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永动机莱曼·弗兰克·鲍姆和他的奥兹王国

最近,经典童话音乐剧《绿野仙踪》在各大城市的剧院上线,得到了大批儿童和父母的喜爱。《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受到普遍赞赏的童话,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仍然长盛不衰。写出这部童话的作者我们却都不太熟悉。实际上,《绿野仙踪》的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是美国“美国童话之父”,在读者的要求下,他创作了大量关于奥兹国(《绿野仙踪》又名《奥兹国的魔法师》)的故事,影响至今。

null

鲍姆生于纽约州,父亲年轻时是个桶匠,后来到宾夕法尼亚州开采石油并发了财。这一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让鲍姆的童年优渥而自在。虽然体弱多病,但是在父亲的大庄园里,鲍姆受到全家人的特别关照,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他对童话和幻想故事的迷恋几乎到了“白日梦”的程度,15岁时经办的家庭报纸就在当地获得了一定范围的成功。

鲍姆兴趣非常广泛,在成年后他从事过各种职业,包括记者、编辑、演员、公司职员、小农场主、杂货店主等等。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需要在世界各地进行商务旅行,他的足迹甚至到过中国。这些都为他将来的幻想故事积累了素材和经验。后来,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鲍姆几经努力,但在生意上都失败了。鲍姆耽于幻想,待人亲近随和,遇事优柔寡断。这种性格使他在商业社会里,几乎处处遭遇失败。

null

孩子们是唯一崇拜鲍姆的群体,他们一致认为他是讲故事的天才。在他后来定居的城市,孩子们常常在路上截住他,定要讲个故事才放过。而鲍姆,真像一个讲故事的永动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编出一个奇幻的童话故事来。

鲍姆做了父亲以后,常常回忆自己童年时代所听过的故事。他觉得那些故事枯燥沉闷,讲的尽是些令人讨厌的道德和训诫的内容。他自己构想出一些听了使人愉快的故事,同时把儿歌改编成故事。1897年,他编了一本《鹅妈妈的故事》散文集,出版后获得成功,又出版一本小诗集和一本儿歌《鹅爸爸的书》。这本书附有精美的插图,全由他的朋友艺术家W·W·邓斯洛绘制。此后又出了三本韵文诗和短篇小说。

1900年,45岁的鲍姆写成《绿野仙踪》(即《奥兹国的魔法师》)。它的第一版也是由邓斯洛绘制插图,其印刷之精致可与《鹅爸爸的书》媲美,从出版一直行销至今。1902年,这一故事被改编成舞台剧在百老汇上演,大受欢迎。1939年,米高梅公司将这一经典故事搬上银幕,著名影星朱迪·嘉兰(Judy Garland)主演,于是这部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如今该书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全球出版。 

《绿野仙踪》写一个生活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西,被一阵龙卷风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在那里她遇到了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经历了许多奇妙的历险,最后,在好女巫的帮助下,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的身边。

null

​鲍姆写《绿野仙踪》时,并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多卷集,可是这部书的成功在读者中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几乎成了欢乐的代名词,人们要求把它写下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00年,《奥兹国的魔法师》出版后,连续两年高居童书畅销榜的首位。

《绿野仙踪》出版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作者就收到了上千封小读者的信,要求他把故事继续写下去,后来鲍姆真的应读者的要求,以他虚拟的“奥兹国”为背景,写了一系列的童话,诸如《奥兹国的地方》、《去奥兹国的路》、《奥兹国的翡翠城》、《奥兹国的铁皮人》、《奥兹国的饿老虎》等等。这个系列童话,他一共写了24部。鲍姆说:“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

《绿野仙踪》中没有传统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公主等角色,而是以引人入胜的系列故事情节、真情美好的画面和没有暴力的场景,在孩子内心植入生活的美德与智慧,让他们敢于冒险,懂得团结互助与善良友爱。这一经典的童话故事,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正如书中主题所言:“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