,国名也改了,叫鄯善,自此楼兰彻底被汉朝所控制。
“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正是这样一段汉朝往事。
唐朝国力强盛,文人墨客更崇尚秦汉时期文治武功,便把楼兰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代名词,而“楼兰”于情于景于韵律都正中下怀,遂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君不见:“不破鄯善(Shànshàn)(大宛)终不还!”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发表不同意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