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环内的死角:“三环里还有这样的厕所?!”

🙆‍♂️作者宋敖,《城市中国》杂志编辑/记者,泛二次元观察者、工作生活于上海,关注城市发展话题。本

‍♂️作者宋敖,《城市中国》杂志编辑/记者,泛二次元观察者、工作生活于上海,关注城市发展话题。本文仅供分享,不完全代表AssBook设计食堂观点。

 01  为什么寻找北京的死角?

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因规划、设计、产权等复杂问题,产生了一系列剩余、边角空间。

北京作为首都,在这一块的“产出”尤其明显。此前曾与一位大哥闲聊,他提到在北京二三环之间通惠河南岸一处连绵破败社区的见闻,认为这是北京三环内的一处死角。

我产生好奇,三环内还有哪些“画风独特”的旮旯地带?于是和一位朋友抽出一天时间,实地探访了北京三环内几处死角。

这里还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梳理一下。比如,什么是北京三环?城市死角又如何定义?三环里的死角又代表什么?

一句废话是,三环就是比二环多一环。严肃讲,北京三环是为了配合北京城区的向外扩张,上世纪八十年开始断断续续修建,直到1994年全线贯通的一条环状快速路,全长48公里,南北与东西距离都在十二、三公里。三环贯通后,又进一步加速了北京城建的扩张。

那城市死角又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死胡同的尽头是一片胡同的死角,一个断头路是一个街区的死角,市中心区边缘或某些边角地带的棚户区、城中村,或者荒地也可以称为死角。

 02  三环内死角 

那作为北京城建扩张代表的三环,里面存在的各种死角代表了什么?如果一句话来概括,这代表了城建扩张中的不均衡。

三环范围内,是我们一般认知中北京市中心区范围,这些大大小小的死角,距离核心地带天安门地区最远也不过六七公里。但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它们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比较明显的一片位于东南角的十里河、分钟寺一带,另一片位于西南角从丽泽路到右安南桥的广大区域。

西南角这片死角范围之大简直不能算是“角”了,但和整个三环范围相比,姑且还算它是。最近几年,这里陆续腾退了城中村,进行了土地平整、道路划分,开始建设写字楼和住宅,力图打造“丽泽金融商务区”,以补上这一三环内的大窟窿。

上:拆迁中的西忠实里与不远处的国贸CBD

下:西忠实里院内状况。

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死角,比如开头提到的通惠河南岸北京机务段一带的破旧社区(西忠实里)。在本文初写后的两年多时间内,这里已经被腾退整治,成为滨河公园(庆丰公园)。

 03  南三环的“小黑点” 

不过这些都不及这里要详细讲的一处,这真是一处超级隐蔽的死角。

这个死角在十里河弘善家园小区往东不远的地方,算是东南这片大死角的一处小死角,从谷歌地图上看,能轻易的感受到这里的画风和周围明显的区别,是真正被包围起来的一处黑点。

之所以能发现这个地方,首先是因为原先自己就住在附近,然后某次搜这一带的街景地图时发现街景车走到这里就走不动了,成了一个断头路,于是便想来一探究竟。

死角形成的断头路,导致附近的主路弘善东路几乎成为停车场,车辆横七竖八停在路边,留给行驶的空间非常狭小。

顺着主路东侧两所学校中间的道路往里走大约一百来米,就进入了这片死角。这片死角我查不出一个正式的名字,姑且就叫“这片死角”。

这里的房屋和设施显得低矮、脏乱、无序,与许多城市城中村没什么不同,各种红底白字的招牌显示这里打工做生意杂七杂八的种类。

但因为周围都是已经建成的整齐有序的高层住宅,因此这个死角从各种角度去和周围对比都显得极为鲜明,尤其是两所学校就近在咫尺。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部分住户似乎扎堆开电动三轮车赚点小钱,还是统一的北京金光彩三轮车品牌,并还在每辆车后面贴上微信扫码进行营销。

沿各种小道进入这片死角的内部,发现地图上虽然看着不大,但里面还真是五脏俱全,有那么几户人家的门面和装修还像那么回事,不似外面有些房子整个都要塌了的感觉。

不过从墙壁上浅色的痕迹看,这些房屋明显都被加高过。墙上张贴办理暂住证的告示,证明这里的住户以租客为主。

 04  不存在的“十里河村1035” 

在其中七拐八绕来到一个小铁门前,上面的牌子写着“十里河村1035”,下面标有管理部门热线,里面是几排低矮的砖瓦房。

原来这里还是有门牌号和名字的!不过我在任何电子地图和网络搜索上都查不到这里的信息,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只存在于现实中。这也反映了目前门牌号认证管理的混乱。

刚想进去看看,一位看门的老大爷把我们叫住,“那边过不去了”。我们说是想了解一下这片到底怎么回事。

正说着,一位中年大叔推着自行车经过,满脸疑惑地听我们解释。“你们是来了解情况的?来来,赶紧过来,先看看厕所……”

这一招呼不要紧,本来挺冷清的这片砖瓦房间突然冒出许多上年纪的大叔大妈。他们表示极为惊讶,顿时炸开了锅。

“你们怎么找到这个地方来的?”“这一下雨啊走道里全淹了……”“赶紧来看看厕所,看看三环内还有没有这样的厕所!”

 在一再的招呼下,我们顶着浓重的气味进到厕所参观。不消几秒钟,我匆匆按下快门就被熏出来了。

三环之内还有没有这样的旱厕我还不能下定论,但看上去,这厕所应该在修完后就没改造过。

大叔大妈们七嘴八舌介绍开来这里的情况。

“当年七·二一大雨(指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的时候,晚上根本不敢睡觉。头些日子说要下雨,就提心吊胆,害怕的不得了。屋里进水,后来为防水门槛都加高,你看都高过膝盖了。这些都是脏水,地漏还往外返水,还混着厕所的臭屎汤子,简直别提了。”

“七·二一当时北京还有个电视台来采访,领导还来看望,说要给补偿,但说两句就没下文了。今年七·一九(2016年7月19日)又下那么大雨,但再没人管了。”

据大叔大妈们介绍,这一片低矮平房1980年左右就建起来了,算是公司的职工宿舍,目前这里还住着六十多户近两百人,其中还有十多户是公司职工,其他人都给外地打工的租出去了,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等。

这里建起来后没再改造过,只是稍微修缮部分墙面。杂院里有颗特别高大的树,几乎快要把平房压塌。

 05  “一来二去,把我们都扔这儿了” 

我们又问你们在什么公司?他们告知是北京包装装潢制品厂。“这些房子是厂子的产权。厂子租用十八里店乡的地。这块地和前面厂房是一片,宿舍当时施工没地儿住。这一来二去,时间一长就这样了,把我们老百姓都扔这儿了,没人管我们。”一位大叔表达不满。

“那厂子现在是什么情况?”他们说现在与北京第二轻工和隆达公司合并了,还说和日本有合资,具体他们也不是非常清楚,总之已经转让出去。

在网上查阅公司的相关情况,北京包装装潢制品厂于1997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安门外左安路东口路北注册成立。虽然地图搜索厂名还在这个地址,但现在这里的门面已经改成十里河文化园综合体。

图片来自网络

2007年3月的一份声明称,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为推进改革调整步伐,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将北京包装装璜制品厂、北京联合印刷纸器有限公司等进行重组,组建成立了北京新特联合印刷纸器有限公司。

北京包装装璜制品厂等被重组的单位将陆续搬往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开发区。而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又由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轻联包装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重组成立,现有7家分公司,8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4家管理公司。

“六十多户本来都是职工,租出去的都是在外面有房子,有的家里有拆迁的,给一套房就走了,像我们这种什么都没有的,只能在这凑合忍着,没办法。都六十岁上下退休快退休了,公司职工得有待遇啊,为什么搞成这样呢?”

看来,虽然这里的棚户区死角连成一片,但两边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外面那一大片,是之前城郊村民的宅基地,村民见缝插针的盖楼并加高,把楼上租给外地打工者,自己坐地收租。而这些工厂的老职工却没钱,也没条件改造加高。“我们工人只能等,等着往外迁。”

 06  “三不管”地带 

一位张大妈继续介绍这里的情况说:“这里2010年才通电网的电。以前只能从厂子供电,肯定超负荷,所以老停电。后来厂子担当不起,给我们安电表走电,稍微好点,不至于停的那么厉害。今年又煤改电,不让使煤取暖了。我们自己买暖气片,一个月可不少走字儿,这一个月才两千多工资,刚涨到三千,但好歹还有社保,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

我比较好奇的是,这里和周边一片在之前到底是怎么样的?谷歌地图的历史影像给了我初步答案。

截取2001年到现在若干年份的卫星图,发现周边从遍地城中村棚户区,经过拆迁、平整、建设,弘善家园这样的小区起来了,学校、绿地也有了,高铁都通了,唯独这一片死角还继续坚挺着。坚挺的另外一个后果,就像前面提到的,断头路让周围的主路都成了停车场。

2019年2月最新的影像显示,这片的格局仍然没有明显改变的迹象。

2001年1月

2008年5月

2012年3月

2016年5月

2019年2月

根据之前那位大叔的介绍,这里是租用十八里店乡的地。那这个行政单位又是怎么回事?地图搜索后发现,这个乡级单位面积之大超乎我的想象,横跨了北京东南三环里到五环外。

伸到三环里的小部分正好与朝阳区潘家园街道和丰台区方庄街道毗邻,但乡政府所在地又跑到了四环边上。即是说,这片死角在三个街道和两个市辖区的交叉地段,基本处于三不管地带。

我们又问,是不是有人靠拆迁漫天要价?张大妈说:“现在不是搞置换房了吗?现在程序也透明,谁家走了给多少钱,而且按先后顺序,先走还有奖励嘛。这里的职工不至于漫天要价,都这么能忍了。只要合适,环境改造了,满足我们基本居住就行了。”

这时候另外一位上年纪的老大娘打这经过,又跟我们批判一番:“雨天你能想象吗?那粪便都出来了。没见过的孩子,这厕所能把人吓着,农村都要没这厕所了!”

“要改造先把厕所改造,但厂子说没办法。这里就是个黑点,被遗忘的角落。领导说2017年年底前棚户区改造要完成,报纸上都登了。但这么点儿地,就管不了,就没人关心。”

 07  破碎不堪的东南三环 

再题外说说这个死角西边不远的弘善家园小区。据公开资料介绍:

2006年2月22日,朝阳区华威路南侧的弘善市场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下夷为平地,整个空地加上周边地区将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部分商品房,楼盘名称初定为“弘善家园”。

弘善家园作为崇文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的定向安置房,将有一部分提供给前门历史文化保护区外迁居民和原弘善市场地区拆迁居民,因此,该社区的风格将着重体现老北京的生活特色。

但许多次经过这边,并没有感觉到体现出什么老北京生活特色。从风格到格局和北京任何一个高层住宅小区没多大区别,但小区内部的道路倒是公共化处理。

这里因为动迁开发的较早,所以原来城中村村民回迁安置后一个个都变成了房东,然后把一大间房子隔出若干间代理给中介或个人出租,层层获取收益。这基本上是北京回迁安置地区高层住宅的“一般操作”了。

上:三环内十八里店乡十里河地区的业态,画面上方是京沪高铁。

下:弘善家园附近,十八里店乡某拆迁后废墟。

之前北京本地媒体也曝光过这边的管理乱象,例如垃圾遍地小广告贴满墙、黑摩的停在楼门口、地下停车场不开放导致私家车乱停乱放、小商贩占道经营更是没消停过。

加上附近有十里河市场、古玩城,租房人群鱼龙混杂,开放式的道路使得人流车流随便出入,外来人口众多,居委会户籍管理又跟不上,导致乱象丛生。

如果再放大来看,这是十八里店乡整体管理混乱和无序的局部反映,城市肌理破碎不堪,改造又推进缓慢。形象地说,这个角落就像北京中心城区内被刀劈开的一个缺口,中间一片混沌。


以上是对“这个死角”和周围情况的初步走访和观察,只希望能让更多在北京或不在北京的人知道北京三环内还有这么一片地。

也希望能唤起有关人士的理性关注,前来进一步调查并解决这里居民的难处。虽然有人会说按北京城镇化的进程这里总有一天会改造,但能早一天离开这种地方,难道不是更好的结果吗?

文图:宋敖,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初写于2016年9月,部分事实已经发生变化,但大背景仍然维持不变,望知情读者积极反馈最新情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