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参禅,你是追求“顿悟”而不是“渐悟”? 测试你是哪种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本文将由这首诗引出。

话说六祖的师傅也就是五祖,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老和尚决定要选一位接班人,于是出题神秀、惠能分别作答。

null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null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null

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主张“顿悟”惠能赢了,主张“渐悟”神秀输了,后来才有了世人皆知的六祖惠能。

禅宗是中国人熟悉的,也是佛教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很多人都知道,禅宗有“顿悟”、“渐悟”之别,也一度引起顿渐之争,而当事双方,一为北宗神秀一系(主张渐悟),一为南宗惠能一系(主张顿悟),后来北宗香火凋零,南宗独大,也使得后世禅宗,几乎无人再提“渐悟”一事。

据有漏君看来,这事儿也挺吊诡,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一个理念:顿悟比渐悟好。不过,贤仲老师觉得可能有另外一种可能,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还真有点残酷。

null

禅宗的顿渐之争,在《坛经》里被形象化为两首偈子,一为神秀和尚所作,一为惠能所作。

神秀作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而惠能见了之后,将神秀的偈子修改了一下,成了一首新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乍看之下,惠能这偈子,水平明显比神秀高一个档次。不过,咱千万别被《坛经》蒙蔽了。

事实上,《坛经》里的很多内容,是后世南宗(顿悟)的徒子徒孙们加工过的,他们当然会美化惠能、丑化神秀,这两首偈子作伪的可能性很大,而南宗的徒子徒孙也是极其聪明,抓住大众心理做文章,一下子就让大家喜欢“顿悟”而舍弃“渐悟”。

null

南宗徒子徒孙们利用的,正是大家想偷懒、想不劳而获的心理。

说是“顿悟”,但有多少人想过,这顿悟是要有前期积累,又要有开悟机缘的呢?恐怕真有这些心理准备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着眼于这个“顿”字上,觉得不用修行、不用辛苦,一下子就觉悟解脱了,真是白赚的!

正是这种心理,被南宗一系抓住,加以发挥,成功地在大众之中宣传了顿悟的思想。而北宗后继无人,也无力与之对抗,只好听之任之了。

null

说到修行、参禅,哪有白白赚到的事儿,即使是南宗所提倡的“顿悟”,那也是需要前期的功课、积累,还需要静待开悟机缘的到来,最后才能在电光火石之间“顿悟”的。说到底,也需要有个“渐”的过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天下也没有真正一下子的开悟,如果有人告诉你说,禅宗是让人一下子开悟的法门,那你就得仔细掂量掂量,这家伙说的是不是假的佛学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