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因地形而得名,万亩梯田第一镇——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

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南部,有一个凤堰古梯田,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来观赏,无论是油菜花开的金黄斑斓,还是等待插秧的原始色彩,这儿都是汉阴县最美的地方,今天,我们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凤江梯田所在的乡镇,漩涡镇。

null

初听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想,是不是这个镇的地形像一个漩涡而得名呢?事实正是如此,漩涡镇是因汉江经过此地形成漩涡后东流得名,原名即为漩涡(街)。

null

漩涡的历史由来已久,其最早记载于明万历的《汉阴县志》:汉阴时有集镇16个(白腊树店、云门铺、涧池铺、蒲溪铺、双乳铺、低梁铺、高梁铺、石峪铺、酒店垭、铁佛寺、双河口、龙王沟、铁炉坝、汉阳坪、漩涡、汉王城)。民国《汉阴县志》中也记载:汉阴时有集镇15个(外西关、涧池、蒲溪、双乳、漩涡、汉阳坪、娘娘庙、平梁、二郎庙、酒店垭、双河口、龙王沟、中河、铁炉坝、茅庄子)。

null

根据《汉阴县志》的记载,1949年以前,均没有漩涡乡、镇的建制,其行政规划在县志中并无记载。

1949年12月,设漩涡区,区政府驻地坪溪沟口关帝庙 ,辖 黄龙、中和、堰坪、回龙、增溪、草川、泗郎、滚子、汉阳、祖师、三官、松河、莲池、双河、梓龙、凤凰、笔架17个村。

1951年5月,漩涡区辖中和、坪溪、江坪、草川、三官、祖师、汉阳、回龙、堰坪9个乡,驻地漩涡。

1953年10月,漩涡区撤销,原所辖乡基本分散在第四区与第五区。

null

1954年4月,恢复漩涡区,为第五区,驻地漩涡,辖中和、堰坪、坪溪、江坪、回龙、坪凤6个乡。

1956年6月,漩涡区辖凤江、堰坪、坪溪、汉阳、泗郎、双坪、天池、梓龙、上七、渭溪10个乡。

1958年9月6日,撤销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改漩涡区为漩涡乡,辖红专、上七、汉阳、梓龙、渭溪、泗郎、天池、双坪、坪溪9个公社。

null

1958年12月,汉阴并入石泉县,原辖地成立“汉阴协作区”,设立漩涡公社,驻地漩涡街, 辖11个管区,分别为:堰坪(驻地堰 坪 ),凤江(驻地象鼻梁), 坪溪 (驻地董家山), 汉阳(驻地汉阳街),双坪(驻地白蜡树),渭溪(驻地三官殿),天 池(驻地石洞山 ),梓龙(驻地龙王庙),上七(驻地上七街) ,泗郎(驻地方家庄),凤凰(驻地塔岭) 。

1961年9月,汉阴县恢复,复设漩涡区。

1962年6月27日,漩涡区分为漩涡、汉阳两个区。

1966年10月,漩涡区改名红旗区。

1971年,恢复漩涡区。

1996年,撤销漩涡区建制,将堰坪乡、杜家垭乡、梓龙乡合并设立漩涡镇。撤销上七乡设立 上七镇。

2016年1月,上七镇并入漩涡镇。至此,漩涡镇面积达185.19平方公里,人口约3.09万,政府驻地漩涡镇群英村。

null

漩涡镇最为出名的便是凤堰古梯田,凤堰古梯田是凤江梯田与堰坪梯田的合称,位于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和茨沟村,由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咸同年间开始大规模建设,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凤堰古梯田是一类典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秦巴山区发现的唯一连绵成片、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的清代梯田,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梯田灌溉系统完备,依靠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绝。爬上堰坪梯田对面的山上,你可看到,凤凰山南坡,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null

2012年,汉阴县政府将凤堰古梯田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江梯田范围为北至漩涡镇黄龙村通村公路,东至擂鼓台山脉西麓,西至黄龙村通村公路接汉(阴)漩(涡)公路下第三个盘道处,南至原凤江乡政府南200米;堰坪梯田为北至漩涡镇太平堡遗址,东至汉漩公路,西至漩涡镇茨沟村吴氏民居(俗称吴家花屋),南至原堰坪乡政府南150米。

凤堰古梯田集成了完整的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不仅是农业生物的“基因库”,更是研究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凤堰古梯田建设期间经历了湖广移民、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区域内至今保存着见证湖广移民历史和秦巴山地开发历史的吴氏民居、太平堡遗址等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清代湖广移民的区域分布、生产生活以及白莲教、太平天国起义等历史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

null

建造这一奇迹的是吴氏一族,其祖居位于漩涡镇茨沟村,称为吴氏民居或者吴家花屋,距汉阴县城五十公里,吴家花屋是湖南长沙善化县移民吴氏一族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公元1756年)年至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年间迁徙陕南开发万亩古梯田时,留下的祖居。传至今已逾八代,一百六十余年。

null

传说,吴氏迁陕始祖吴上锡(字质美)于乾隆二十一年随迁蜀移民途经陕南汉阴之时,只见此地伏莽丛生,古木千章,翳蔽天日。山脊上无田无水,居者只十余姓,落落如晓星。因长途困顿,遂小憩于山脚。恍然间觉眼前百花盛开,异香扑鼻,万物盎然,一对凤凰自蓬莱仙岛乘祥云翩然而至,栖于山颠西部最高峰的一棵梧桐树上。它们立于树端放开歌喉鸣唱不休,并不时开屏与满山遍野的鲜花比美,引来百鸟朝凤。凤凰便率百鸟在山颠起舞歌唱,群鸟嬉戏良久,觉口干舌燥,欲饮水解渴。于是凤凰立于树端昂首四周观瞧,只见山西北脚下有一条山谷,谷中一清泉流出。凤凰率百鸟展翅腾飞,降落泉边,共饮甘甜清泉水,并用泉水疏翎彩羽,四散抖落水珠,从此整个山川涓流遍布。饮罢凤凰展翅而起向西南飞去。此时,只见上空祥瑞缭绕,十方神佛在云头佛手,漫天花瓣在空中飞舞,隐隐云雾中,一座鲜花覆顶,雕梁粉桓的花屋渐渐浮现在凤凰舞过的山顶。良久云雾退却后花屋方渐渐隐去。

null

null

在我国的传统中,凤凰是祥瑞之鸟,非桐木不栖。凡栖之地,皆属钟灵琉秀之地。因凤凰濯翎泽及山川大地,山脊垦田不再有无水之虞。吴氏先祖于是留族人于陕南汉阴,垦荒造田,修渠筑堤,建寨赈饥,经商办学,德润四方。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吴敦伍雇请川工名匠,起新居于凤舞之地,精选地道木材,精雕细缕,择鼓凳石门于武汉,凿石条于新居西北,烧砖瓦于新居东北,移奇花异木于江南。不两年,新居落成,只见崇阁巍峨,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碧兽面,彩焕璃头。粉桓掩映在奇花异木之中,彷如当日仙境里的花屋重现。因其内植奇花异草,四季芬芳馥郁,又兼阁楼窗棂花草人物飞禽走兽缕刻灵动,与院内花草神韵相得益彰,遂被当地人美其名曰“吴家花屋”。

null

此后,吴氏子孙亦商亦农,亦耕亦读,更加枝繁叶茂。子孙或练文或习武,有科举及第勤政怜民者,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者,有留洋海外归国从政从教者,有经历“五四”参加红军抗日阵亡者,成为陕南汉阴名震一方的望族。吴家花屋也因其耕读世家,三让家风,济贫扶困,克己好客,修水田、开渠道、修河堤、建寨堡、赈饥荒,抚流民之功德,而声名遐迩。

null

如今,漩涡镇的凤堰古梯田与吴家花屋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摄影,漩涡镇的旅游业成为了其经济的一大来源,此外,漩涡镇党委、政府加快了集镇开发步伐,确立了以黄姜、烤烟、畜禽养殖、巴硒菇为短期发展项目;以茶叶、黄姜、中药材种植为中期项目;以板栗等名优特林果及生态林建设、汉江文化旅游开发为长期项目的经济发展思路。引进科技人才,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南水北调工程,大力实施绿色家园建设,不断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向着“绿色经济强镇”目标大步迈进。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