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7.9,本片上映后,推动了我国法治进程

null

1992年张艺谋导演影片《秋菊打官司》威尼斯夺魁。自此,国内展开了一场关于“乡村秩序与国家爱法律进程”的讨论。人治还是法治,这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任何时候,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都未曾断绝过。而关于这个问题,却没有一个可以让人觉得满意的回答。对于乡村,对于法律意识淡薄的区域,我们究竟应该贯彻执行怎样的制度?争吵之余,历史的车轮碾过了。

null

时隔两年之后,又一部电影上映了。这部叫做《被告山杠爷》的电影,相比于《秋菊打官司》对于普法的宣传更加的到位,对于人物的塑造更加的丰满。同时,曲折的剧情让我们更能理解以及接受,那些偏远地区的干部们,在维护家国天下的尊严时候的不易。本片虽然没有像《秋菊打官司》那样走出国门,扬名海外,但是在上映后,本片曾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null

《被告山杠爷》讲的是一个叫做堆堆平的偏远山区,他们村有一个党政最高领导人,叫山杠爷。他领导着堆堆平人民抓生产,搞治安。一年又一年,多次被当地政府评为先进模范村。有一次,村里的一名妇女因为犯错被罚后,悬梁自尽在山杠爷的家门口。于是,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开始动荡了起来。

null

由于被匿名举报,当地的检查公安机关派人了解实情。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在这个小山村,山杠爷代表着无上的权威。虽然将这个村子治理的很好,但是他的很多行为却违法了法律法规。调查结束后,因为山杠爷的违法行为,警察决定进行逮捕,而这个时候,面对着自己任职了三十多年的村子,山杠爷无奈的留下了两行热泪。

null

这个故事很简单,而且在当时来说,山杠爷的做法,在我国广大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唯一不同的是,山杠爷按照这样的治理方法,为堆堆平谋求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我们不能单纯的理性的判断谁对谁错,因为这个问题是长久以来都普遍存在的。对于一个千百年来形成的观念,一时一刻就能改变,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对于这个观念进行彻底的改变呢?这个问题通过本片被抛了出来。

null

依法治国是一个口号,也是一种践行的理念,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见很多的艰难险阻。人们的理念是不容易变更的,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制度的定制仅仅是为完成一个已形成的规章制度而已,然而对于这个规章制度的落实,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null

政策下达之后,如何保证政策能落实到基层,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我们的很多政策制定者看到的只是普遍现象,但是每一个村落,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那里的民情千差万别。真正要落实一项政策,仅仅是靠循循善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高压管制,就如同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管制。

null

几千年来,我们国家已经普遍的形成了这种家长制的观念,他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见一斑。片中的山杠爷在给自己的孙子讲述法律的时候,将国家与堆堆平做了比较。“国放小了就是家,而家放大了就是国”。这种理念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形成的难以消除的人治观念。长幼有序,家有家规。我们不能单纯的判断这是对的还是错的。很多时候,具体的事情只有具体的方法才能施行。

null

比如说对于村里的无赖流氓,山杠爷一直是不留情面的,而公检法的调查员建议采用说服教育,很明显,这样的方式是取得不了任何有效的结果的。最终,在山杠爷的治理之下,命案发生了。这个时候,政府部门才意识到了这种错误,而妄图想要将山杠爷送上法庭的公家人员再一次的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毕竟,在山杠爷的治理下,堆堆平是一个先进村,这个是抹不掉的。然而先进后面的悲哀,却值得我们深思。

null

从治理道德污点,到劝恶从良,从自觉修建水库,到保证国家的公粮可以即使上缴。山杠爷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顺应了政策,响应了号召,而且在一个大家不愿意看见过程的地方,山杠爷的结果却得到了政府的一致肯定。如果要究其源,是否大家都有责任?但这并不代表山杠爷就做的一定对,当政策已经固定的时候,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火,这个也是基层执法难的痛点。

null

推进基层依法治国政策的执行,并不能立竿见影。或许就像片中山杠爷对于孩子的寄托一样。只有提升全民素质水平,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使得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

……

欢迎留言

明天再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