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 业 头 条
鞋业是温岭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生产量和出口量在全国县市区排名第一。然而长期以来,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成为掣肘当地鞋业发展的“紧箍咒”。从2017年年底开始,温岭启动鞋业整治提升三年计划,“破”低散格局,“立”产业规范,整治出了鞋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效益,让传统支柱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在位于横牧路沿线的横峰街道第二鞋业集聚区,周边西洋、祝家洋、祝洋、东塘等村的50多家制鞋企业已被引导进入园区规范生产。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善、发展空间的扩大,不少企业信心倍增,谋划着要提档升级。
告别小作坊,规范生产产量倍增
今典鞋业是一家生产运动鞋的企业,一年前,这家鞋企办在横峰街道横石路的民房里,受场地制约,企业生产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去年,温岭全面推进鞋业改造升级大整治行动,将鞋业集聚的横峰街道作为突破口,实施沿线15个村鞋企的整村搬迁,今典鞋业由此也搬进入了园区。不曾想这一次搬迁给今典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目前正筹划着要“小升规”。
温岭市今典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表示,在未搬迁之前,公司一直是以小作坊形式生产,日产量在1000到2000双之间。“现在入驻鞋业集聚区之后,我们规模厂房扩大了,产量也增高了,现在增长到日产4000-6000双左右。”刘峰介绍到。
据介绍,进入园区以后,今典鞋业全新上线了机器设备,公司也从原来的追求产量到现在产量与品质并行,最终把温岭的鞋业的品牌打响打亮。
小型精益生产成新生产模式
不仅是作坊式小企业,在这次整治提升行动中,不少龙头鞋企也借起了东风,寻求蝶变。西西龙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鞋企,在全国各地都设有门店。但长期以来,企业经营依靠薄利多销来维持,难以做大做细强。
进入园区后,企业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着手实施优化升级,目前正在试水小型精益生产线,这将给企业带来年均30%-40%的产值增量。与此同时,企业确立了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地位。
台州西西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仙景表示:“我们现在发现小型精益线还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譬如说,我们一条标准线工人是55人到58人,生产的产能是2500双到3000双左右,现在一条精益线就20个人一天能生产1700到1800的产能,基本上就翻上一番。”
无证经营坚决关停,发展良好引导入园。截止今年一月份,温岭共取缔无照鞋企5400多家,关停隐蔽生产鞋企1300多家,拆除违建面积126万多平米。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辉兵表示,提升鞋业整治是温岭长时间的战斗,政府也将从三方面继续推动温岭鞋业产业的发展。一是提升全产业链,在生产的过程当中,突出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二是强调价值链,将构造三个平台,产品的研发平台,产品的检测平台以及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平台;三是加强鞋业保障力,加强小微园区的一些建设,加强企业家培训和技工队伍的培训。
作为全省振兴实体经济试点县市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县市,下一步,温岭将深化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鞋业减量提质增效,重塑温岭鞋业新形象,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文丨台州新闻
图丨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