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塔后有寺,带你走进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先有塔后有寺,带你走进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之地,亦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中心。该寺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院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2006年来到这座久负盛名的塔尔寺,用的是胶片相机。

2006年7月 西宁湟源县塔尔寺 门票元80元

null

塔尔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诸多宫殿、经堂、佛塔寺组成的一个气势宏伟,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

门前广场及寺门 寺院山门同时具有汉藏风格

null

null

寺院门前有几个来自异域的僧人,妹子们要凑过去留张影。

null

内地寺院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布局。中轴线实际上也划分了等级和尊卑。寺院有个山门,看了山门上的门匾你就知道这是什么寺院,而且内地寺院一般有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藏传佛教寺院则有所不同。寺院大都依地形和功能区而建,各建筑群体主要以道路通贯,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寺院是开放式,一般无需围成一个院落,也没有一块牌子告诉你这是什么寺院,那是什么殿堂,没有对联匾额题词,没人在乎你知道多少,僧人们只注重自己的学习和修行。

null

关于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宗喀巴生于藏历1357年“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属西宁),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寺受近事戒,7岁受沙弥戒,16岁徒步赴卫藏(西藏的中心部分,以达赖为教领)学法,后来到后藏(西藏日喀则地区,以班禅为教领),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受比丘戒。34岁时他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和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一世达赖喇嘛、一世班禅都是他的弟子,可见宗喀巴在藏传佛教的地位。

宗喀巴离家赴藏多年,一心学法,其母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汉制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川、甘、藏、青交界的藏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也就是先有塔后有塔尔寺之说。

2006年 塔尔寺

null

八宝如意宝塔 在寺院大门外广场,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磐的八大业绩而建。八座塔描绘了八个内容,为典型的藏式佛塔。游客忙着留影留念,虔诚的信徒则神情肃穆地绕塔参拜。

null

小金瓦殿(寺) 也叫护法神殿。两边回廊列着野牛、黑熊、石羊、猴子等野生动物标本,均显出呲牙咆哮、扑腾跳跃之态。象征着佛法无边,是被佛教征服的邪魔外道。

null

时轮大塔 坐落在小金瓦殿的门前。该塔是因为九世班禅大师1935年在塔尔寺为僧俗大众传授时轮大灌顶法而缘起的。

null

塔尔寺现有各类建筑9300余间,殿堂25座。一些院落已经失修,空无一人,显得有些落寂。

null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壁画和堆绣一般都在院里的室内,室内是不允许游客拍照的。

酥油花起源于冬季没有鲜花礼佛,于是就用了酥油花。塔尔寺寺内有酥油花展览馆,酥油花一年一换。其制作原料为酥油,酥油熔点低,极易融化,为防止在酥油花制作时融化变形,因此对周围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室内温度需要控制在零度左右。艺僧们在作坊里需将手侵入到冰水中降温,再用手捏制各种栩栩如生的酥油花,对佛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已经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每年的正月十五,各经院还要举办酥油花展和比赛,最后胜出者得以保留,展示在有空调的玻璃橱窗里,供游客参观。

null

null

塔尔寺还有很多宗教活动,比如晒大佛、金刚舞等。如想观看,事先查好时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