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社我来讲」“黄埔慈母”廖仲恺遇刺案的前因后果

↑ “松社” (南社团体) 《天下南社》为纪念南社成立110周年,致敬当年为民族复兴、以笔作戈的热血

“松社”

(南社团体)

《天下南社》为纪念南社成立110周年,致敬当年为民族复兴、以笔作戈的热血精英而诞生。全书记录了柳亚子、廖仲恺、陈去病、叶楚伧、蔡元培、鲁迅、汪精卫等多名社会精英叱咤风云的精彩瞬间。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祖居广东梅县,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廖仲恺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在开会过程中,坚持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成功。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著名的黄埔军校,任该校党代表,为建立革命军而努力,被誉为“黄埔的慈母”。

(廖仲恺)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欲置之于死地。

廖仲恺广州被刺  汪与蒋联手逐胡

选自《天下南社》


 自从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孙中山仿佛将国民党带进了一片新天地,革命的形势顿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派生机。特别是黄埔军校的创立,那是国共合作的典范,很快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有理想、有纪律的革命军,于是旌旗所指,所向披靡,广东统一于青天白日旗下,成了革命的策源地。

遗憾的是,孙中山没能亲眼见到这一切。在这期间,由于北方形势突变,孙中山抱病北上,却不幸罹疾而逝,让人痛心不已。

(廖仲恺与孙中山)

根据孙中山的遗愿,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汪精卫全票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其组织采取委员会议制,推定汪精卫、胡汉民、张静江、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芳、朱培德、孙科、程潜等16人为政府委员,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此外,国民政府下设三个部,分别为外交、军事、财政,由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分任部长。

从以上名单中,可以看出南社(新南社)的分量。政府委员中,十六占其五,另有一名常务委员,一名部长。

廖仲恺是新南社重量级的人物,用柳亚子的话说,汪精卫是老南社的代表人物,以诗词著称;而廖仲恺则是新南社的代表人物,以散文著称。

廖仲恺身材不高,典型的广东人长相,但眉宇间一颗醒目的黑痣却使人十分容易辨认。虽然身材瘦弱,却心雄万夫,跟随孙中山后就一直致力于革命,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之一,他与汪精卫及胡汉民并称为孙中山麾下三杰。

廖仲恺长于理财,曾任过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次长,署理财政总长;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长。所以现在由他继续执掌财政,那是人尽其才,恰得其所。

廖仲恺还是国民党中著名的左派人士,坚决执行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对名利也特别淡然,在国民党高层人士中威望极高,说话也有影响力。所以,胡汉民认为,汪精卫这次全票当选,一定是廖仲恺活动的结果。有一次廖仲恺与他商量工作时他就恼火道:“我本来不懂外文,却为何让我当外交部长,这不是胡闹吗?”

如果说胡汉民对廖仲恺的不满仅仅局限于发发牢骚,那么他的堂弟胡毅生就没有节制了。

(孙中山、胡汉民等人于上海环龙路63号)

胡毅生是个极右分子,与他来往的也都是右派圈子中人,如孙科、邹鲁、伍朝枢、邓泽如、吴铁城、林直勉数人。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几位右派人物凑到了一起,批评起政治来就没了边际,他们主要攻击国共联合的政策,而攻击的具体矛头则指向了贯彻孙中山主张的廖仲恺。他们骂廖仲恺是被人利用,祸害国民党。特别是胡毅生,情绪最为激动,竟攘臂道: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有姓廖的这种人,国民党迟早被共产党鸠占鹊巢。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行使非常手段。”

孙中山的公子孙科也在现场,听了胡毅生的话不觉浑身一冷,所谓的非常手段就是指在肉体上消灭廖仲恺了。他虽然也是个右派分子,但对于刺杀他父亲的忠诚战友,党国元勋,还是觉得于心不忍,因此劝阻说:

“倒廖仲恺的台是可以的,但是万万不能采取暗杀手段。”

不知道胡汉民是如何表态的,说起来他与廖仲恺交情非浅,长期以来一直共同追随孙中山左右。廖仲恺待人诚恳,虚心,以胡汉民那种脾气,平辈之人是很难相处的,独与廖仲恺很少发生龃龉。

举一个例子,黄埔军校开办以后,胡汉民也被孙中山点将,任命为军校政治教官。但他以元老自居,好摆架子,很难请得动,军校政治部为他安排的课程和讲演也时常由别人代之。意见反映到廖仲恺那里。廖仲恺总是先为胡汉民开脱,说胡汉民公务繁忙,应该理解。然后再跑到胡汉民那里婉言再邀。那一份诚恳真让人感动。胡汉民心里也大为受用,觉着冲着廖仲恺的面子也不能不去。

但是,尽管不能说胡汉民对“廖案”有重大嫌疑,却至少难脱失察之罪,因为胡毅生等人的聚会有好几次都是在他的府中举行。若说他亲手布置操纵,似乎还不至于心狠手辣到如此地步。此公虽说思想右倾,但品行上不能称卑鄙。比如说这次选举国府主席,虽然他也挺热衷,但选票上却是填的汪兆铭大名。反观汪精卫,却是毫不客气地选了自己。

胡毅生的行为却是越来越出格,最近又经营了一家名为“文华”的俱乐部,专作聚会的地方,聚赌吃喝。右派分子也常常在那里纠合随从,公然大放厥词。廖仲恺是他们骂得最凶的人,后来因“廖案”被通缉的几个重要嫌疑人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都是那里的常客。

(胡毅生与何克夫于泰国教书)

对于外面形势的险恶,廖仲恺是有察觉的。据一份密报报告,在搜到的一封法西斯派的学生信中,里面写着“黑衣领袖有奖励”,但不知指的是谁。

廖夫人何香凝这几天也听到有人要谋害丈夫的消息,据说要杀的目标还不止一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前几日就在回军校办事处的路上遭人伏击,因此她提醒廖仲恺要多加防范。

谁知廖仲恺却不以为然,他对何香凝说:“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好几个地方,他们想要谋杀我,很可以装扮成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下手的。

我生平为人做事,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地方。中国如果不联俄联共,就没有出路。他们如果安心想来暗杀,防备也是没有用处的。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何香凝虽然觉得他的话有些道理,但毕竟放心不下,还是加派了一位卫士,又知会了当时的公安局长吴铁城,她未想到,吴铁城也是个右派人物,从内心里是恨透廖仲恺的。

1925年8月20日,这个悲痛的日子何香凝永远忘不了。这天早晨,她与廖仲恺同车到中央党部开会,刚下车,一阵罪恶的弹雨扑面而来夺走了廖仲恺的生命。天不佑党国,仅不过半年左右,孙中山、廖仲恺这两位擎天人物就相继长逝

正在省城军校办事处的蒋介石刚准备去中央党部开会,突然接到电话:“廖仲恺先生到中央党部开会,早到了一刻,在党部大礼堂门前遭暴徒刺杀。”蒋介石摔下电话,脸色苍白,他立即赶到现场,分开众人,抚尸大哭。

蒋介石的这份悲痛不是装出来的,他与廖仲恺搭档,分任黄埔军校校长和党代表。以廖仲恺资历、地位,却从不见他发号令,摆架子。一切事情都放手让他去做,从不掣肘。回想黄埔初创时,经费何等困难,廖仲恺却安慰他:“军校款,弟不问支出,兄亦不问来源,经费不乏,尽管安心办去。

(蒋介石与胡汉民)

岂知廖仲恺这一纸承诺,要费多少精力和心血。对此,蒋介石十分明白。据何香凝回忆,当时黄埔的军费按定例是每月三万元,但因为广东的财政大权被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把持,因此对黄埔军校百般刁难,每个月实际得款项竟不足六千元,这巨大的亏空就靠廖仲恺张罗填补了。没奈何,廖仲恺常常夜里要到杨希闵吸食鸦片烟的烟床旁边去等杨希闵签字,然后才能领到款来,送去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几百学生的学费、宿费、伙食费,甚至服装费、书籍文具费用都是政府供给,而这些钱就是这样辛苦筹来的。

望着眼前惨景,联想到自己前几天也差点被刺,蒋介石也觉得不能容忍了。

刺杀廖仲恺的凶手陈顺被当场击伤,从他身上搜出一些单据,按日期顺序,早几天的是当衣服的当票,后几天是分钱的单子,证明这个人原本很穷,是在重金收买下干此伤天害理之罪恶的。据凶犯交待,这次行刺事件,是朱卓文一手布置的,另外胡毅生、魏邦平、梁鸿楷、林直勉等人均参预其谋。

凶讯传来,举国喧腾,进步人士愤慨难忍,周恩来特为此撰文指出:

自国民党改组以来,最显著革命势力便是革命军的组成和工农群众之参加国民革命,这两件伟大事业的做成,大部分的功绩是属于廖先生的。廖先生因此而愈见忌恨于反革命分子,而终至被杀害牺牲。我们一定要为廖先生报仇。

南社的发源地江苏吴江也为廖仲恺举行了追悼大会,柳亚子悲痛欲绝,廖仲恺是新南社标杆式的人物,又是广东国民政府著名的左派人士,他的死对南社的损失不言而喻。满腔思念,集于一联,曰:

难忘畴昔周旋,南渡离筵频入梦。

所赖英灵呵护,东征义旅早成功。

廖仲恺被刺当天,广州宣布戒严。24日,蒋介石就任广州卫戍司令,下午,在寓所召开特别委员会,决定明日逮捕各犯。25日,抓获嫌犯林直勉、张国桢、梁士锋等,胡毅生、朱卓文脱逃。同时,在粤军总部扣留梁鸿楷、招桂章、杨锦龙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