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细微的因果,不注意取舍的话,报应也非常严重!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第六节课

全文分七:

一、宣说前行法;

二、正行修持菩提心;

三、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四、归结终生之行持;

五、修心圆满之标准;

六、修心之誓言;

七、修心之学处。

今天讲第六个问题:修心之誓言。

我们在发了菩提心以后,像密宗的三昧耶一样,也有一些不能违背的誓言——菩萨戒。很多论典在讲菩萨戒时,主要侧重于菩萨戒的开遮持犯等学处,而此处是以窍诀方式,劝勉我们应该如何修学菩萨戒。

甲六、(修心之誓言):

【恒学三总义】

修行人应当恒时不断地修学以下三种总义。

所谓的总义可以分为三点,即:

一、不能违背修心之诺言;

二、不能过分放纵癫狂;

三、不能堕于片面偏袒。

(下面对这三个要点分别进行解释:)

第一、我们一定要断除那种自我标榜说“我是修持修心教法的人”,从而藐视一些细微学处的行为。在内心具备修心法门的前提下,也要竭力守护从别解脱直至金刚密乘所承诺的所有誓言或学处,令其不致犯失;

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尽量守护以前所受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所有誓言。然而,有些人认为“我是修大乘菩提心的,烦恼可以直接转为道用”,还有人认为“我是无上密法的修行人,小乘的别解脱戒可以不用守”,进而对一些细微的学处轻视、践踏。要知道,这些学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细微,但不注意取舍的话,因果报应也是非常严重的。

《毗奈耶经》中有个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来到恒河边,见到那里有泥鳅、青蛙、乌龟等五百条生命,于是慈悲为它们开示了“有漏皆苦”等四法印,以此闻法功德,这些旁生死后皆转生于四大天王天。当他们以天眼了知自己转生天界的原因后,为了报恩来到佛前供养天花,佛陀又为他们开示了佛法,令五百天子皆获得了真谛。当时有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因缘,佛陀答道:“迦叶佛时,他们曾为出家比丘,由于对细微的学处不加重视,屡屡毁犯,以致最后堕入了恶趣。然以其在迦叶佛前出家的功德,故此世在我的教法中获得了解脱。”由此可见,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乃至守持居士戒以上的戒律,以此功德,未来弥勒佛出世时一定会获得成就;反之,如果对细微的学处轻毁、践踏,果报也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另外,倘若以三宝为对境,即使随随便便说一句轻毁的话,果报也非常可怕。

《百业经》中有个公案讲道:佛陀有一次到恒河岸边,见到那里有五百个饿鬼,佛陀为它们传授佛法后,它们全部获得了解脱。有弟子问佛其中原由,佛陀答曰:“迦叶佛的时候,他们是五百个优婆塞(居士),有一次看到有比丘正在化缘,于是讥讽道:‘这些比丘天天从别人手里要东西,简直跟饿鬼没什么差别!’以此恶业所感,他们死后投生为五百饿鬼。”所以,大家平时说话、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不经意间就造下轻毁三宝的罪业!

前几天我听一些居士说,网上对学院的个别出家人有各种评论,当时我就问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其中一个答道:“我们是居士,不敢说出家人的过失。上师,您老人家要想知道的话,可以到网上去看一下。”我当时心想:这个居士倒是懂一些因果,毕竟他是个在家身份,虽然网上对出家人有一些说法,但他自己却不敢重复,以此说明他对因果的取舍还是比较注意的。

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修菩提心的人、是学密宗的人,就可以随便践踏学处,这是非常不好的。不管我们以前曾在哪位上师面前,得过何种戒律,都应仔细守护,尽量不要违犯。当然,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烦恼习气异常深重,想要作到戒律清净无垢,这确实有点困难,但是最低的限度,也不能以修菩提心或学密法为由,故意去触犯一些学处。

第二、我们一定要断除那种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不珍爱自己、不执著自己的程度,而去砍伐神树、与麻风病人相处等等之类的狂放行为。

有些修行人以为自己刚发了菩提心,就已经变成菩萨了,并且心想:“我现在已经断除了我执,远离了一切执著,这种境界我一定要让成千上万的人知道!”于是,故意跑到一些神山去砍伐神树,或者到尸陀林扒下死人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

以前我们这里就有个别修行人,成天装着大成就者、大瑜伽士的模样,到尸陀林去把死人的头盖骨捡回来盛东西吃,作一些疯狂行为……要知道,一个人的内在修行如果没有跟上见解的话,是根本不允许这么做的。

现在也有类似情况,有些人说:“我是大成就者,可以吸烟,可以喝酒,而且经我加持过的烟,你们去吸的话,一定能获得解脱。”如果他真是大成就者,我们也不好说,毕竟以前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超凡行为,就是一般凡夫难以想象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成就,反以这种形象来“度化”众生的话,其结果除了令自己的贪心越来越增上,后世堕落恶趣以外,更会断送了无量众生的慧命。

所以,每个修行人应该清楚自己相续中的我执、贪执断除了没有?如果真的断除了,也要想想这么做别人能不能接受,对众生有没有利益?如果你以神通观察到这种疯狂行为别人完全能接受、对他们完全有利的话,我们也不敢妄加评价。然而,有些高僧大德为了护念众生的心,保护他们相续中的善根,尽管自己的境界超胜了一切,但显现上仍然持守清净的别解脱戒,行为十分如法。

就像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为,对任何根基的众生都有非常大的饶益。可是现在宁玛巴有个别修行人,不是大成就者,却装出大成就者的行为,打着“大修行人”的招牌,去做双运、降伏、吸烟、喝酒等禁行。这些行为令世人对藏传佛教产生了严重误解,尤其在汉地寺院,影响极其恶劣,以致一些戒律清净、注重威仪的出家人,根本无法接受密法。

所以,我们有些道友啊,你的行为一定要为佛教着想、要为世人考虑,不要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令人们对密法产生邪见,继而恶意诽谤!

敬摘录《修心七要》讲义

佛陀-释迦牟尼佛等身像-四法印-诸行无学,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灭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高清壁纸、唐卡、佛像、高清桌面

地藏赞·大地庄严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法师 译


地藏菩萨摄受诸众生,如地众多功德依止处,
三地满愿犹如如意宝,十地自在尊前敬礼赞。

地地引导增进至佛地,地精药谷庄稼恒增长,
此地众多财宝悉充满,圣尊地藏王前敬礼赞。

妙瓶如意树及圆劫云,甘露大海若谁忆念您,
赐彼圆满吉祥善住者,大悲为体尊前敬礼赞。

拥有浩瀚诸佛及佛子,胜德虚空藏者唯一您,
无尽刹中示现菩萨相,护持所有佛业尊前礼。

无量功德摩尼之光芒,彻底遣除浊世诸衰损,
圆满四部祥瑞而成办,巍巍伟业尊前敬礼赞。

文殊普贤弥勒观自在,此等极为殊胜大菩萨,
多劫之中供养并祈祷,佛说不如顷刻忆念您,


如意满足一切所求愿,极为超胜佛之最胜子,
与佛无别如是赞叹您。故当于我惠赐诸所欲,

三地众生普获胜信心,地藏自在王您哀摄受,
地精祥增大地遍安乐,地地升进佛地愿成就。

如是等同八吉祥物数之偈颂,于火马年室宿月二十七日麦彭蒋华吉巴(不败文殊欢喜者)撰著。愿增善妙!

发愿偈:

地藏菩萨您发广大心 事业大愿及与智悲力
无上智慧幻化众功德 唯愿吾等如是获成就

十方诸佛菩萨的总集莲花生大士、唐卡、佛像、高清桌面

 《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
吽             吽
欧坚耶杰呢向灿 邬金刹土西北隅
贝玛给萨东波拉 莲茎花胚之座上
雅灿巧格欧哲尼 稀有殊胜成就者
贝玛炯内义色札 世称名号莲花生
括德喀卓芒布果 空行眷属众围绕
且杰吉色达哲杰 我随汝尊而修持
辛吉洛协夏色所 为赐加持祈降临
格热贝玛色德吽 格热贝玛色德吽

《普获悉地祈祷文》
智波格热灿嘉当 化现八名莲花生
智波仁怎钦波嘉 八大成就持明者
向森涅沃这嘉当 八大菩萨随佛子
哲庆嘎嘉拉措拉 八大法行本尊众
所瓦得所辛吉洛 祈请赐予胜加持
协囊桑沃瓦恰所 内外密障悉消除
三巴耶因哲巴当 如意成就诸所望
巧当屯孟欧哲作 垂赐共不共悉地

二十一尊度母礼赞-绿度母、唐卡、佛像、高清桌面

二十一度母赞
嗡杰怎玛帕玛卓玛拉香擦洛

嗡!顶礼至尊圣度母
顶礼奋迅救度母 目如刹那闪电光
三域怙主莲花面 花蕊绽放从中现

顶礼月色白度母 秋百满月聚集脸
成千群星同汇聚 尽放威光极灿然

顶礼紫磨金色母 莲花庄严其妙手
布施精进苦行静 安忍禅定行境性

顶礼如来顶髻母 奉持无边尊胜行
获得无余波罗蜜 一切佛子近依止

顶礼吽音叱咤母 声遍欲色虚空界
其足压伏七世间 皆能勾招尽无余

顶礼帝梵恭奉母 火神风神自在供
鬼王起尸及寻香 夜叉众会皆赞叹

顶礼胜伏他方母 札啪尽毁敌惑轮
右屈左伸足压伏 盛燃熊熊烈火焰

顶礼大怖救度母 摧毁一切凶猛魔
莲花容颜现颦眉 无余斩尽诸仇怨

顶礼三宝严印母 手指当胸露威严
庄严无余诸方轮 自之光芒普萦绕

顶礼欢悦威德母 顶饰光鬘诚斑斓
喜笑大笑圣咒音 怀柔群魔与世间

顶礼解厄圣度母 能召一切护地神
颦眉竖动发吽光 消除所有诸贫穷

顶礼月相冠冕母 一切饰品极璀璨
无量光佛髻中现 恒常光芒最耀眼

顶礼烈焰圣度母 如末劫火住光鬘
右伸左屈喜姿态 击毁一切诸敌军

顶礼颦眉圣度母 手掌压地足踩踏
面露怒容发吽声 击破七重一切处

顶礼安乐柔善母 寂灭涅槃行境性
真实咒语嗡索哈 摧毁一切大罪恶

顶礼明觉吽度母 众会围绕极欢喜
怨敌之身悉击碎 十字庄严明咒吽

顶礼震撼三界母 足踏吽相为种子
须弥玻雪曼达ra 三世间界皆摇动

顶礼灭毒圣度母 手持天海相皎月
诵二达ra啪字声 无余灭除一切毒

顶礼天王所敬母 天人非人咸依止
披甲欢喜之威德 遣除争斗与恶梦

顶礼消疫圣度母 日月双眸光鲜明
诵二哈ra德达ra 消除剧猛瘟疫病

顶礼具光胜度母 安立一切三真如
正具寂灭威神力 摧魔起尸夜叉众

匝沃锕基多巴德当  香擦瓦呢  涅协匝结
以根本咒礼赞二十一度母终


短赞(一)

顶礼至尊圣度母 明咒能救诸忧苦
大悲无碍勇度母 祈祷赐我胜成就
 
短赞(二)
至尊度母您垂念 祈求救脱诸苦难

索达吉堪布,双11,带领大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