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耗时100多年修建完成。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英法联军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之后,清朝政府背负巨额赔款,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供慈禧太后居住,而圆明园的建立前后历时100多年,并且还是在号称最盛世的康乾时代,清朝晚期随着大量对外作战而造成的赔款和军费,以及国内例如太平天国捻军回族叛乱等不断内乱,在军费开支都要经常对对外国借款才能筹齐的情况下,多方面的消耗,根本支撑不起清王朝重建这项大型的工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此时清朝政府已经走向灭亡,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经费修复圆明园了。
清朝灭亡后,到民国时期,伴随着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圆明园的遗物,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这样情况背景下,圆明园修复工作根本无法进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并没圆明园修复,而是保护圆明园遗址,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警告我们不要忘记了那段屈辱的岁月。虽然现在的祖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但若是我们又像几百年前的人们一样盲目自大起来,这样的圆明园还会出现。所以从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角度出发,圆明园是不应该被重建的。
重建圆明园,尤其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历史的遗留,虽然它残破不堪,我们也应该保留现状,因为这是对文物的保护,后期的维修只会令让“破碎的更加破碎”。而且重修圆明园的费用高昂,横店一个低配版的圆明园花费就有三百多亿,如果真按以前的规格重修,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重修的圆明园毕竟是假的,参观的人不一定比现在的遗址公园人多。前期投入太大,后期收入不确定,这笔经济账不合算。
所以无论是从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爱国教育,还是经济效益来看,重修圆明园都是不合适的。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