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优秀才能进投行?

现代人大多从事过好几份工作,不过,如果你正在寻求转行,如何在简历中有效地组织过往的从业经历就必须分外慎重,因为东拼西凑的无关工作很难把你推销给未来的雇主。秘诀在于掌握取舍的艺术。

亲爱的安妮:我已经三十出头,从事过四份管理工作,你也许会把我做的这些工作称为“协调者”。这些工作彼此千差万别,涉及不同的行业——包括电子商务、公关和活动策划——但是我在每个行业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把三家小企业和一家大公司从崩溃的边缘挽救回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幸运的是,我在目前生活的城市建立了良好声誉,雇主纷纷找上门来,为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然而,我却考虑搬到美国另一边的某个城市,我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由于我的工作经验丰富多样,我很难向公司解释清楚我能做些什么。你能否给我点建议,如何打造一份条理清晰的简历?——做过三个行当的杰克

亲爱的杰克: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和你有相似的经历。经济衰退让很多员工丢掉了他们原来的工作,在毫不相干的领域担任了新的职位。只有找到工作,他们才能付账单,这让拥有各种各样工作经验的人很难整理出一份清晰明了的简历。不仅如此,还有千禧一代,这些人数众多的求职者只比你年轻几岁,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他们出了名的爱跳槽,每隔几年都会换个工作。

null

纽约职业顾问罗伯特•赫尔曼说:“我总是会听到如何包装各种工作经验的问题,这些人通常在20多岁的时候就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工作,希望找到他们的理想职业。”通过全国职业咨询网站“五点钟俱乐部”(The Five O'Clock Club),他为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纽约联邦储备银行(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和其他公司的经理人提供了咨询服务。

“有些人在某个领域做过各种工作,不过他现在想换个职业,从事完全不同的工作。在写简历的过程中,以前工作经验就会成为他们的挑战,”赫尔曼补充道——包括他现在的几位客户,他们都渴望离开华尔街。

关键问题在于弄清楚你现在想做什么工作,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量身定制自己的简历。赫尔曼说:“如果你为下一步行动设定了明确的目标,那么行动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这是因为“你的简历和求职信不必长篇累牍地描述你从事过的每份工作,而是侧重于你可以为未来的雇主做什么,只强调你和这份工作直接相关的经验。”

赫尔曼指出:“人们普遍的错误是在简历上堆砌所有的工作经验,让老板去判断这份简历是否合适。麻烦的是,老板才

投行对于普通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压力大但高薪,坊间传闻只有top4的学生或者有特殊“背景”的人才能进入投行。一般投行里的员工来源分几种?都是之前做出什么成绩才能进入投行的?应届生来源又是怎样?真的跟传闻一样?

所谓“投行”,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对于外资投行而言,前台有投行部、销售交易部、资产管理部;中台有风控;后台有IT、HR等等,每个职位对应的招生来源都不一样,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再缩小限定范围,我只说大家觉得光环比较集中的“前台部门”,我们通常指三个:投资银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销售交易部(Sales & Trading Division),资产管理部(Asset Management Division)。接着再缩小范围,我只说"投资银行部"。但不同地域的投资银行部招生风格也不一样,我们再限定范围至香港和纽约两地。而且我把讨论限定为初级职员(分析员、经理级别),到董事及董事总经理级别来源就很广了,只要能拉来项目。

null

纽约投行

关于投资银行部的内部划分,纽约的投行一般分为产品组与行业组。

所谓产品组,即M&A, IPO, PIPE等针对不同交易类型分的组。组员擅长于每种产品的不同结构,不同组合。而行业组,顾名思义,则是钻研某行业的细分知识,如地产、资源、TMT、工业、金融机构等。通常一个项目,我们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上市”,那就是IPO 金融机构组;"中国铝业收购力合力拓",那就是M&A 资源组,共同协作。

产品组喜欢招思维灵活、对交易结构上能提出自己思维的,而行业组则更偏向“术业有专攻”的。招生通常大部分限于目标学校(target school),即HYPSM(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加上其他常春藤以及芝加哥大学、NYU等老牌金融牛校。也有从英国牛津、剑桥、LSE、LBS来的。因为前台工作毕竟需要跟客户常交流,所以好点的学历作为第一印象确实重要。当然,这只是敲门砖之一而已,接下来你还得向客户证明你的专业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你必然有超过常人之处,才有机会去和公司CEO等高层坐一块开会。(当然,通常开口机会很少,纽约的投行还是很讲“秩序”的,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对自我膨胀缺乏约束自律的人很容易被上级海K。)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真的是需要资格的。纽约的投行也有“关系户”,但相对比例较少,大多数还是目标学校的校园招聘。而且一旦入职,大家作为初级职员,干的活都差不多。PPT、Excel十级技工。

null

香港投行

香港的投行也大同小异,但有一点不同在于,通常香港的投行都有一个"China Team"或者说"客户关系组"。这个团队,传说始作俑者是UBS不朽的“造雨者” Henry Cai前辈。组上确实会聚集一些家庭背景关系远优于一般人的、“能为客户提供附加增值服务”的能人。在我以前工作的投行,也有包括外国元首家属以及我国从部级干部往上的家属等,但我认为这也无可厚非,在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这是必然的现象。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阶段注定了各公司的财务体系、资本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因为对于金融更为严厉的管制,使得可调用的金融工具不多,因此,所有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趋于同质化,在这个前提下,客户选择把项目给谁,自然是“功夫在纸外”。但过去五年,这情况已经有很大改观,大家也更注重于交易本身了。

纽约的投行也需要关系做垫脚石,但最终,还是谁能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在这方面,你不得不佩服高盛。拉回来说,香港投行的初级职员通常分 “执行团队”与“客户团队”。执行团队负责具体的文书制作,模型搭建等工作,而“客户团队”则负责在前线打拼,将案子抢下。没有客户来源的初级职员,通常也需要是拿得出手的学校毕业,并能通过一系列严格面试的。有客户的初级职员,则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要求。毕竟,赚钱才是王道。

一个人在学会接受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正确定位自己,也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和力量,其他抱怨,对你的人生,不会有任何养分。Stop whining like a bitch. Be a man, do the right thin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